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梁山来源:未知作者:Hjm 时间:2010-04-16 进入旅游论坛核心提示:漳浦梁山,又称梁岳,巍然屹立在漳浦县城南三十里,与云霄县交界,群峰插天,绵亘百余里。
梁山景色奇秀多姿,只见群峰峻峭,气势磅礴;流泉飞瀑,争妍斗胜。
漳浦梁山漳浦梁山漳浦梁山,又称梁岳,巍然屹立在漳浦县城南三十里,与云霄县交界,群峰插天,绵亘百余里。
梁山景色奇秀多姿,只见群峰峻峭,气势磅礴;流泉飞瀑,争妍斗胜。
山之内曲折回旋,有田、有村、又有溪,境界静谧幽深,景色别饶佳趣。
每当积雨将晴之时,从县城远眺梁山先是云霭缭绕、峰峦显没,一派苍茫氤氲,继而云消雾散,只见轻云朵朵,点缀在青山翠谷之间,真象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
“梁岳睛云”是漳浦的十景之一。
话说那八百米水泊梁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附近的盘陀岭更是大有来头,想当年,老聃骑着金毛狮驼南下,欲上云霄,来至蒲葵关前,只见高山挡路,小道纵横,金毛狮驼,展转盘旋,迷路良久,力竭而亡。
此地遂名盘驼岭,年代久远,现改名为盘陀岭,附近有村庄叫盘陀镇。
想那李耳被困盘驼岭,急中生智,取去香炉,点燃高香一柱,青烟袅袅,禀告玉皇大帝,玉皇派来飞天神鸟相助。
香炉遗留山上,至今人叫香炉石。
且说那飞天神鸟在盘驼岭上空盘旋良久,终于将李耳带出荒山,自己力尽,欲再入云霄而不能,哀鸣三声,吐血而忘,飞天神鸟之血融入大地,化为多处温泉,至今还在通坑、瓦坑、院前等村庄流淌。
神鸟掉落盘陀岭上,千年之后,仍有地名曰鸟嘴以记其事。
李耳见状,洒下一滴清凉之泪,化为水晶场水库,从此老聃不作南游之想,在盘驼岭下觅的青牛一条,北上西出函谷关而去。
后老聃名列仙榜,想起当年被困盘陀岭上,几多磨难,至今那儿凡间交通不便,遂派雷公电母前往,连轰三天三夜,部分山脉倾入沧海,化为菜屿列岛,此地仍有地名叫古雷,便是由此而来,菜屿列岛有一小岛曰红屿,也是累打电闪之时,岩石灼热燃烧,红光四射而得名。
梁山山脉从平和南胜镇的矾山向东延伸,在五寨乡境内有大帽山(海拔1076米)、笔架山(海拔889米),再延伸到五寨乡与漳浦石榴镇交界处的乒乓山(海拔700米),始称梁山山脉。
乒乓山的旁峰为英山(海拔346米)(在英山与石屏山山脉的龟山之间是峡谷地带,发源于矾山的鹿溪主源从这峡谷处的五寨乡侯门村向东流进漳浦县石榴镇象牙村境域)。
梁山山脉沿鹿溪上游南岸伸出一条分脉,是石榴镇与盘陀镇的界山,有洞仔尖、东 山等峰。
延伸到长林山,是石榴镇与大南坂农场坑内作业区的界山。
梁山山脉向东延伸,上半部为盘陀镇与云霄县火田镇的界山,有笔架山(另一个笔架山,海拔479米),六齿山(海拔562米)、雀目山(海拔644.3米),六齿山与雀目山之间为盘陀岭。
雀目山以东为盘陀镇与云霄东厦镇的界山,有梁山最高峰大尖山(海拔1001米)、二尖(海拔996米)、鸡笼山(海拔957米)、玉女尖(海拔968米)、梁山(小梁山,海拔530米)、笋石尖(海拔688.5米),狮仔石尖(海拔627米)。
狮仔石尖以东为沙西镇与东厦镇的界山,有莲花峰(即齐帝石,海拔960米),延伸到北岐海滨,中间多奇石深洞,十分壮观。
莲花峰向北延伸两脉,一为沙西镇、杜浔镇与盘陀镇及大南坂农场的界山,有尖水头(海拔836米)、香炉石(海拔742米)、分水山(海拔654米)、石狮头(海拔731米)、金刚山(海拔791.6米,隔鹿溪中游平原与石屏山山脉延伸到县城北面10公里处的后到山相望,旧县志称之为“邑之案山”。
)漳浦东南花都来源:未知作者:Hjm 时间:2010-04-16 进入旅游论坛核心提示:漳浦东南花都位于马口,324国道边,占地7800亩,距漳州市区20公里,距县城36公里。
以花为媒,创造商机,成为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的载体,海峡两岸合作双蠃、共谋发展的平台。
漳浦东南花都漳浦东南花都位于马口,324国道边,占地7800亩,距漳州市区20公里,距县城36公里,交通便捷。
其前身是1995年9月成立的“花博园”,2003年7月改制,由漳龙公司接管,扩建成“东南花都”,这里是“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贸合作的示范基地,闽台风俗文化互动的舞台。
已连续举办九届“花博会”,以花为媒,创造商机,成为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的载体,海峡两岸合作双蠃、共谋发展的平台。
景区依山傍水,群花锦簇,到处生机盎然,四季花香扑鼻,呈现和谐美景,洋溢人文气韵,号称“亚热带21度生态园”,景区设有“六园六馆一市一庄和一个俱乐部”。
50多家外资企业在此投资种植世界名贵的花卉品种。
景区建有1.8万平方米的停车场,还设有射箭、游泳、水疗、垂钓、皮艇和户外拓展训练等运动设施。
花园别墅式大酒店“阳光山庄”拥有标准房、豪华套房和酒店。
“东南花都俱乐部”拥有19幢独立的欧式别墅群、水疗中心、会议中心和酒楼等。
已建成一个集花展会务、商贸购物、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户外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生态旅游区。
漳浦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来源:海峡网整理作者:时间:2010-04-16 进入旅游论坛核心提示:漳浦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前亭镇至佛昙镇滨海地带,规划开发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
距厦门市、漳州市和漳浦县城均约50公里,交通便捷。
漳浦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漳浦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前亭镇至佛昙镇滨海地带,规划开发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
距厦门市、漳州市和漳浦县城均约50公里,交通便捷。
2001年3月26日,国土资源部批准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全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开园,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它是全国唯一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特色最突出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属世界罕见,被省政府列入福建十大旅游品牌。
2005年荣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十个海岛”之一。
漳州滨海火山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地貌,是距今约1 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方向断裂处向上涌出喷发形成的,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晰,反映了西太平洋新生代惊心动魄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历史进程,经漫长的地质演化,最终形成当今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
景区内保存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海蚀地质地貌。
主要地质遗迹有:柱状玄武岩、古火山口、火山喷气口群和玄武岩西瓜皮构造等四种。
景区由“三山(香山、烟楼山和鱼鳞石山)、三岛(林进屿、南碇岛和整美半岛)、三湾(崎沙湾、江口湾和后蔡湾)”组成,三个海湾连绵近10公里的洁净沙滩,被美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
漳浦唐山台湾石雕园来源:未知作者:Hjm 时间:2010-04-16 进入旅游论坛核心提示:唐山台湾石雕园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距县城25公里,占地2000亩。
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创建,2003年11月建成开园,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唐山台湾石雕园唐山台湾石雕园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距县城25公里,占地2000亩。
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创建,2003年11月建成开园,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景区由高速公路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和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四部分组成,自然生态与闽台文化兼容并蓄。
闽台民俗馆是一座典型的闽台古民居建筑,馆内陈列了闽台百姓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用具。
主题石雕“拓荒者”,由390多块花岗岩雕成,高18米,重达600吨,表现了从大陆过台湾的先民们艰苦奋斗的形象。
石雕园以“唐山过台湾”为主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创造生动的石雕作品,形成了“唐山过台湾,荜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惊陆聖,茗谱大同篇”等四个游览区,描述了数百年前闽南人东渡台湾、垦荒谋生的历程;形象地再现了入台垦荒者薪火相传、种茶为生的场面;展现了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花甲之年回馈桑梓再创业的情景;表达天福集团“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的宏愿。
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则以石雕形式,再现了这位从奴隶到将军立志报国的戎马一生,为国捐躯的将军风范,使人肃然起敬。
“瑞云山庄”度假别墅群和“丹岩山庄”培训中心完善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整个景区以石雕形式描述海峡两岸人民血缘相通、文缘相承、俗缘相近、神缘相似、茶缘相同的渊源关系,是一处寓意深刻的爱国主义和人生哲理的教育基地,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生态观光旅游区。
漳浦蓝廷珍府第来源:未知作者:Hjm 时间:2010-04-16 进入旅游论坛核心提示: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
蓝廷珍府第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
是清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
2001年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廷珍故居于清康熙雍正间建造,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府第始建于康熙末年,雍正五年落成,规模庞大,布局严谨。
建筑群面向东,通面宽5米,纵深86米,占地约6.5亩。
对称的建筑群纵向五落,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与后厢。
左右两厢为护厝,以“过水廊”相连,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
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有院城之称,因为与赵家堡,诒安堡相邻,故俗称“新城”。
府第第一落七开间,大门朝东,屋顶曲面升起为重脊硬山式。
梁架卷棚式,立面中段凹进形成凸字形平面的门廊,门厅正面不设屏风,可以直望天井及正堂。
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
正堂居中,后有屏风,前有檐廊,作卷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天井两侧作有屋顶的半开敞的连廊。
空间呈十字形平面。
地坪依次自天井、侧廊门厅、正堂提高,堂前檐廊带有“翻轩”,围绕天井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适合举行庆典仪式。
正堂两侧的卧房面对窄长的小院,院中用渥窗花墙隔成一大一小两部分,既隔绝了前后房间的对视,保证了私密性,又创造了有层次的庭院空间。
第三落是后堂。
这里是供奉神佛祭祀祖宗神位的场所。
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形成全宅最大的室内空间,体现作为全宅中心的统帅地位。
门厅、正堂、后堂围绕两个天井形成两个互串联的四合院,以对称的布局、变化的空间和明确的层次,表现了提督府的威严和气势。
第四落是两层的主楼,宽23米、进深10米,这里作为主人的卧房。
平面九间,左右隔间各作“田”字型。
中间为厅,厅后作梯间,20世纪40年代木结构焚于火。
主楼外墙仍完整竖立,低层系方整条石砌筑,二层系三合土墙。
土楼只有一个大门,门上有“日接楼”石匾。
窗户很小,条石窗框,条石竖棂,显然是出于防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