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删补名医方论》课件

《删补名医方论》课件


7、《医宗金鉴》评价
• 是我国清代的一部官修医学全书,内容 充实完善,涉及临床医学多方面内容
• 是第一部官修医学教材 • 53个版本
第三节《删补名医方论》概述
1、大体内容
• 卷一、卷二(第二十六卷、二十七卷 )——补益类方剂 • 卷三、卷四(第二十八卷、二十九卷 )——祛风、清热等方剂 • 卷五——(第三十卷)瘀血、痰浊、杂病等方剂 • 卷六、卷七、卷八(第三十一、三十三卷)——张仲景方剂
4、吴谦——简介
• 籍贯:安徽歙(she)县 • 生卒:公元1690—1760年,清康熙--乾隆 • 清代医家 • 官至太医院判
新安医学、新安医家
方剂学:(吴昆、汪昂、程钟龄、吴谦)
吴昆 1552-1620 明 嘉靖-万历 《医方考》 汪昂 1615-1694 明 万历-清 康熙 《医方集解》 程钟龄 1680-1733 清 康熙-雍正 《医学心悟》 吴谦 1690-1760 清 康熙-乾隆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前言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 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著《伤寒杂病论》,始 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 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匮》 《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杲、刘完素、朱震 亨、张从政、薛己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然方论始于 成无己,近代则有吴琨、李中梓、柯琴、汪昂诸家,于 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间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 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缺,归于明显,名 之曰《删补名医方论》,以昭示来兹云。
5、《医宗金鉴》基本内容
• 共计90卷,含子书15种 • 共计载方:1642首
1.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2.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3. 《删补名医方论》 4. 《四诊心法要诀》 5. 《运气要诀》 6. 《伤寒心法要诀》 7. 《杂病心法要诀》 8. 《妇科心法要诀》 9.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10. 《痘疹心法要诀》 11.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12. 《外科心法要诀》 13. 《眼科心法要诀》 14. 《刺灸心法要诀》
选书范围:大内所有医书+书坊现行医书+旧医书无 版+新医书未刻+家藏私书+世传经验良方。
成书方法:上自三皇以至我朝,分门聚类,删其驳 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成书 二部。
成书目的:其小而约者,以便初学诵读;其大而博 者,以便学成参考。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 者,必由是而学,则医学昌明,寿民于万万世矣。
《删补名医方论》与《古今名医方论》
《古今名医方论》载160方,方论180 余则。 《删补名医方论》载198方,承载原方152首, 删方8首,补方46首。
罗美生平:
罗美,字澹生,号东逸,别号东美。新安(今安徽徽州 地区)人,长期客寓虞山(今江苏常熟),是康熙年间(1662 年-1722年)名儒,因生活所迫而兼习岐黄之术。他精研《内 经》、《难经》、《伤寒》、《金匮》等典籍,旁涉宋、金、 元、明诸家之论著,尤明《易》理,为一代名医。撰有《古今 名医方论》四卷、《古今名医荟萃》八卷、《内经博义》四卷 等书。《古今名医荟萃》与《古今名医方论》成书于清康熙十 四年(1675年),原合为一编,名曰《古今名医经论证治汇 粹》,凡十二卷。因卷帙较多,“剞劂费繁”,乃析出方论部 分四卷先予刊行,名《古今名医方论》。刊行后,曾风靡一时, 并多次刊刻,后由吴谦增删,收入《医宗金鉴》。
15. 《正骨心法要旨》
6、成书过程:
发起: “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 成书之因:医道废弛,师范不立久矣。皆因医书驳杂,人不知 宗。
1、至汉以降,习医者非常人,后视医甚轻,习之仅为衣食, 并不存心济世。
2、医书甚远,词奥难明,且多编次传写错讹。 3、自晋以下,医书虽多有发明,然亦各自成家,或博而不 精,或杂而不一,间有相抵牾,反足惑人,皆当改正注释。 (太医院院使钱斗保)
《御纂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
1
1
总论
概述----目录
为什么学习《删补名医方论》? 怎么学习《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和《方剂学》的关系
第三节 《删补名医方论》概述
为什么学习《删补名医方论》?
怎样学习《删补名医方论》?
2、对方剂学的贡献
• 此书非创新之作,而是荟萃之前历代重要医学著 作,经过选排、校订、删补、完善而成。
• 选录清代以前方剂190余首,均有注释和历代医 家对该方的论述。
• 虽未分类,选方颇精,以实用为原则,议论亦较 平允可取。
• 方论为主。
3、《医宗金鉴》凡例
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也,古人之方, 即古人之法寓焉。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意存于其中, 不求其精意而徒执其方,是执方而昧法也。旧有 《医方考》《医方解》等书,尚未能畅发前人之精 意,今于各书中能透发古方之精意者,萃而集之, 不当者删之,未备者补之。
《删补名医方论》与方剂学的关系
学习方法与要求
• 阅读原著 • 适当背诵经典语句 • 背诵歌诀、联系以前学习的方剂。 • 提高用中医思维、中医理论阐释方剂原
理,指导方剂临床应用的能力
第一节 《删补名医方论》出处、著者
1、《删补名医方论》是《医宗金鉴》十五部书中 的第三部(第二十六——三十三卷),共八卷。 2、著者:清代医家 吴谦等
4、对方剂学的贡献
• 此书并非创新之作,而是荟萃之前历代重要中医著作, 经过选排、校订、删补、完善而成。
• 选录清代以前方剂198首,均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 家对该方的论述。
• 虽未分类,选方颇精,以实用为原则,议论亦较平允 可取。
• 方论为主。
成书溯源: 罗美撰《古今名医方论》,成书
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后由吴 谦等增删,名《删补名医方论》,收 入《医宗金鉴》二十六卷至三十三卷 (原书共九十卷)。
第二节《医宗金鉴》简介
1、原著全称:《御纂医宗金鉴》 御纂 医宗 金鉴(钦定嘉名)
2、编撰时间、人员
时间:公元1739——1742年(乾隆4—7年) 刊行:公元1742年 人员:吴谦、刘裕铎 总修官
3、成书历史背景、学术背景
历史背景:清朝 1644—1911年 乾隆 1736—1795年
学术背景:文字狱----考据学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