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

浅谈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

浅谈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
作者:刘圆圆
来源:《商情》2016年第26期
【摘要】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旨在引入卖空机制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业务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严谨和系统的分析融资融券业务与我国股市稳定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融资融券价格稳定器
一、什么是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从世界范围来看,融资融券制度是一项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

二、融资融券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放眼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路径各异,欧美市场起步较早,自17世纪即开始出现并兴起,而亚洲市场则是在近数十年才开始引进并逐步成熟。

在国内,近年来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一系列市场基础建设的完善,已经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必要条件。

2010年03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公告,表示于2010年3月31日起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系统,开始接受试点会员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

首批引入6家试点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

同时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了90只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分别为上证50指数成分股和深证成指指数成分股。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成熟,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进行了四次扩容,时间分别为2011年11月、2013年1月、2013年9月和2014年9月。

经过这几次的扩容后,沪市的融资融券标的股为500只,融资融券标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9只;深市的融资融券标的股为400只,融资融券标的ETF为6只。

三、融资融券在我国的交易特点及原因
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2016年6月30日公布的融资融券成交数量,两市的交易总量为10332.96亿元,为当日两市股票交易量的9.07%。

其中,沪、深两市融资余额8508.93亿元,沪、深市融券余额26.9亿元,两市融资买入的资金总额高达融券卖出额的177倍。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历史地看,中国股市是一个被单纯做多思维统治的市场。

从2010年3月融资融券交易推出至今的数据来看,融资余额占融资融券余额比例始终维持在95%以上。

融资交易方式的推出,契合了投资者单向做多的惯性思维,满足了投资者交易资金不足又想博取超额收益的心理需求。

二是从融资、融券交易难易度看,融券的难度大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即证券公司自营的股票,在融券券源不断扩容的背景下,股票种类及数量依然受限于券商的自有资金实力,各个券商提供的券源有限,即使市场出现做空的机会,投资者也会处于无股票可融的尴尬境地,所以无法充分满足投资者对融券的需要。

三是从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颁布的融资融券规定看,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使得入选的标的股票具有规模大、流动性好、波动性小、交易正常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这些股票的潜在崩盘风险天然较小。

这样,我们自然可以看到融券的规模远远小于融资的规模。

四是从风险角度看,市场上券商公布的融券利率普遍高于融资利率,融券承担的交易成本较融资要大。

在股市长期维持震荡阶段,投资者对股市预期不明朗,不敢贸然进行做空股票。

融资可以6个月持有融入资金,在不看好市场行情的情况下不进行融资买入操作,到期支付本金和融资利息,持有的成本是6个月的利息。

但融券在6个月到期后必须进行买券还券,如果在此期间市场行情是向上趋势,与投资者的趋势判断相反,此时投资者不仅需要支付融券的利息,还将面临着低卖高买的价差损失。

四、融资融券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发挥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完整的融资融券交易,一般要通过方向相反的两次买卖完成,即融资买入证券的投资者,要通过卖出所买入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资金;融券卖出的投资者,则要通过买入所卖出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证券。

因此,融资融券机制具有一定的减缓证券价格波动的功能,有助于市场内在的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2、有效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

对于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现在可以有基金等多种方式,所以融资的放开和银行资金的入市也会分两步走。

在股市低迷时期,对于基金这类需要资金调节的机构来说,不仅能解燃眉之急,也会带来相当不错的投资收益。

3、刺激A股市场活跃。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市场交投的活跃,利用场内存量资金放大效应可以刺激A股市场活跃,有利于增加股票市场的流通性。

015年中国股市成交量迭创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高达253万亿元,已超过过去五年两市交易量总和。

一路高歌猛进的融资盘为中国股市过去1年150%的巨大涨幅推波助澜,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的不断增长,说明市场正在加杠杆,这对股指的拉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改善券商生存环境。

经纪业务收入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股票交易量的锐减,持续的佣金价格战令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每况愈下,伴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迅猛发展,让券商在逐渐摆脱‘靠天吃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券业的业务收入格局。

融资融券的引入,会大大提高交易的活跃性,从而为证券公司带来更多的经纪业务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融资融券一般能给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带来30%-40%的收入增长。

两融业务自2010年3月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增速惊人,到2015年达到了巅峰。

从2010年最初仅90只标的股票,扩容至2014年900只标的;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从2010年年末的127亿元,增长到2015年年底的1174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从2010年不足10亿元,到2015年达1185亿元。

在各项业务中,融资融券业务增长较快,2015年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为1185亿元,同比增长2.7倍,占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20.6%,逐步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

其次,融资融券业务除了可以为券商带来数量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并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

5、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的时期。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融资融券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将紧紧围绕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努力形成一个与证券交易平行和协调发展的证券借贷市场。

6、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国家政策变动、证券市场政策调整、市场参与者预期趋同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杠杆特性,通常会放大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投资者损失到达一定限度会触发强制平仓,具有明显的助长或助跌的作用,从而可能由系统性风险引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

总的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助推了证券公司业务布局从纯中介业务向做市服务、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转型,加快了证券公司经营格局调整和业务转型升级,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但是国内的融资融券业务正处于相对初级发展阶段,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及不足。

因此,证券公司在实践中应持续改进风控措施,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情况,及时采取提高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提高保证金比例、降低担保证券折算率等措施,增强了业务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融资融券业务宣传教育,加大对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正面客观的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大力宣传融资融券合同契约性和“买者自负”原则,引导投资者理性审慎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广泛宣传引导广大投资者认真掌握融资融券基础知识,了解融资融券风险特性,切实增强融资融券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闻岳春.融资融券业务个人客户违约概率计量研究[J].金融研究,2016(4).
[2]李莎.基于我国转融通模式探讨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及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6(8):48-48.
[3]姜雅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 2016(5):72-73.
作者简介:刘圆圆(1985-),女,汉族,北京市人,中央财经大学,专业:金融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