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一、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发展
(一)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原因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形式被越来越
多的电视媒体所采用,从目前的传播情况看,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收
到不错的效果。

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与深厚历史、受众需求、方言魅
力等特点相关。

1.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必
然语言的种类也是繁多,现代的八大方言区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粤方言。

而八大
方言区中还存有细小方言区,可见汉语方言的分支极大,这样的环境
促使了各方言区的人民有了对方言节目的需求。

不仅如此,语言的背
后深埋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我国不同的方言地区,各具特色的戏曲
剧种相当流行。

传统戏曲由原始社会的歌舞萌芽而来,历史悠久,最
大的特点表现在它们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
所产生地区的方言、民乐为依据而产生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受众
的情感需求受众是电视节目的服务人群,而电视节目的制作也一定水
准上依赖于受众的喜爱水准。

某些研究学家认为方言节目活跃的地区
大都具备几个特点: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市民,无
不热爱自己的家园。

而此时,方言类节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信息、受众接受信息的节目,而是升华到情感纽带的感情高度,凝聚了一个
地方民众对于自己家乡这片热土的爱恋之情。

3.别具一格的方言魅力
在方言区因为有着浓郁的受众心理,方言比普通话更加亲切形象,老
百姓自然爱听爱看。

方言是在特定环境、特定区域中形成的文化,它
承载和记录着一方土地的历史和居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民间语言的
独特魅力。

相比较,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生动的生活情感用语,在
对事物的性状描述上也会更具体形象,因此,方言变得更加生动幽默、有趣传神。

一档好的节目不仅仅在于节目内容上的质量保证,更在于
能够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引起人们的共鸣。

例如央视的《新闻直
播间》,全国各地的新闻中,出现被采访者用的不是普通话而是地方
话,民众听后定会在内心产生认可和共鸣,这种心理上的接近性就是
方言的魅力所在。

(二)方言节目的发展1.方言新闻,民生热点目前方言节目最常见的要属民生新闻、栏目剧,例如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就是
对国内热点事件用杭州话进行简述,在说新闻后主持人用自己的观点
简明扼要地评论几句。

方言新闻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对民生新闻所
表述的内容家常化,更将新闻事件的讲述故事化。

2.栏目剧,真实故
事此外,除了民生新闻,栏目剧也是方言类节目的一个重要形式。


目剧就是要把电视栏目与影视剧结合起来,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
栏目,同时兼具电视与电影的双重本体特性。

例如陕西电视台的《都
市碎戏》,它是一档制播分离的方言栏目剧,大胆地将社会故事和电
视剧相结合起来,每天剧情题材全部来源于真实的社会事件、家长里
短的市井生活,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百姓生活的贴近性、时效性、本
土化。

3.包装鲜明,特色主持一档节目是否受欢迎,除了内容吸引受
众眼球,节目包装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档节目最先给观众呈现的并不
是其制作的内容,而是片头包装,一个好的方言节目包装,不仅能够
浓缩当地文化精华,也能起到一个“凤头”的作用。

例如镇江电视台
的《南南嚼趣》,开头片花是用两位主持人的象制作的,并结合城市
背景和主持人形象为这个节目进行良好宣传。

而主持人好比是一个节
目的名片,方言类节目的主持人首要的素质就是方言要说得溜,能够
很精准地用方言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传达出方言中包含的地域文化。

二、方言节目作为载体对方言文化发展的思考
方言类节目作为载体,能够使文化得到传输,当然此“文化”是多种
多样,利弊参半,需要合理把关,传输给受众的内容要是正面向上、
积极引导的,而非歪曲的下等文化,所以电视节目的制作者需要在电
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时刻保持着文化的“健康性”。

(一)方言节目避免过于媚悦在电视媒体发展中收视率是必须关注的。

而受众的基数也决定了收视率的多寡,渐渐地有些电视节目的制作者
就会主动迎合受众,把低俗、媚悦的内容搬到电视荧屏中。

有学者认
为方言尽管是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人文化的传承,但方言表现出来的
俚语、俗称、习惯语中夹杂着一些低俗、消极的词汇和粗话,难登大
雅之堂。

例如,在四川方言的节目中,“婆娘”(女人,有时候指妻子)等词汇出现,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四川方言的神韵,但外地观众
看到这样的内容,难免会产生低俗粗鄙的错觉。

所以说,方言类节目
内容的取舍很重要,既要做到传统文化的输出,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
整合,常言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剥去媚悦低俗的成分,简明
易懂地传达给受众。

(二)方言节目也可以“阳春白雪”大众传媒除了“下里巴人”外,
还可以变得“阳春白雪”,观众不是只能接受平实简单的内容,同样
可以传递高雅的艺术文化。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
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能够制作出
优良、有深度的方言类电视节目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是为了迎合而
制作,那么节目的整体水平必然下滑;事实上,越是有深度的文化才
越能吸引受众。

一档电视节目引导越有力,受众适应的时间就会越短,同时保证了节目能够正常播出下去。

(三)保证方言节目质量的同时,多途径共同传承方言节目制作得再
精良也只能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对受众有一定的效果,不过为了保证方
言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仅靠方言节目这个单一途径力量还是很薄
弱的,希望各地方能够推行相关的政策对方言进行扶持,亦或是积极
开展相关方言的相关活动,让方言文化在活动中被参与者吸收,进而
寓教于乐。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载体对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便利的
优势,在现代社会,普通话广泛推广的今天,更需要保护流传千年的
方言文化,作为方言节目,我们也要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素,尤其
要对方言电视节目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进行深入的研究,引导方言电
视节目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