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特点
面团素决定的。 机械化军队作为以定性指挥决策为主要方式, 以电话、 电报、雷达等通信技术和手段作为主要指挥通信工具,以适应机械化 战场的单一军兵种、单一化战场、单类武器装备进行的单元式较量方 式而产生的指挥体制模式,其体制基本属于纵深梯次化,即树状化结 构。由于指挥决策方式和通信工具的限制,每一级指挥机关只能指 挥控制 3—5 个控制额,如一个军只指挥 3—5 师,而每一师也是只指 挥 3—5 团。这种树状化的指挥体制具有各级作战力量相对集中、各 作战系统结构严密、指挥层次分明等特点,但也存在作战指挥手段科 技含量低、 指挥层次多、 指挥周期反应慢、 对上级指挥机关依赖性强、 指挥控制额少、 难以发挥各级指挥员的独立指挥决策和战场创造性等 问题。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适应信息化战场的要求,以定性指挥决 策和定性分析决策相结合的指挥决策方式,以地、空、天一体化的自 动化指挥网络为平台, 以作战体系问的整体较量为战场基本较量方式, 因而实行的主要是扁平化指挥体制。 目前,作为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 70%左有的美军,适应扁平化指挥 体制的需求,是以高水平的������ 4 I 系统为主要指挥技术手段,因此指挥 控制额更多、效率更高、科学性更强,而民指挥跨度更大。通过美军 在阿富汗战争中攻击阿军“塔利班”车队,消灭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 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的空袭战斗看, 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体 制可以从战略层跨越战役层、战术层直接指挥到具体武器平台.虽然 指挥跨度大,但指挥效率却非常高,仅 10 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打击 周期” 。充分反映了以������ 4 I 为核心的扁平化指挥体制的指挥控制员颇
战争胜负上的重大作用。 作战功能——一体化:信息化战争打破了机械化战场那种由陆战场、 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构成的战场形态,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整 体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军种都不能左右 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等战场主动权,都必 须是在制信息权下才能夺取和保持,陆战、空战、海战都必须依靠作 战体系这个大系统,即依靠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 去获取信息、 使用信息和控制信息, 才能使军队具有战场观察、 预警、 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功能,才能具有制空、制地、 制海、 制; 天的主动权。 因此, 信息化军队把战场观察、 预誓、 决策、 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在作战体系这 个大系统下,达成了作战功能一体化。科索沃战争中,为了使北约 13 国部队的联军形成一体化作战.美国与北约不仅调用了 50 余颐军 用卫星、4 个航空母规战斗群、700 余架作战飞机及大量的陆军作战 部队,更主要的是启用了北约“联合空战中心能力系统” 、 “北约综合 数据传输系统” 、 “海上指挥控制系统”的������ 4 I 系统,把战场观察、预 警、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 在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下进行行动,基本达成了通道通畅、效率高等 待点 战斗力构成——“软杀伤化” :由于机械化军队是把歼灭敌人有生力 量和重兵集团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因而军队建设必然突出火力、机动 力和突击力等“硬打击、硬摧毁”能力的建设。冷战时期作为机械化 建设的高峰期, 各国军队部突出发展以火力打击为主导的硬打击能力。 信息化军队与机械化军队有一个最大的本质区别, 就是其不仅具 有很强的“硬打击”能力,而且更具有很强的“软杀伤”能力,即具 有电子干力频谱压制、信息;噬断、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袭击 等能力。 由于信息化争的作战目标不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 团为主,而是以破坏、摧毁瘫痪敌人的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 挥控制系统等战场信息化设施主要作战目标,因此,信息化军队在保 持和提升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的时,更突出发展电子干扰、频谱压 制、信息遮断、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袭击等“软打击”能力,以 增强对敌人战场信息化设施的攻击、破坏和摧毁能力。 “软杀伤”能力作为信息化军队的主要作战能力,具有比“硬打 击”力更强、更有效、更具战场威胁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加快作战进 程、有助争夺战场主动权,而且可以决胜战场、改变战局。如科索沃 战争中,北约队出动飞机轰炸 34850 架次,而电子战飞机出动架次占 总出动率的 40%,南军实施大规模的“致盲” 、 “致聋”为主要作战 目的的“软杀伤、软摧毁”攻击,给南军的战场信息化设施、指挥系 统和军民心理造成重大打击,充分显示了“软打击、软摧毁”在决定
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 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一切都反映了在������ 4 I 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保障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自动化、 精确化和 一体化作战水平。 军队建设规模——小型化:军队建设规模的大小,总是随着军事力量 的构成方式和战场能量释放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机械化军队由于其战 斗力主要依赖于各种作战力量的累加, 集中兵力的密度越大战斗力就 越强, “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机械化战争制胜的一条形则。 信息化军队作为机械化军队的高级发展阶段, 军队建设规模趋向 于小型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军事力量的构成方式和战场 能量释放方式的需求牵动。二是信息化军队作战能力的成倍增强,必 然要使军队规模的小型化。三是部队生存威胁加重,军队小型化是提 高战场生存能力的最佳选择。信息化战场上,在精确探测与精确打击 高度复合的条件下, 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攻击, 被攻击就意味着被摧毁。 因而任何大型的集团目标一旦暴露,都难以逃脱致命的精确打击,因 而在部队生存威胁加重的信息化战场条件下, 大规模投入兵力进行集 群作战,无异于集体自杀。因此,要提高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就必 须降低部队的目标特征,实行小型化编成,采取小型化作战编成形式 则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指挥体制——扁平化:指挥体制作为军队建设的核心要素,决定着部 队的反应速度和指挥效率.直接影响着部队的作战能力。指挥体制的 确定主要是由指挥决策方式、指挥通信技术水平、战场较量方式等方
3、 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特点
武器装备——信息化:机械化军队的战场主导兵器主要是以机械能这 种战场能力释放方式为主体的武器装备。 而信息化军队战场主导兵器 则是以信息能这种战场能量释放方式为主体的武器装备, 体现的是信 息社会“柔性化”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状态,其武器装备主要是以 ������ 4 I 系统、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弹药和单兵数字化作战系统等信 息化武器装备构成。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 作战平台、弹药、单兵作战平台的控制、制导、打击等作战行动达成 自动化、精确化、一体化的智能化武器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作为主导和决胜信息化战场的作战武器系统, 具 有新的作战机理和打击效能,不仅使作战效能发生着质的飞跃,也使 军队的本质特征产生质的变化。 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发现目标、定位、瞄难、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 “打击周期” ,都是在高度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过程中完成的, 所需的时间十分短暂。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高达 70%左右的美 军,其信息化武器装备打击周期为:海湾战争时为 100 分钟,科索沃 战争时为 40 分钟,阿富汗战争为 20 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已经达到 10 分钟左右,基本实现了。发现即能摧毁”的反应速度。如阿富汗 战争中的 11 月间,美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一支阿军“塔利班”车队在 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 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 心,五角大楼直接下达攻击命令给巡航中的作战飞机,附近巡航的三 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三故制导炸弹,同时而至的无人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