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阶段”等词语,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评价光未然和冼星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录音机,有《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录音带,课文录音带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生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播放音乐《怒吼吧,黄河》。
2、同学们欣赏,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小结: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怒吼吧,黄河》(板书课题),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
4、学生齐读课题,理解“怒吼5、师:请你介绍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6、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整理的学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放录音读课文。
2、同学们听,帮助自己纠正读音。
3、请你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4、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5、指导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6、指名回答。
7、请你练习给课文分段。
8、学生练习分段:9、集体交流第一段:(1—3)诗人创作背景。
第二段:(4—6)诗人作曲家创作过程。
第三段:(7--8)演出成功,激动人心。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1、师:诗人光未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首诗的呢?2、学生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讨论3、默读课文,思考: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4、汇报交流。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1)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3)生:排比句、反问句(4)了解轩辕、大禹。
师: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地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种种罪行。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
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师: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备注: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ē duàn yáo dòng jīng tāo hài làng hǔ xiào lóng yín ( ) ( ) ( ) ()zhuó làng bēn fù tāo tāo jiāng shuǐ rú léi guàn ěr ( ) ( ) ( ) ( )二、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2、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读一读上节课学到的排比句2、师:课文中,还有排比句吗?请你读一读。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质1、学习第二部分(1)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①师范读: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②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
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
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读中感悟5、6自然段①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
(“——”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
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
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
)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
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
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
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②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③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5)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来说话。
2.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2)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
(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1、师:课文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品质的?(通过具体事例)2、学生交流3、师:说说你学习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4、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师: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
备注: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再组词。
咳()啸()壶()窑()骇()萧()壹()窖()陕()烛()禹()介()峡()浊()属()阶()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
他的声音时而(),(),如同();时而(),(),如同();时而(),(),如同();时而(),(),如同那()……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
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一片寂静。
随即,掌声响彻窑洞。
1、填空。
2、听完光未然的最后一句,整个窑洞之所以一片寂静是因为();之所以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