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为人物造型添加不同的衣饰和背景,改变人物方向,表现不同的绘画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重点培养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
人物塑造与环境营造是人物画创作中的两大重点。
在创作过程中,背景环境的处理与主要人物的刻画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重点刻画主要人物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背景环境的巨大作用,它与主要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会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达。
本课以此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就画面中的人物动态与环境背景展开深入思考与丰富想象,使学生能够依据人物的不同动态,描绘人物衣着、神态等细节,并恰当表现背景环境,从而呈现完整的作品。
学生通过感知画面环境,人物活动和画面美感不同,感受美术创作的丰富与快乐,进而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基本形表现人物和简单景物的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活泼有趣,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表现,但是对把握较完整的场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
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对象、感官体验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PPT、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游戏,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来比划,你来猜。
(师举双手一高一低,一只脚抬起弯曲,请同学们看动作猜老师表现的可能是什么动作和内容,并且编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物,你们编的故事却不同呢?因为人物生活在环境中,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故事也发生了改变,那么人物与环境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人物与环境。
(板书)设计意图:借助游戏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2、自主探究,启发想象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目标明确。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三个人物,它们正弯着腰,可能在哪里?做什么呢?法国有位农民画家叫米勒,他会怎么想呢?一起来看看,画面中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农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因为添加了这些环境,我们才能更真实的感受到拾穗者的艰辛,联想到劳动者的生活场景,所以人物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动作相同,环境不同,联想到的画面内容更丰富了。
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两个人物(图片),看他们高举着双臂,可能在做什么?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联想一下。
(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结合感官进行体验。
老师也认真的进行了设想,他们也许是在摘樱桃,也许是可爱的运动员姑娘们比赛胜利了在欢呼、在庆祝呢。
也许是勇敢的消防员叔叔们正在帮助受困的人们。
我们知道了相同的动作因为环境变了,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画出不同的画面。
那让我们来观察,这两幅图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图片)板书:结合动态添画背景,改变衣着和发饰。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人儿,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动图)并且说一说,他又可能在做什么呢? 看看老师是怎么想的。
大胆地从位置和方向发生上进行变化,呈现的主题又发生了巨大的不同。
这些画面都来自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和添加,把人物与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借助PPT呈现学生的想象与构思,丰富感官认知。
学习环境与人物彼此呼应、相互衬托的表现方法。
联想了这么多场景,我们来看看其他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图片)看了大家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呀?
微课播放作画步骤。
3、艺术实践,培养能力
根据老师准备的人物造型,摆一摆不同的方向,位置,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这个人,你会做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谁想告诉老师你的想法,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画的很棒。
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直接利用老师提供的人物造型,添加合适的背景环境,让画面更丰富、更有新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4、展示评价,交流提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充满想象的作品,在欣赏评价之前再来回顾一下作业要求,你做到了吗?根据这个要求一起来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美丽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那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灾难呢?(请看一组图片)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用手中的画笔绘出美丽的环境,而且能用咱们的实际行动来保护他、爱护他。
最后让我们齐声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带走我们桌面上的每一个小纸片。
设计意图:在欣赏、评价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