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若采样时间等间隔
1 Leq 10 lg( • N 100.1Li )
i 1 N
N为取样总数
• 3、昼夜等效声级
1 Ldn 10lg [Td 100.1Ld Tn 100.1( Ln10) ] 24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四)噪声的频谱分析 • 常用倍频程和 1/3倍频程滤波器 • 中心频率: 1
8.1噪声评价基础 • 二、噪声源分类 • 1、按噪声的产生环境分: • 工厂生产噪声 • 交通噪声 • 施工噪声 • 社会生活噪声 •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2、噪声源按辐射特性和传播距离(距离 和噪声源尺度比)分: • 点声源 • 线声源 • 面声源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r b
1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2、空气吸收衰减ΔL2
L2 ao r
• • r<200m 时,则 •
L2 0
ao
—空气吸声系数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3、墙壁频障ΔL3 • 室内混响声对建筑物的墙壁隔声总隔声量TL可 用P208公式进行计算: 用不同类型的门窗组成组合墙时,总隔声量应 分别计算: 门透射系数=5×10-5 • 窗透射系数=10×10-2 • 墙透射系数=3.7×10-2 • TL=10lg(1/tS) t为透射系数 S为隔声面积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噪声防治对策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改进机械设计;改革工艺; 维持设备良好运转;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加大距离;合理布局;屏障减噪(自然、 人工);声学控制等方面措施。
下截止频 率 f2
44.5473 22.2737 1000 89.0946 44.5473 2000
1414.20 707.100 2828.40 1414.20
125
250 500
176.775 88.3875 4000
353.550 176.775 8000 707.100 353.550 16000
环境评价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徐永辉 2009.1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一、噪声的特征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性 (1)感觉性——取决于受害人心理和生理 (2)局限性:影响范围 (3)分散性:源分布分散 (4)暂时性:停止发声,噪声消失,不残留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三、噪声的影响 • 1、听力损伤 耳聋 80dB以上每 增加5dB(A),则耳聋发病率增加10% • 2、干扰睡眠:(质量、数量) •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烦恼、激动、 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头疼,头晕、耳鸣 • 4、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内分泌系 统、视觉器官、胎儿发育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 • • •
具体项目噪声预测按导则要求。 六、工厂企业生产噪声预测(自学) 七、施工噪声预测(自学) 八、公路噪声预测(自学) 九、机场噪声预测(自学)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十、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1、根据预测结果评述各阶段的影响程度、 范围、超标状况;比较项目建设前后声 环境,判断影响的重大性; • 2、分析受影响的人口数量与分布;(预 测人口) • 3、分析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 或原因;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2、声功率、声强、声压 • 强度I=W/S W--声功率 S-受声面积 • QW I= 4 r 2 • Q——声源指向性系数 r—受声半径
• Q:房中央、房中央地面、墙角、房角 • 分别为1、2、4、8 2 —空气密度 P-声压 • I= P c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4、分析项目选址、设备布置、设备选型 的合理性,已有防治对策的效果、适应 性; • 5、提出使项目噪声达标应采取的对策, 并分析可行性; • 6、提出项目噪声源管理、噪声监测及城 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 7、其他影响(如生态影响)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Lw 10 lg w w0
w Lw 10lg w0
W0---基准声功率=10-12

I Li 10 lg I0
I0---基准声强=10-12
P2 p • 10 lg LP 20 lg 2 po P0
P0---基准声压= 2×10-5 pa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3、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 • 人能感受到的 最小声压为2×10-5 pa (可听到微弱声音) 人产生耳疼痛的声压为20Pa(飞机发 动机) • 二者差100万倍 • 为方便引用了声压比、声功率比、声 强比的对数分级来表示声音大小。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 • • • • • 四、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允许范围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厂界噪声标准; 五、 噪声评价量 (一)基本概念 1、波长、声速、频率 C=f×λ T=1/f f(频率) T-周期 C=331.4+0.607t t—空气温度 C—声速 • 可听声频率范围 20~20000Hz • 常温下C=345m/s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一、工作程序 分四个阶段 踏勘准备阶段 现状调查阶段 预测评价阶段 报告编写阶段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二、工作等级划分及工作要求 1、划分依据: (1)拟建项目规模 (2)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受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标准、 影响人口数量及分布 • 2、工作要求 • 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
f o ( f 2 f1 ) 2
• 倍频程:
f2 log 2 1 f1
倍频程:
f2 1 log 2 f1 3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常用倍频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截止频率
中心频率 赫兹 f0
31.5 63
上截止频 率 f1
下截止频 率 f2
中心频率 赫兹 f0
上截止频 率 f1
5656.80 2828.40
11313.6 5656.80 22627.2 11313.6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一、噪声的衰减 • 1、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ΔL1 • (1)点声源
1 L1 10 lg 2 4 r
• 当 r2 2r1 时 L1 6(dB( A))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7、附加衰减Δ L7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附加衰减。 • (1)预测点距离声源50米以上; • (2)声源距离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离地 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米; • (3)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坪被草地、 灌木覆盖; • Δ L7=5lg(r/r0) 注意:P209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4、户外建筑物的声频障效应Δ L4 • 根据声屏障的隔声效应与声源和接收点及 屏障的位置和屏障高度和屏障长度的距离、声 音的频率算出菲涅耳数N,然后,查208图算出 相应的衰减值。菲涅耳数N的计算可用下式: • N=2(A+B-d)/λ • 式中:A——声源与屏障顶端的距离; B——接收点与屏障顶端的距离; d——声源与接收点间的距离; λ ——波长。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五、预测点噪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 1、预测点噪声级计算 (1)建立坐标系、确定源、预测点位置 (2)计算各声源单独作用于某预测点的A声级 (3)统计计算时段和各声源作用时间 (4)计算某预测点等效声级 2、绘制等声级图 在工作底图上把声级相等的点连成线,间隔不 大于5分贝。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 • • • • (三)噪声评价量 1、A声级 D声级 采用A、B、C、D计数网络测声级 单位dB(A)、DB(B)、dB(C)、dB(D) A——同时考虑了声压级、声音频率的 影响,模拟人身感觉设计,在评价中最 常用 • D——声级在飞机噪声评价中也常用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三、评价工作范围 1、多个点声源 项目边界200米范围---一级评价;二、三级评价适当缩小。 项目周围空旷或有敏感区的适当扩大到敏感区附近。 2、线声源 两侧200米---一级; 二、三级评价适当缩小。 项目周围空旷或有敏感区的适当扩大到敏感区附近。 3、机场项目 跑到两端15千米,两侧2千米---一级; 二、三级评价适 当缩小。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 • • • • 二、噪声衰减计算 1、A声级衰减(用于各种噪声预测) LA=L0- ΔL1- ΔL2.。。。。。。- ΔL7 2、计算倍频带衰减(用于机械噪声) (1)计算各倍频带衰减 (2)计算各倍频带衰减修正后的A声级 (各倍频带加和)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四、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 1、分析拟建项目的声源资料---由类比资料或项 目设计书中获得 (1)声源种类与数量及声学性能参数; (2)源的布局及其空间位置; (3)各声源的噪声级及发声持续时间; (声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声功率级;A声级、 声功率级;感觉噪声级等) (4)声源作用的时间段; 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自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