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放吟诵版《关雎》一、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
”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二、介绍《诗经》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尤其“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关雎》被冠于诗经之首。
有同学问老师,这首关雎的作者是谁、淑女是谁,很遗憾他们的姓名已经无法考证。
还有同学问老师这首诗为什么叫《关雎》,《诗经》作品的题目是作者或编者在《诗经》成书时,统一给添加上的,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提醒学生关注注释)所以这首诗是讲什么的?——爱情(生答)对,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很美的爱情诗。
三、朗读,感知音乐美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带着感情去朗读,更能快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1、读准字音2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借助注释,给陌生字词标注音节,并尝试理解诗歌意思。
由一位同学试读。
注意窈窕、荇菜、好逑、钟鼓乐(使动用法)之2、读准节奏(四言诗怎么读)二二拍,两个音节一顿,尾音稍微延长一点,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
生齐读。
如果读得不好,师就示范读第一句,齐读第二遍,读出韵味。
2、问:读过之后,我们发现《关雎》的语言有何特点?预设:1、句式一致,“窈窕淑女”和“参差荇菜,左右...之”都反复出现。
——引出重章叠句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叫作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
(PPT)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汉乐府民歌里出现过这种手法。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夜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贱贱。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当时我们说这种手法叫作复沓,在《诗经》里叫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经非常重要的手法,我们看早读读过的《蒹葭》、《式微》、《子衿》里都有重章叠句。
好处: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百转千回、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也常运用在流行歌中:《夜空中最亮的星》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曾与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在意是等太阳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2、押韵诗歌的朗朗上口还少不了押韵。
“之”字押韵,句末的这个“之”字,称为虚字脚。
《诗经》一般在虚字脚前的字再押韵,称为富韵。
鸠、洲、逑、流、求(不细讲)四、思考探究《诗经》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除了音乐美以外,还美在哪?预设:(一)人物美——淑女美引导语: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让君子如此念念不忘。
单单是外貌吗?内在呢?第一次相见,女子在做什么?怎样采摘荇菜?(很多学生不知道淑女在采荇菜,需要引导学生,在河洲中,君子远远看到淑女,淑女在干什么)1、外形很美,一见钟情。
2、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出淑女的文静美好,贤淑善良。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流、采、芼(动词用得好)就是捞取、采摘、挑选,淑女采荇菜的过程。
——勤劳、严谨有序、一丝不苟动作熟练心灵手巧果真是窈窕淑女啊!落实“窈窕”一词的解释。
窈:深邃。
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
喻女子仪表美。
美貌曰窕(tiao),美心曰窈(yao);美状曰窕(tiao),善心曰窈。
(yao)窈窕就是道德品行善良,并且形容举止优雅,是心灵美兼仪表美。
过渡语:中国古代婚嫁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君子又该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德来与“淑女”相配呢?1、“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寤:醒时寐:睡时日日夜夜都在想——对爱情很执着,重情重义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专一、执着通晓乐器、追求方式有雅趣3、“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却没有过激行为,强迫淑女答应。
——不仅执着,而且尊重对方。
引导追问:写“君子”的动词也有三个:“求”(追求)、“友”(亲近)、“乐”(使快乐)。
这其实也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
恪守礼节,发乎情,止乎礼。
(二)画面美/意境美过渡语:往往浪漫的爱情离不开浪漫的场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雎鸠是一种水鸟,但它们的巢穴一般都筑在树洞里,在每年的求偶季节里,已经结伴成定偶的雄鸟与雌鸟会如约聚首,双双出没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嬉戏觅食,并时常发出"关关"的和鸣。
有一只叫了一声“关”,另一只会马上应和一声“关”。
这种鸟,相依相恋,很容易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夫妇之间和睦相处的情景。
借眼前景,兴起下文。
君子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触发想要追求淑女的情感。
雎鸠是贞鸟,是爱情专贞的象征。
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典范和象征。
作者写关雎和鸣,暗喻夫妻之间和谐和恩爱,相互关照,相互关心。
这是比,兴起对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讲解《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
(回忆《回延安》一课)《诗经》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问:《关雎》君子追求淑女的结果:有没有追求成功?鼓励学生发言关于《关雎》最后八句描述的场景,主要有三种观点:事实成婚、想象成婚和受挫后想到的追求方式。
有学者认为:古代钟鼓属于特殊乐器,大排场才可以使用,这里暗喻婚礼上钟鼓齐鸣,二人结为夫妻,迈入婚姻殿堂。
小结:汉人董仲舒曾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由于诗的语言非常精炼,常常缺失了主语,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
即西方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美读诗歌,读出情感美如何诵读,才能读出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见钟情的欣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的痛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追求过程的欣喜“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可配乐),四次“窈窕淑女”不同的情感。
提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因为他所爱的姑娘没有追到,想啊,想啊,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心情是欣喜的,因为看上了一位好姑娘。
这时,语速也不宜太快,调子应该上扬一些。
到后来“琴瑟友之”,他与心爱的姑娘弹着琴共同娱乐的时候,就更高兴了。
这时,调子应该上扬一些,读出一种欢心愉悦的心情来。
小结:初见时一见倾心的喜悦,到追求时的焦虑、苦闷,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的陶醉与幸福。
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是纯洁崇高的。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淫,过分。
展示学生改写的诗经,比较不同,体味古诗的朦胧含蓄美。
张晓琳:河中沙洲上,一对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文静美丽的女子,是男人渴望的对象。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它。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
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
刘誉:水中陆地,雎鸠相鸣。
婉转久绝,形影不离。
轻轻薄纱,随风飘逸。
文静淑女,久久不离。
那谦谦君子,也沉醉迷离。
参差荇菜,人人求之,东寻西寻,不易得之。
文静女子,日思夜思。
求之,立刻便知。
一声拒绝,把我,弄成白痴,日痴夜痴,无时不思。
睡时醒时,无时不思。
荇菜参差,遍处采之,文静之女,书画皆知。
弹琴鼓瑟,只为乐之。
书画兼备,只为乐之。
参差荇菜,仔细选之,文静淑女,敲钟击鼓,钟情钟愿,只为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