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的兴趣发表时间:2012-04-06T16:49:09.54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呼利峰[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呼利峰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
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
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
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们政治组认真学习研究了翟广顺老师主编的《教学论》,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实践。
发现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
在这里,我总结为如下四点: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翟广顺老师编写的《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的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共有六点,而政治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第六条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一条最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否认真贯彻这一原则,既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关系到本门课程的活力和生命力。
从现状来看,教师也确实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考试内容,都要联系大量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尽管很多教师自认为是在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空头理论,不欢迎这一门课,使思想政治课教师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对此困境,我们政治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到了适合我们的教学法,那就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政治组做了大量尝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视觉材料,经过分析讨论,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通过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认识了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自觉性,实现了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比如在九月中旬我们讲到第二课责任中不负责任的后果时,时值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及山西临汾尾矿库垮塌。
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将三鹿奶粉事件作为导课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又以山西临汾尾矿库垮塌事件为具体分析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事件造成的原因、事件的后果、如何处理。
事件的后果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三点,即:1、矿工的生命、人民财产的损失;2、矿主受到道德谴责、社会舆论的唾骂;3、矿主还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由此正好归纳出课本不负责任的后果的答案。
水到渠成,学生轻松的完成了学习。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实质上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对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选择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学论》一书中提出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应从儿童经验与兴趣的角度选择。
这一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
在进行第三课《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时》,我们按照常规认真集备,制作课件,将共产党三十年来的重要会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十七大的主要政策成就制作了精致的表格,以证明党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他们对这样的老调重弹是不感兴趣的。
课堂上看着学生不冷不热、爱答不理的无聊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这节课在平平淡淡中度过,下课铃声解放的不仅仅是学生。
学生的态度打击了我,回到办公室,颇为郁闷。
中午饭味同嚼蜡。
我没有怪学生,是我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引发学生的兴趣!下午还有课,怎么办?必须想办法,后面连着的几节课不能再痛苦下去!我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焦灼的讨论着,突然一个提醒让我的眼前一亮:孩子们喜欢直观的、漂亮的感官刺激,何不以奥运会的开幕式为引子导课呢?这个想法颇为大胆,看似二者毫无瓜葛,但是细细想来,这两个看似毫无瓜葛的问题却又有着深层的联系。
我花了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在网上搜集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挑选与我们政治课理论相关联的内容制成漂亮的课件。
下午,当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盛况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一片赞叹,专心致志的开始了新一课的学习。
我则开始了环环相扣的引导:日晷映射、击缶而歌、孔子3000弟子、四大发明: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曾有的辉煌,那么,现在呢?我们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复兴之路又是什么呢?再继续看课件: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是我们古代的开放,而中外小朋友的几百张笑脸又代表着我们现代的今天依然要坚持开放;活字印刷组成的“和”字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代表着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要和平崛起,要为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而千人同打太极拳则体现太极“天人合一”的理念,用政治术语来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而这些理念不正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吗?由此导入课本党的领导。
一堂课如行云流水般下来了,学生在视觉的饕餮盛宴中收获了知识,而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教学论》书中告诉我们,“学”是教的起点和终点,无论知识本身多么具有发展价值,如果学生拒绝接受,其实发展价值就是零。
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儿童经验与兴趣的角度出发。
就如在本课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十七大的主要政策成就再有价值,学生不愿看,不愿接受价值就等于零。
本来这就是理论性极强非常枯燥的一课,如果不给学生一点新鲜血液,怎么会让学生感兴趣呢。
没有兴趣又怎么会有教学效果呢?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关注从儿童经验与兴趣。
三、充分运用学校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论》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七种教学法,其中的媒体演示教学法对相对枯燥的政治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课需要给孩子们大量的新闻材料、视频材料,而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热情。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
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
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
这种交互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新闻播报等形式直接动手参与。
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
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
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第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
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
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而达到这个目的多媒体正是最佳手段。
我们政治组每节课都制作较精美而实用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如: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用各个少数民族的特点、传统民歌制作了课件进行智力抢答来导课,学生兴致盎然,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兴趣又增加了民族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