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1000·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其著作中提到用硫磺熏蒸驱除害虫7~5世纪·中国古籍中已有用嘉草、莽草、牡鞠、蜃炭灰杀虫的记载470·德莫克里图(Democritus)介绍用齐墩果的阿穆克(amurca of olives)洒于植物上防治疫病(blight)3~4世纪·《山海经》中有用礜石(含砷矿物)毒鼠的记载100·罗马人用藜芦(hellebore)防鼠和杀虫32~7·《氾胜之书》有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贮藏种子的记载公元(年)25~200·东汉炼丹术可制造小批量白砒659·苏恭的《唐本草》有硫磺杀虫、治疥的记载900·唐代用砷化物防治庭园害虫1596·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砒石、雄黄、百部、藜芦的杀虫性能1637·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了砒石的开采、炼制方法及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和水稻害虫的情况1690·烟草水在法国用作杀虫剂、防治梨网蝽1800·高加索人已知用除虫菊花的粉末防治虱子和跳蚤1821·罗伯逊(John Robertson)在英国用硫磺作杀菌剂防治植物霉病(mildew) 1828·波塞尔特(W.Posselt)和赖曼(L.Reimann)确定烟草的杀虫成分为烟碱1848·东南亚一带居民早已用鱼藤毒鱼或作箭毒。
·沃克斯利(T.Oxley)提出用鱼藤根粉(derris)作杀虫剂1865·巴黎绿(Paris green)用作杀虫剂,1870年埃弗里(S.Avery)发表巴黎绿化学组分的论文1878·伦敦紫(London Purple)用作杀虫剂1882·法国波耳多大学教授米亚尔代(lardet)发现波耳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作用,1985年发表研究结果1892·化学家莫尔顿(F.C.Moulton)提出用砷酸铅防治吉普赛蛾(Porthetria dispar),两年后昆虫学家弗纳尔德(C.H.Fernald)证实它的杀虫作用1893·皮纳(A.Pinner)确定烟草碱的化学结构1896·希格比(C.H.Higbee)在英国申请无机氟化物用作杀虫剂的专利·硫酸铜在谷物田中用作选择性除草剂1902·日本永井一雄(K.Nagai)从中国产的华鱼藤(Deris chinesis)根中分离到有杀虫作用的结晶物质,称鱼藤酮1905·法国首先制定农药管理法1908·梅兰德(A.L.Melander)首先发现害虫的抗药性—梨圆蚧(Aspidiotus perniciosus)对石灰硫磺合剂的抗药性1915·有机汞制剂乌斯普龙(Uspulum)在德国用作种子消毒剂1921·美国首先在俄亥俄州的特罗伊(Troy)用飞机施药防治梓天蛾(Ceratomia catalpae)1924·瑞士化学家斯托丁格(H.Staudinger)和鲁奇卡(L.Ruzika)发表天然除虫菊素研究的论文,确定了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日本黑泽英一(E.Kurosawa)首次发现赤霉素,1926年确认为赤霉菌分泌物,1935年薮田分离出赤霉素结晶1930·浙江省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药剂研究室,是中国最早的农药研究机构1932·默菲(D.Murphy)和皮特(C.Peet)首先提出有机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用作杀虫剂1934·杜邦(Dupont)公司的蒂斯德尔(W.H.Tisdale)和威廉斯(J.Williams)在美国申请第一个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秋兰姆(thirum)用作杀菌剂的专利·柯格尔(F.kogl)发现第一个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3-吲哚乙酸·拉福日(Forge)和哈勒(H.L.Haller)等于1930~1934年间连续发表鱼藤酮化学的论文多篇,确定了鱼藤酮的化学结晶1935·吴福桢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为中国大规模用农药治虫之始1939·瑞士缪勒(P.Moller)在Geigy公司Basle实验室发现滴滴涕的杀虫作用,1940年7月获专利1940·伊格尔森(C.Eaglson)在美国获芝麻油用作除虫菊素增效剂的专利权1941·美国林克(K.P.Link)首次从植物中发现抗凝血杀鼠剂敌害鼠(melitoxin) ·德国施拉德(G.Schrader)合成杀虫剂八甲磷(OMPA)开植物内吸杀虫剂的实用历史1942·英国有机化学家哈勒(H.L.Haller)等确定芝麻油的增效成分为芝麻素(sesamine)·齐默曼 (P.W.Zimmerman) 和希契科克(A.E.Hitchcock)首先发现2,4-滴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两年后马斯(P.C.Marth)和米切尔(J.W.Mitchell) 、哈默(C.L.Hammer)和特凯(H.B.Tukey)报道2,4-滴的除草作用,开除草剂实用化的先河1943·杜皮雷(A.Dupire)和劳科尔特(M.Raucourt)在法国发表六六六杀虫作用的论文,英国卜内门(ICI)公司的斯莱德(R.Slade)于1945年独立地发表六六六杀虫作用的论文·中国农林部在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建立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为中国最早的农药厂·霍伊贝格(J.W.Heuberger)和曼斯(T.F.Manns)发现加硫酸锌-石灰于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中,改善了后者的杀菌性能,导致代森锌问世·昆虫学家卡特(W.Carter)在美国夏威夷首先发现D-D合剂(1,2-二氯丙烷与1,3-二氯丙烯的混合物)熏蒸杀土壤线虫的作用,开熏蒸杀线虫剂的实用历史1944·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商品化的有机磷杀虫剂勃拉盾(Bladan)售市,用于防治蚜虫·施拉德首先合成著名的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第一个抗凝血杀鼠剂实用品种杀鼠灵(Warfarin)问世·中央农业实验所药剂室试制滴滴涕成功,并于1946年小规模生产。
滴滴涕是中国最早生产的有机合成农药1946·在瑞典发现家蝇对滴滴涕的抗药性1947·美国首先实施农药登记制度1948·缪勒(P.Muller)获诺贝尔医学奖,表彰他发现滴滴涕的杀虫作用,在防治昆虫传染的疾病方面对卫生事业的卓著贡献1949·英国谢克特(M.S.Schechter)等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丙烯菊酯1950·中国开始生产六六六·齐兆生在英国发现用内吸杀虫剂八甲磷(OMPA)浸泡蚕豆种子可以防治苗期蚜虫·穆尔(R.H.Moore)和内勒(A.W.Naylor)同年报道马来酰肼(MH)诱导玉米雄性不育的作用,开化学杂交剂研究的历史·美国氰胺公司(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开发的著名低毒有机磷杀虫剂马拉硫磷以代号TM-4049面市1951·中国首次在广州用飞机喷滴滴涕灭蚊,在河北等地喷六六六粉治蝗1952·瑞士嘉基(J.Geigy)首先在瑞士获得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用作杀虫剂的专利权·北京农业大学设置农用药剂学专业创中国农药专业教育之始1953·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世界上第一个农药标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的兰布雷希(mbrech)合成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甲萘威1954·美国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开发成功第一个有机磷动物内吸杀虫剂——皮蝇磷,开动物内吸杀虫剂的实用历史1955·加斯特(A.Gast)等首先报道均三嗪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1956·弗占尼亚-卡罗林那(Virginia-Carolina)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非熏蒸作用的杀线虫剂除线磷1957·中国建成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厂——天津农药厂,生产对硫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室高永根等研制成功滴滴涕乳粉1958·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杀菌剂乙蒜素(抗菌剂402)1959·布特南特(A.Butenandt)等从家蚕雌蛾体中分离出昆虫性信息素(sexpheromone)蚕蛾醇(ibombykol),创昆虫信息素(pheromone)研究的历史1960·荷兰人博斯(B.G.Bos)等报道第一个实用的内吸杀菌剂三唑磷胺(triamiphos)1962·卡森(R.Carson)博士所著《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出版。
她在书中对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作了过分的渲染,引起社会上对保护环境的重视,推动了农药管理工作的进展,也促使农药向高效、安全、少公害的方向发展1963·英国壳牌(Shell)公司推出第一个缓释型的杀虫剂(Shell No-Pest Strip) ·中国农业部在北京建立农药检定所·日本庵原化学公司(Ihara Chemical Company)研制成功防治稻瘟病的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1965·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佩恩(L.K.Payne)和魏登(M.H.J.Weiden)开发成功氨基甲酸肟酯类的杀虫剂、杀线虫剂涕灭威·发现第一个除草剂安全剂8-萘二甲酸酐,1972年面市1970·中国沈阳化学工业研究院在中国实现多菌灵的工业化·美国成立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简称EPA),原由美国农业部负责的农药登记工作改由EPA负责1971·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开发的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问世1972·中国停止有机汞制剂的生产·中国台湾省实施农药管理法·范达伦(J.J.van Daalen)首先报道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具有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的作用,导致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相继问世1973·中国上海农药研究所筛选出高效新菌种,投产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宣布禁止滴滴涕用于农业·拜耳公司开发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三唑酮(triadimefon)问世·英国艾列奥特(M.Elliott)研制成功第一个光稳定的农业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氯菊酯(permethrin)1974·艾列奥特等报道第一个单一光学异构体的高活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日本大野信夫(N.Ohne)等研究成功第一个非菊酸类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氰戊菊酯(fenvalerate),简化了拟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1975·英国卜内门(ICI)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第二代高效抗凝血杀鼠剂鼠得克(difenacoum)1976·贵州省化学工业研究所在中国实现杀虫剂杀虫双的工业化·美国默克(Merck)公司和日本北里大学合作,从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的培养液中,分离到对家畜体内寄生虫高杀虫活性的物质杀虫菌素(avermectins),是杀寄生虫药剂低剂量化的重大突破1977·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宣布禁止用六六六1978·莱维特(G.Levitt)和芬纳蒂(D.W.Finnerty)首先报道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1981年第一个磺酰脲类除草剂氯磺隆(chlorsulfuron)售市,用量约15克/公顷1979·中国化工学会所属的专业委员会农药学会在沈阳成立·格罗夫(M.D.Grove)等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到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并确定其化学结构,定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中国实施农药登记制度,建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具体负责·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成立·中国农药学会与日本农药学会在杭州联合举行首届中日农药学术交流会·英国卜内门(ICI)公司开发出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aclobutrazole) 1983·中国停止生产滴滴涕和六六六1984·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所属的印度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死亡数千人,系农药工业史上最惨重的伤亡事件1988·IUPAC应用化学部农药化学委员会与中国联合举行的农药化学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陈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