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标题以及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 三、判断叙事线索,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四、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判断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分析作用。 五、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七、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感悟,或续写、 仿写语段等
一.概括记叙文的内容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人+事+果)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的感情。(如果是小说不回答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达了父亲对
儿子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二.理解标题以及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
标题的含义: (一)含义:一是浅层含义
(2)语言: 1、赏析加点词
2、品析划线句
(1)修辞手法 (2)描写方法 (3)解释词义(赏析句意)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七、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 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 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 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 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 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侧面 答:从侧面烘托出……
社会环境
1、渲染气氛。
自然环境 2、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3、为下文作铺垫
五、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1)文学作品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 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 者 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
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
行认定、补充。
▪ ④加入契合的名言警句
▪ 引——议——联——结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 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 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 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 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 的具体语言环境。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3.结尾段落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首尾呼应,抒发了……情感。 ③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三.判断叙事线索,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
线索: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 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结构: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四.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正面
语言 动作
心理 外貌 神态 细节
答:这里运用了___的人物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描 写出___的形象或表达了___ 的情感。(根据具体内容 分析)
二是深层含义。
(二)作用(好处): 1.(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的情感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点明中心,吸引读者兴趣,引发思考
文中重点句段的作用:
1.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的心情;③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如果不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①开门见山,揭示主题;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中间段落的作用: ①过渡或承上启下 ②为下文发展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