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2)
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是多数过错行为都是私下发生的,很难被第三人知晓,这样就使得受害方在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求时很难搜集到证据,即使采取了跟踪、偷拍和捉奸的方法搜集到证据也因为手段不合法而不被法官采纳,因此应该适当放宽无过错方举证责任的条件,只要无过错方提供的证据达到了较高程度概然性的证明标准,法官就该认定,甚至承认私人取证的合法性,从而使无过错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2.无过错方举证困难
仅仅运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受害方要承担举证责任相当困难。
如果能将举证的责任转给有过错一方,便会使问题简单化,只要被要求承担责任的人证明自己无过错或有合理的抗辩事由时才能免责,这样受害方便不需要对提出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3.无过错方在搜集证据时缺乏司法机关的协助
由于司法机关的审判业务量重,案件多,因此对于实践中存在的无过错方需要司法机关协助搜集证据的情况时往往力不从心,毕竟大多数离婚案件都涉及隐私,主动干预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便给司法机关协助当事人带来很大困难,当当事人提出帮助搜集证据时便很难进行。
三、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一)拓宽离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范围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范围也应适当扩大。
第三者插足显然在临高县地区是常见的破坏家庭和谐的一大主要因素,虽然婚姻中出轨的过错方应该为自己的重婚、同居等造成婚姻关系破裂的行为买单,但是侵权行为并不都是婚姻关系中的过错方引起,第三者一定程度上的侵权行为也许起到主要作用。
笔者认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应该包括第三者。
原因是:第一,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家庭关系为一夫一妻制,第三者的插足破坏了这一制度并侵害了受害人的配偶权,明知对方有配偶,其行为会导致对方配偶以损害而仍然违反《婚姻法》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强行性规范,与其通奸、同居、重婚等,客观上侵害了无过错方的夫妻身份权、夫妻共同财产权,造成了尚在婚姻存续期间的无过错方精神和感情受伤害,已经构成一般侵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其二,第三者插足现象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普遍,并成为破坏夫妻婚姻关系的主要原因。
为了制裁第三者的侵权行为和保护婚姻家庭的完整,也为了婚姻家庭的和谐构建应将第三者纳入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感情不忠的现状,给第三者敲响警钟,使其不敢再轻易破坏他人的家庭。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