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胆酸

甘胆酸


RIA法 方法需要使用配套的专业放射免疫设施,试剂价格昂 贵,分析步骤繁琐,废弃物难以处理,因此普通实验 室难以开展,而且RIA 检测耗时长准确度低,试剂有 效期(半衰期)较短,还存在放射性污染,会对操作 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国际上已很少使用

酶联免疫法(ELISA) 该方法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步骤复杂,且受人为因 素影响较大,重复性差,整个测定的反应时间也较长, 测定的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也较差, 因此不利于 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3、甘胆酸检测对肝炎诊断的意义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较多,临床上各类肝炎 患者的数量巨大,甘胆酸是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 变化灵敏而准确的指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 高效、便捷的检查手段,有助于各类肝炎的诊断 与疗效评价。
北京佑安医院相关数据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各组甘 胆酸和总胆汁酸浓度情况
组别 健康对照组 慢性乙型轻度 慢性乙型中度 慢性乙型重度 例数 20 29 28 17 GC(mg/L) 0.51±0.33 0.95±0.44 1.16±0.66 4.25±2.74 TBA (μmol/L) 0.51±0.32 4.11±2.51 3.06±1.98 9.69±4.77
统计分析显示甘胆酸在不同的肝炎组,其浓度水平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示甘胆酸可以作为区 分肝炎轻重程度的指标。

甘胆酸测定能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的程度,在临床判断 肝组织受损程度及肝功能障碍方面有重要实用价值。 在对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甘胆酸含量比较分析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的ALT 等肝功能指标均正常,但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 对照组又显著低于肝炎患者组,表明甘胆酸能够灵敏 地反映肝细胞早期受损的程度,并动态监测肝脏受损 的变化。
苏州博源博源甘胆酸产品特点

国内首家*可以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的甘胆酸测定试剂盒。 *:有几家公司获得cFDA批文,但试剂质量达不到基本要求 特点 快速,高通量 (和常规生化检验一样) 灵敏度,特异性高(自己研发,生产抗体) 2-8 度稳定性:> 12 月 开盖后稳定性:> 2个月 液体双组份试剂 无需配置直接使用


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分析表明,甘胆酸水平与ALT、 TBIL 的上升呈正相关,表明慢性肝炎患者甘胆酸上 升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一致。即使病情好转, ALT 及TBIL 正常后,其甘胆酸仍可维持在一定的高 水平,提示检测甘胆酸可判断慢性肝炎的预后及病情 变化情况并在反映残存病变方面优于ALT等。
1、甘胆酸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意义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 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目前用于肝 癌 诊 断 的 常 用 标 记 物 是 甲 胎 蛋 (alphafetoprotein,AFP),但是AFP 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较低。研究发现,尿液中甘胆酸含 量与肝癌的相关性高于 AFP 等标记物,且检测 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标记物。大量相 关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甘胆酸水平显著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甘胆酸含量甚微,正常 人无论空腹或餐后,其甘胆酸浓度都稳定在低水 平。当人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就会引起 甘胆酸代谢和循环紊乱,甘胆酸值高低与肝细胞 损害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
甘胆酸对肝胆疾病诊断临床意义
早期的一些研究指出,肝细胞一旦病变,血液中 的甘胆酸浓度随即升高,肝胆疾病患者甘胆酸水平升 高的阳性率很高,在肝病中具有出现早、恢复慢的特 点,且较ALT、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 酶(ALP)、谷酰转肽酶(GGT) 及血清白蛋白 (ALB)等常规肝功能指标更为敏感。各种肝脏疾病 如: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患者的甘 胆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甘胆酸可作为诊断这些疾 病的良好指标。
2、甘胆酸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 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逐渐破坏,使肝脏变形、变硬。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胆酸是反映肝功能的灵敏 指标,能提高慢性肝病的检出率,有利于隐匿性 肝病的发现。因此, 测定甘胆酸含量对肝硬化 早期诊断的价值尤为显著。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该方法灵敏度较高,但测定速度较慢,测试结果的准 确度和试剂稳定性较差,而且需要昂贵的专用化学发 光检测设备,不利于常规实验室开展,临床应用局限 性明显。

此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液色谱 (GLC)、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等。
但这些方法都不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目前市 场上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甘胆酸检测试剂,尤 其是质量好的自动化检测试剂,而均相酶免疫检测法 可以实现在全自动生化仪上对甘胆酸的高通量、快速 化检测,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场上缺乏灵敏度,特异性高的试剂,尤其是质 量好的自动化检验试剂。目前苏州博源成功研发甘胆 酸均相酶免疫试剂,使用生化仪进行分析。


陈渝萍等的研究通过对69 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 清甘胆酸及常规肝功能项目的动态监测及对比分析, 表明肝硬化患者经有效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其常 规肝功能检验指标可以恢复正常, 而甘胆酸水平治 疗后虽有显著降低,却不能恢复正常,仍明显高于 对照组,这与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 变并未恢复是相一致的,说明甘胆酸水平的高低与 肝硬化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 照组,即使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ALT、TBIL 等指标 正常或轻度异常,其甘胆酸值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因此对于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若甘胆酸 持续升高则有肝硬化的可能性。 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肝硬化代偿期分级呈显 著正相关,甘胆酸在判断肝硬化进展与预后方面优于 AST、ALT、GGT、ALP 及ALB 等指标,甘胆酸测定 对肝硬化预后评估价值较大。
最近的研究发现 在肝癌组和肝硬 化组中,甘胆酸 水平有统计学差 异,肝癌组中的 甘胆酸浓度水平 低于肝硬化组, 但两组甘胆酸水 平均高于正常组。
参考文献: Utilization of Metabolomics to Identify SerumBiomarke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Anal Chim Acta. 2012 September 19; 743C: 90–100. doi:10.1016/j.aca.2012.07.013
甘胆酸在肝胆疾病临床 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娄金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甘胆酸

甘胆酸是由胆酸 和甘氨酸结合而成 的结合型胆酸,是 胆汁酸的主要成分 之一。胆固醇在肝 细胞内经过极其复 杂的酶促反应,转 变成初级胆汁酸, 包含胆酸(CA) 和鹅去氧胆酸 (CDCA)。
分子量466.3
胆酸的类固醇核上有三个羟基(C3、C7、C12),侧链末端 的羟基以肽键与甘氨酸结合成为甘胆酸
血清甘胆酸(SCG)检测与常规肝功能检测项目的 灵敏度比较(Matsui A et al.)
检测项目 (277 个肝脏病人血清检验结果) 血清甘胆酸(CG) 胆红素(Bilirubin) 阳性率 83% 22%
碱性磷酸酶(AP)
谷草转氨酶(AST) 谷酰转肽酶(GGT)
45%
57% 63%
各类肝病患者比对照组血清CG水平显著升高, CG浓度随着病情严重 依次升高:肝癌 > 肝硬化 > 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综上所述甘胆酸检测在诊断肝胆疾病中具有 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显著优点,因此,甘胆 酸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项目,可为多 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预后 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应用和推广前景巨大。
谢谢!
各组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CG测定的比较(谢美华等)
研究组 对照组 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 肝硬化
病例数 45 907 492 184
CG (µ g /dL) Mean ± SD 152.8 ± 78.2 2292.5 ± 712.3 2827.8 ± 945.7 3592.8 ± 1548.9
甘胆酸的检测方法
甘胆酸检测相对于常规肝功能检验的优越性


阳性率(灵敏度)高 肝细胞损伤时血液中甘胆酸含量的变化比其他常规肝 功能指标更为灵敏,其检测的阳性率也高于常规肝功 能检测。 特异性强 研究发现甘胆酸浓度的上升程度与肝病患者病情的轻 重成显著正相关。甘胆酸水平随着肝脏病变的严重程 度增加而逐渐升高(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
4、甘胆酸检测对其他肝胆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断的意义

研究发现,胆石症,黄疸,胆管、胆囊排泄 功能障 碍,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等疾病患者,甘胆 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甘胆酸检测对早期诊断这 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甘胆酸含量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积症最灵敏的指标。同时,甘胆酸检验对妊娠期高血 压病及重度子痫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 由于酗酒导致酒精性肝损害的患者,其血液中的甘胆 酸含量也会升高。
甘胆酸的循环利用

甘胆酸由肝细胞 合成后,经毛细胆 管、胆管排入胆囊, 随同胆汁进入十二 指肠,帮助食物中 脂肪的消化吸收。 大部分胆汁酸在回 肠和结肠被重吸收, 经门静脉再回肝脏, 由肝细胞摄取再利 用,重吸收的甘胆 酸又进入肝-肠循 环,通过这种机制, 机体能充分利用甘 胆酸。
甘胆酸与肝细胞受损情况相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