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作权法相关概念介绍讲解

著作权法相关概念介绍讲解

著作權法就合理使用相關規定之章名訂 為「著作財產權之限制」。 第44~63條為合理使用的列舉規定。 第65條為合理使用的概括規定。 第64條揭示合理使用他人著作須「明示 出處」的原則。又許可合理使用的著作 ,限於權利人已經公開發表的著作。
14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




衍生著作(§ 6): 指就原著作改作之創作,且著作權法以獨立之著作加 以保護。 所謂「改作」,係指以翻譯、編曲、改寫、拍攝影片 或其他方法就原著作另為創作。 (§ 3第1項第11款) 著作人對於自己的著作,享有改作權。改作別人的著 作,須徵得著作財產權人的同意,否則就侵害改作權 。 例:把武俠小說拍成電影,被利用的武俠小說,為原 著作;拍出來的電影,為衍生著作,有獨立之著 作權。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續)

著作財產權包括下列十一種權利: 重製權( § 22) 公開口述權( § 23) 公開播送權( § 24) 公開上映權( § 25) 公開演出權( § 26) 公開傳輸權( § 26之1) 公開展示權( § 27) 改作權( § 28) 編輯權( § 28) 專屬散布權( § 28之1) 出租權( § 29)
5
我國智慧財產權法體系簡介
著作權法─保護精神創作
促進文化發展 商標法──保障產業標示 專利法──保護產業成果 鼓勵技術創新
6
認識智慧財產權相關符號
─著作權(Copyright) ─商標(TradeMark),指已進行申請 程序,但尚未經核准註冊之商標。 ─已註冊(Registered)之商標。
17
「合理使用」之界定
著作權之合理使用,通見係指:
「著作權人以外之人,對於著作權 人依法享有之專有權利,縱使未經 著作權人同意或授權,仍得在合理 的範圍內,以合理方法,自由、無 償加以利用之主張。」
19
合理使用之判斷標準

著作權法第65條: 著作之利用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應審酌一切情 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 非營利教育目的。 二、著作之性質。 三、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 響。
著作財產權: 賦予著作人財產上的權利,使他獲得實 質上的經濟利益,促使作者繼續從事創 作活動,精進創作的質與量,豐富文化 內容。 著作財產權得全部或部分讓與他人或與 他人共有。(§ 36)又著作財產權人若授 權他人利用著作,其授權不因著作財產 權人嗣後將其著作財產權讓與或再為授 權而受影響 。(§ 37) 13
著作權法相關概念介紹
─從檢察官專業分工談起
報告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主任檢察官 莊俊仁
1
壹、檢察官之角色定位
偵查主體 公訴人 裁判監督者 公益代表人 法律職掌
偵查 公訴
訴訟要求
辦案態度 辦理時效 處理結果
2
執行
辦案團隊編組分工圖
檢察長
襄閱 主任檢察官
公訴組
偵查組
機打重緝檢智婦 動擊大毒肅慧幼 組民刑專黑財保 生案組金產護 犯組 組權組 組 罪 組
檢察事務官
3
落實協同辦 警察 辦案
調查 機關
4
貳、智慧財產與智慧財產權

所謂智慧財產,係指人類基於思想進行創作活 動而產生的精神上、智慧上的無形產物,例如 音樂(如詞曲之創作)、書籍(如小說、學術 論文之創作)、畫作(如國畫、油畫、漫畫之 創作)、網站設計(如雅虎入口網站之設計) 、電腦軟體(如微軟OFFICE XP套裝軟體)、 發明專利、商標(如IBM、Microsoft)等。而 國家以立法方式保護這些人類精神智慧產物, 賦與創作人得專屬享有之權利,就叫做「智慧 財產權」。
11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
著作人格權: 用以保護著作人的名譽、聲望及其人格 利益,因為此種權利和著作人的人格無 法分離,故不可以讓與或繼承( § 21)。 著作人格權包括下列三種權利: 公開發表權( § 15) 姓名表示權( § 16) 禁止不當修改權( § 17)

12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續)
16
六、著作權法不保護「概念」

依著作權法取得之著作權,其保護僅及 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 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 概念、原理、發現(§ 10之1)。換言之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概念、思想的「具 體表達形式」,至於存在腦海中之概念 或思想,別人無法感知它的存在,不受 著作權法的保護。
9
二、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1)
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 調和社會公共利益
促進國家文化發展
10
三、著作權法之保護客體



語文著作 音樂著作 戲劇舞蹈著作 美術著作 攝影著作



圖形著作 視聽著作 錄音著作 建築著作 電腦程式著作(以上 皆規定於§ 5) 表演(§ 7之1)
20
合理使用之判斷標準(續)

對於合理使用之認定,大致上可以依循如下原 則加以判斷: 一、使用數量愈多,愈不利於認定構成合理使 用。 二、程度上愈屬重大的利用,愈不易構成合理 使用。 三、對於整個著作(entire work)的利用行為 ,原則上不得構成合理使用。 (以上參考智慧財產局網站)
21
合理使用之立法體例
15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續)



編輯著作(§ 7) 指就資料的選擇及編排具有創作性的著作,其 中選擇及編排的客體包括受著作權法保護與不 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資料。因此,「選擇」與 「編排」這兩種行為就是編輯著作的創作行為。 如果只是用最普通、最常見的方式編排,就沒 有創作性可言,例如按姓名筆劃或按字母順序 編排,當然不能成立編輯著作。 例:考試用書常發生侵害編輯著作之情事。

7
參、著作權法幾個重要概念
一、著作權之定義 二、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 三、著作權法之保護客體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 六、著作權法不保護「概念」 七、著作權法之合理使用
8
一、著作權之定義


所謂「著作」,指人類在文學、科學、藝術或 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 3第1項第1款);為了 保障這些著作創作者的權益,由國家制定法律 予以保護,法律所規定的這些權利,就叫做 「著作權」 ( § 3第1項第2款) 。 依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 享有著作權。換言之,著作權是在著作完成的 時候立即發生的權利,著作人享有著作權,不 須要經由任何程序,也不必登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