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姓名:黄唯学号: U*********姓名:檀文佳学号: U*********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檀文佳U201114700 黄唯U201114714城市规划1101班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植物园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料,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对景观意象进行调研分析。

运用了城市意象理论,对植物园内的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这五种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重点探讨了其景观意象的可辨识度与路径问题,发现了武汉市植物园于游览者种种不便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探索植物园景观构成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植物园,景观意象,可辨识度,路径目录: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第一章绪论1.调研背景及意义1.1概念界定1.2调研目的2.调研方法与思路2.1调研前针对对象的分析2.2调研的技术路线第二章调研与分析1. 植物园意象的构成要素1.1 植物园路径1.2 植物园边界与区域1.3 植物园景观节点1.4 植物园主要地标2. 植物园的意象的可辨识度2.1 使用者心理生理行为习性分析2.2 植物园视觉质量2.3 景观的辨识性2.4 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可意象性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4. 植物园内寻路4.1 寻路的过程4.2 空间的影响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4.5 植物园中的迷路情况第三章总结与建议1. 路径及节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2.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3. 地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附录:调查问卷及访谈录汇总第一章绪论1.调研背景及目的1.1概念界定意象,就是心理学上的形象,这和表象在概念上没多大区别,但是现在意象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用于,那些探讨城市实质环境在人们心中所产生之印象的研究都成为意象研究。

所以意象就是人们的生活感受被记忆下来的部分,它复杂而零碎。

本文中所涉及的景观意象,是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演变而来,以其由个人的个别特征和城市的实质特征二者共同形成的认知地图的五种构成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进行分析归纳。

1.2调研背景及目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不断膨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

然而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日益关注精神追求,亲近自然的要求更加强烈。

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如何让都市中人诗意的栖居,都市植物园作为让居民放松身心,走进绿色的方式之一,受到了我们的关注。

就武汉市而言,武汉市植物园植物园的景观如何布置,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武汉市植物园景观意象五种构成要素的分析和归纳与景观要素的发现植物园景观设计及管理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2.调研方法和思路2.1调研对象分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

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

园林面积约70公顷。

全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种,成为中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2.2调研技术路线分析第二章调研与分析1.植物园意象构成要素1.1植物园路径它是观察者经常地偶然的或可能地沿着它走动的通道。

以上是植物园的地图,路径用白色线条标识出来,主要干道用大致为接近直线的线条以方便通行,而次要的园内道路则是弯弯曲曲的以增强趣味性。

1.2植物园的区域与边界边界是两个区域的接近线,以及示意的象征性的可穿透的边界。

区域则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较大范围的空间范围。

1.3植物园的节点节点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特别是用途的集中。

植物园内的景观节点很可能是区域的中心和象征,通常是两条路径的交汇处,人流量大且人流速度慢。

1.4植物园的主要地标它是一些特征明显且在地景中很突出的元素。

一般而言,人们最容易关注到的都是路径和地标,只有在一些详细的地图才会出现边界,区域和节点。

意象或者说认知地图的五要素并非均衡发展的,尤其是大多数游客是第一次来植物园,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总是从重要地标开始沿着几条路径开始探索,首先形成环境的路线型意象。

2.植物园意象的可辨识度2.1 使用者生理心理行为习性分析在此,我们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植物园的主要受众即植物园的参观者。

对于参观者而言,希望能在植物园中散心休闲,亲近大自然,暂时城市喧嚣,因而希望植物园能带给游客心理生理上的愉悦放松和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同样的游客也希望在游玩中有所收获,学到一些植物的名称和科目。

2.2 植物园的视觉质量显然,游客都渴望植物园能带给他们良好的视觉感官,能传递给游客积极的信息,例如环境优美,气氛和谐,色调明快,特色突出,清洁卫生的景观环境给人良好的印象。

2.3植物园景观可辨识性景观的辨识性是指一些能被识别的城市部分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结合紧密的图形,对象的色彩,形状,排列促成了特征鲜明,结构紧凑和相当实用的环境心理图象。

上图为游客对植物园主要景观的印象度分析,问题为说起植物园景观,你最先想起印象最深的景观,由此可以看出,温室景观占选择的绝大多数,而其他的则辨识度不高,很多游客甚至表示根本没去过,或者说去过不知道名字亦或是马上忘记了,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温室景观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位于进入植物园主要出入口的旁边,而且其外形特别(为玻璃材质),环境由于其温度而特殊,景观多为热带景观,对于生活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大多数游客来说,会很有吸引力,感觉到眼前一亮,因此是植物园景观中相当成功的典范。

然而其他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则因为特色不突出或者是地理位置偏僻相对分散等原因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4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可意象性建筑物的可意象性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要素,即形式,可见度,使用和意义。

之前分析过温室景观成为植物园标志性景观的原因,除了植物景观本身以外,其建筑物外形,独特的材质也占有重要因素。

下图为温室玻璃花房的外景:最容易回忆和再认的建筑和景观是那些使用频复合有重要象征功能的。

此外,地理位置重要,轮廓鲜明,色彩明亮与周围环境形成显著的尺度对比的景观和建筑物也有助于人们的记忆。

另外,具有文化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一般也不容易使人忘记。

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通常的植物园景观设计都是针对于大多数的受众也就是广大的青年中年游客,而容易忽略儿童和老人的感受。

对于这些相对的弱势群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在于几句广告标语所能触及的深度,而在于点滴细节,在于设计概念中所传递渗透的对儿童,老人心理及认知能力的关注与针对性设计工作。

儿童的认知地图能力经历四个连续发展阶段:(1)首先注意和记住看见的标志物(2)识别和熟悉标志物之间的路径(3)将彼此临近的标志物和路径结合成子群(4)将各种环境要素综合组织为统一的整体意象对于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环境尤为重要。

因此,植物园的设计中不妨融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符号,多采用一些老少都易接受的图案符号传达信息,避免混淆。

此外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户外活动环节,在设计中药考虑到孩子们游戏交往的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游戏或者攀爬,戏水等活动环境的安全性。

对于老人而言,认知能力的减退与诸多因素有关。

老人的喜好和生理心理活动特点也要求我们针对老人的环境设计需要有便于通达的路径,老年人通行的坡道,方便易找到的休憩场所,清洁卫生的环境,安静的私密性空间等等。

除了硬件设施,还应该在软件服务上针对弱势群体有所偏益。

例如,应该安排工作人员给小朋友发放一些宣传性的百科知识类的小卡片或者小玩具。

对于老人则应该给给予更多帮助性服务,例如,耐心易懂的免费讲解,行李寄存等等。

上图为武汉植物园一天的游客年龄统计图(四月的一个周六)右边是游客职业构成图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从林玉莲的调研成果报告《幼儿园环境特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初探》中可以看出,儿童对户外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兴趣远大于室内环境,因而启发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在植物园的玩乐中有所收获,增添科普知识,开阔眼界,这是植物园景观设计需要重视却经常被忽略的一个要点。

现代运动器械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太阳天空和云朵,包括花草树木,飞鸟蝴蝶等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而相对的,建筑物尤其是室内环境则出现的较少,或者是一个大概的如出一辙的房屋轮廓。

总而言之,自然要素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要素,孩子更喜欢外部鸟语花香的世界,针对孩子的设计突出一个“园”字,突出野趣,绿化,和游乐场地的设计。

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我注意到,武汉植物园中针对儿童的设计有以下:1.儿童游乐蹦蹦床设施2.入口处儿童玩乐的小车3.植物片区的介绍考虑孩子的感受,语言生动活泼对儿童的针对性设计很少,针对老人的设计则是少的几乎难找到,而且还有反面案例,比如说,阶梯的踏步高度太大,旁边也没有坡道。

而且,休憩的座椅少,且为数不多的也有一些在温度偏高,环境不宜的温室里,没有充分的考虑老人的需要。

老人由于身体原因,是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在草坪上和地面上弯腰屈腿休息的。

4. 植物园内寻路4.1 寻路的过程寻路定义,(Passini认为)寻路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为上达到空间目的地之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基础上的,即寻路决定,执行寻路决定和信息处理,所以寻路就是解决空间问题。

每个寻路决定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上,进,出,转弯)二是行为的场所和地点。

通过记录寻路决定,人们不仅能够阻止和记忆从起点到目的地的行为序列,也能够组织和记忆在空间情境中的环境信息。

在不熟悉的地方,不能获得清晰的环境信息,寻路决定中的行为执行了,但是没找到合适的场所地点,因而寻路过程出现“匹配—反馈”过程反复,并再次生成新的寻路决定。

4.2 空间的影响认识环境需要两种基本的环境信息:(1)场所和物体的位置人们的方向感是复杂的,通常在某些场合我们借助一些地标和节点来指明方向,空间定向是一个有目的动态过程。

(2)环境的属性和特点。

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游客对于路径的满意度分析图由统计图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客表示线路混乱,易迷失,而且更多的游客认为路径设计趣味性不足,没什么新意,不能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植物园路径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上面的图标显示的是游客找到厕所的方式统计,由图结果分析可知,大多数游客通过指示牌找到,很少有游客直接找到,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结果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厕所分布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1.厕所数量较少,一共只有四个厕所,而且还有一个是在咖啡屋中,不面向所有公众开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