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 一 “逻辑Leabharlann 与逻辑学(一)“逻辑”一词的由来,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 的 不同用法 • 第一,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规律性 (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
• 第二,指某种特别的理论 观点(多含贬义)(这真是荒
命的逻辑)
• 第三,专指思维规律 规则(说话,文章要讲逻辑 • 第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即:概念的质,它回答概念是什么的问题 。 2、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即:概念的量,回答一个概念有哪些内容 的问题 3、虚概念(空概念)
例如: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 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 (宪法、刑法、民法等)。 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揭示了“法律” 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含义、本质属性, 是“法律”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列举了 “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一些对象,即 分子范围,是“法律”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 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1、对象:一切为人们所认识的东西。 2、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几组概念: ①固有属性和偶有属性 ②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 ③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 例:“人”的属性有 • A 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B 能直立行走、有耳珠、没有羽毛。 • C 有两只眼睛,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胎生。 • D 黑头发、黄皮肤、能游泳、懂音乐。 • 3、概念反映对象及其属性具有不同层次 • 初步概念和深刻概念 • 4、概念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点
•逻辑学教程
设计第三版
导航页
章一:绪论 章二:判断 章三:命题与推理概述 章四: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章五: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章六: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章七:逻辑基本规律 章八:归纳推理 章九:类比推理与回溯推理 章十:假说 章十一:论证
绪论
•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 一,”逻辑“与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由来,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的不同用法 (二)逻辑学及其演变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及其特征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构成 (三)思维的逻辑规律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 逻辑学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 逻辑科学的地位 二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三 学习逻辑学方法
•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 内涵和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
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 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变 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 (缩小或扩大)。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 外延也就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 念的外延也就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 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 的内涵就增加。这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 变关系。
• 2.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例如:
一个孤僧独自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 杜鹃谢豹啼子规。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 的概念。 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 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在三段论推理 中有时出现“四词项错误”常常就是因为在同 一条件下,同一语词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 第二 全人类性 逻辑与语法不同,语法
具有民族性,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
第二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 逻辑科学的地位 二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第一,逻辑是人们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 第二,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 随时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使我们少泛错误, 取得成功 第二,逻辑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 第三,逻辑是掌握和学习科学新知识的工具 第四,逻辑还是人们识别和揭露逻辑谬误和驳斥诡 辩的工具
• 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使用概念的一般
要求。
• 一、概念分类的依据 • 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 二、概念的种类 •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根据:概念的外延情况,即概念指称的对象数量
第二节 概念的分类
的多少 • 单独概念 • 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所 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 一般讲,一个概念的外延数量是一,即只 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就是单独概念。
三 学习逻辑学方法
•第一 要掌握逻辑的基础理论,
理解并把握的定义主要的定义, 规律,规则和公式 •第二 要认真练习。 •第三 要联系日常思维和表达中 的实际问题加以运用。
第二章
概 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 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 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 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 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 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 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 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
概念通过语词(词或短语)来表达,是语 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 式。
概念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 主要表现在:
(一)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 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概 念的物质外壳。 (二) 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不 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 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 • (三) 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 • 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 表达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概念。
(中学生要学点语法 修辞 逻辑)
谬的逻辑)
(二)逻辑学及其演变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及其特征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构成 (三)思维的逻辑规律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 逻辑学的性质 • 第一 工具性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 学,他是人们正确思维 论证和表述的 必要工具。就工具性来说,逻辑和语 法规则相似,逻辑就是思维的“语 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