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三节原料的储藏与保管介绍

第一章第三节原料的储藏与保管介绍


1. 原料的自然固有品质 2. 原料的纯度和成熟度 3. 原料的新鲜度 4. 原料的清洁卫生
Go
➢ 原料的固有品质指原料物种基因所表达的自然品质特点 ➢ 包括原料的形状、质地、颜色、气味、味道、化学成分、
内部组织结构特点等属性。
Back
➢ 原料的纯度指该种原料占成品的比例; ➢ 原料的成熟度则指该种原料达到自然成熟
Back
1. 贮藏保管的原理 2. 贮藏保管的方法
(1)保鲜贮藏法 (2)加工贮藏法
Back
烹饪原料的贮藏即通过一定的 手段和方法,减少物理作用和化学作 用对原料的影响,抑制或消除微生物 等对原料的侵染,控制原料自身酶的 活动,从而尽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
Back
1. 常温贮藏法 2. 低温贮藏法 3. 活养贮藏法
1. 定义
从原料的用途和使用条件出发,根据各种烹饪原料外 部固有的感官特征的变化,应用一定的检验手段和方法, 判定原料的食用价值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2. 作用
(1)有利于掌握原料质量优劣和质量变化规律 (2)避免腐败变质原料和假冒伪劣原料进入烹调 (3) 为原料采取合理的保藏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Back
反映出原料中的质量现状、成分变化等。 缺点:需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成本高且检测时
间长。
(二)感官鉴定法
➢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原料外部固有品质的变化对原料 的质量进行鉴别
➢ 分为
▪ 视觉鉴定 ▪ 嗅觉鉴定 ▪ 味觉鉴定 ▪ 听觉鉴定 ▪ 触觉鉴定
感官鉴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迅速。 缺点:难以判断原料的化学物质或病 毒污染;主观性强,准确度受到个人 经验、身体状况等的限制。
Back
1. 定义 烹饪原料的贮藏是根据原料
在贮藏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规律,采取 一定的办法和措施抑制和延缓原料的 变化,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新鲜品质。
2. 意义
原料变化规律
影响质量变化因素
适当储藏方法
品质保证
Back
(一)原料自身酶的作用 1. 植物性原料的质量变化 2. 动物性原料的质量变化
(二)外界微生物的作用
验标准,对原料的质量进行鉴别 ➢ 分为理化方法和生物方法两大类
➢ 理化方法是采用化学分析和物理检测的方法分析原料 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和有害成分等。
➢ 生物方法是用于测定原料或食物中有无毒性的另一种 方法,通常用小动物做试验;或是用显微镜来研究检测。
理化鉴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方法科学、结果精确,可信度高,能够准确而客观地
烹饪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杜绝使用: *腐烂变质的原料 *被虫蛀、鼠咬的原料 *被细菌、寄生虫污染的原料
把好原料的卫生关,应做到: *采购原料认真选择 *初加工时严格遵循卫生标准 *及时剔除变质的原料 *对于可能存在化学性污染的原料,应 浸泡、去皮
Back
理化鉴定法 感官鉴定法
(一)理化鉴定法 ➢ 运用理化仪器和设备,依据一定的检
(1)呼吸作用 (2)后熟作用 (3)发芽和抽薹 (4)蒸腾作用
Back
发 芽 的 生 姜
(1)僵直期 (2)成熟期 (3)自溶 Nhomakorabea (4)腐败期
Back
1. 腐败 2. 发酵 3. 霉变
Back
(一)物理因素 1. 温度 2. 湿度 3. 空气 4. 渗透压 (二)化学因素 1. 金属盐 2. 酸碱度 3. 氧化剂
状况的程度。 ➢ 原料的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原料的成熟度
应适中。
Back
➢ 原料的新鲜度指原料在采收、运输、 贮藏、销售、使用的过程中质量变化
➢ 原料的新鲜度越高,质量就越好
原料新鲜度改变的指标 1.形态的变化 2. 色泽的变化 3. 水分的变化 4. 重量的变化 5. 质地的变化 6. 气味的变化
Back
1. 高温贮藏法 2. 干燥贮藏法 3. 烟熏贮藏法 4. 腌渍贮藏法
Back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三节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与储藏
授课教师:贺金红
一.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
(一)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的定义和作用 (二)品质鉴别的依据与标准 (三)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方法
二. 烹饪原料的贮藏
(一)烹饪原料贮藏的定义和意义 (二)烹饪原料在贮藏中的质量变化 (三)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环境因素 (四)烹饪原料的贮藏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