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升格训练作文辅导0814 08:27::一、莫让议论文的“脊梁”软下去之来个漂亮的"转身"所谓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起承转合是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
起,就是开端,提出论题或直指观点;承,就是承接,围绕论题或观点展开论述;转,就是改换,论述完后转换角度,进一步对观点展开论述;合,就是结束,在结尾处归纳观点或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能“起”“承”“合”,就是不能来个漂亮的“转身”的现象。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论点了,何必再多此一举。
殊不知一个漂亮的“转身”,就能使论证更加充实,理由更加充分,从而使观点更为突出。
比如,站在历史的角度阐述完毕,若能换个角度,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谈一谈,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更为全面,而且也更有说服力。
再如,用完了例证法,若能换种方法讲讲道理,那么文章就既有事实又有道理。
总之,轻松一“转身”,文章便上了一个台阶。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
■[病文]拒绝诱惑①闹钟已经叫了半天,可我就是舍不得钻出温暖的被窝,心想:“再睡会儿,没关系的。
”等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起床时,却发现晨读时间已过了一大半。
②明天就要进行数学测试了,可手中的杂志实在太好看了,于是我索性扔了笔,一头扎进了小说中。
结果第二天的测试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③商场里正在举行降价促销活动,我一阵窃喜,买了一大堆“物美价廉”的东西,谁知它们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是令我叫苦不迭。
④我们因为贪睡而受罚,因为懒散而羞愧,因为贪心而后悔。
总之,我们因为禁不住诱惑而自食苦果。
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而我们正年轻,不能因为诱惑放弃明天的美好,也不能因为诱惑停止前进的脚步。
所以,我们必须拒绝诱惑。
⑤诱惑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能给我们酣畅淋漓的痛快,也能给我们一塌糊涂的丑态;诱惑就像一场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光怪陆离的刺激,也能给我们虚度年华的空虚。
⑥面对这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张子善、胡长清、陈希同之流忘记了当初的誓言,放弃了自我的追求,抛下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成为了人民的罪人。
更有甚者,某些替毒枭提炼白粉的所谓的科研人员,某些为个别企业巨头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为诱惑所虏,人类因此付出了流血的代价。
⑦人生中有太多的诱惑,抵不住诱惑的人终究会倒在诱惑的石榴裙下,甚至危害社会,危害人类,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意志的人。
■号脉该文从三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出发,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拒绝诱惑。
然后承接中心论点,以举例证明的方式加以分析论证。
最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结束全文。
文章中规中矩,语言有气势,但总给人一种缺了点什么的感觉。
文章缺了什么呢?在论证中,全部用的反面材料,这固然能突出要拒绝诱惑的原因,但也给人一种以偏概全之感。
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除了反面的典型,还有正面的事例,所以,如果能在反面事例之后“换”一个角度,从正面说说,就可以使观点变得更加突出。
现拟将⑥和⑦修改如下。
■药方⑥然而,历史并非只有这些,生活也不是只有这些。
面对这些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我们更应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欧根尼的“别挡住我的阳光”等抵制诱惑的心态;面对这些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焦裕禄、孔繁森等选择了“为人民服务”,包起帆、李素丽等选择了坚守和奉献,等等。
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的高尚品德让诱惑无处容身。
⑦这些勇敢的人,敢于拒绝诱惑,做自己思想的主宰和行为的主人,让诱惑在如火似炬的思想和似钢若铁的意志面前无可奈何!二、莫让议论文的“脊梁”软下去之议论文五字定乾坤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
高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
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
“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请看以“守望”为话题的一篇议论文。
■[病文]守望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
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
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
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
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
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号脉该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
其次本文把四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
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
拟将原文修改如下。
■号脉守望(引)天山的雪莲,以千年的深情凝望着蓝天白云;蓬莱的青峰,以永恒的姿势聆听着碧海涛声;栖霞的丹枫,以含情脉脉的目光翘首企盼着归巢的鸟鹊。
(理)也许世界上本就充满守望的目光,也许守望是世界上最动人的目光。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经过时间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了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事)(在“牛郎织女”事例后加)因为守望,他们拥有了比云霞更灿烂的美丽。
(在“娥皇、女英”事例后加)因为守望,爱情超越了时空而显得更加崇高。
(在“焦仲卿和刘兰芝”事例后加)于是,在比翼鸟的鸣叫声中,世界便多了一缕温馨。
(联)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永远不会孤单。
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着想,那他无疑就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王顺有、黄伯荣守望着祖国和人民,他们不就是神州大地上最动人的守望者吗?(结)当人生失意时,我们是否能感受到远方那些支持和鼓励的目光?或是父母的,或是朋友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守望天下苍生。
有了守望,幽暗的小径上便会投来希望的曙光,生活中的雨雪便不会再寒冷。
三、莫让议论文的“脊梁”软下去之文有“灵犀”一点通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因为它的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李商隐有感而发,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此比喻相爱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
“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篇文章中的“灵犀”,我们不只把它视为一种修辞和语言艺术,也可用它贯串全文,经营议论文的结构。
即通篇用一个比喻,一喻到底,让它在全文中飞针走线,前后贯通,将各部分内容巧妙连成一体。
这样以比喻贯串全文,则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某哲学家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议论文中,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
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设喻突兀,不能循喻取理;不能将比喻贯串到底,宛如串珠断线,没有整体的美感;意象与思想剥离,生拼硬凑,不能做到形神合一;衔接不自然,不能做到水到渠成。
我们来看下面这篇以“淡泊”为话题的习作。
■[病文]淡泊是菊淡泊就如一朵菊花,让人久久回味。
淡泊以修身。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淡泊让花开灿烂,花落凄美;让云卷壮观,云舒飘逸;让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以苔痕阶绿作点缀,以帘青草色进行渲染,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陋室清静,无丝竹管弦,无案牍劳形,则身心舒畅。
游山走水,自放白鹿,以淡泊之故,德馨之由,可以修身。
如此修身,身如白菊,异香满室。
淡泊以明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淡泊,只因求知,只因一心想探知绿色的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抛开自身利益,只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高洁的金菊么?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
淡泊以致远。
他拥有了财富,但他还心系百姓。
他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从与世隔绝的山崖间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让贫困的乡亲探出头来观赏到世界的繁华。
他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淡泊的舞台上舞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当一个人淡泊了生死,他就真正成为了侠之大者。
巨浪中的三进三出,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都源于心灵的淡然。
从镜头前走出,走出了戏中或真实或虚伪的角色,他是真正的濮存昕。
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他不摆架子,不耍大牌。
他微笑,他行动,他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建筑抗艾滋病的防护网。
他,感动你我。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丹菊么?悠悠菊香润泽着人的心田。
贫者不戚戚于贫贱,如菊雅;贤者不汲汲于仕途,如菊淡;富者淡然于财富,名人不依赖潮流的吹捧,如菊心。
给人生播下一粒淡泊的种子,培植生命的菊花,我们就真正走进了人生追求的高境界。
修身是叶,明志是花,致远是香。
■号脉原文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但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文章开头设喻显得突兀,给人感觉有点牵强,应该由菊花过渡,导出淡泊,才显自然。
其次,各部分在论述时,先阐明思想,最后以菊花作“光明的尾巴”,淡泊修身、明志、致远的道理与菊花没有联系,这样一来,论述的思想与形象剥离,未能有机统一,而应由菊花特征引出做人的道理,方显水到渠成。
文末又谈对贫贱与富贵的态度,有重复之嫌,并且末段与前文关联不紧,最后一句有节外生枝之感,应尽量与前文照应。
另外,从整体看,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没有充分利用菊花这个比喻把思想形象化。
其实可以分立小标题设比喻论证,那么在议论文中,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
按上面说的调整,很多文字也必须作改动,方能使全文的语言风格显得自然。
拟将原文修改如下。
■号脉开不败的菊花小桥流水边观赏菊的雅然之态,风声雨声中品读菊的淡然之姿,风吹云散时回味菊的悠然之韵,它脉脉的幽香总让人想到君子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