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2、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
中考题解析
方法步骤: 1、阅读材料,整体感知文章
2、疏通文意,勾Biblioteka 重点词句3、研读题干,明确解析考点 4、再读语段,确定答题区域。 5、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解答。
温馨提示
1、 初读材料,整体把握时:不忽略材 料提供的注释、注音及出处,弄清材料 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或者阐明了 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2、在答题时应依据试题要求,要联系上 下文,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 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 情理的褒贬、好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 度。
b.诗歌按意义兼顾音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 “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a.按意义单位及语法关系
【例题】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此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缘溪”是“行”的状语, “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 “有”的宾语,所以朗读节奏应标示为“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考文言文 考点梳理 与解题指导
考点设置
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 6、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中考篇目中有 40 个左 右通假字,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 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①留 ②补 ③删 ④换 ⑤调 ⑥选 ⑦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⑧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⑨意译 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 会不明 确,应用意译
文意理解: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分为对文章内容的 整体理解和评价两大类。前者有领悟文章 内涵,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人物品质或 文章观点,简要分析文章内容;后者主要 为评价作者观点(把握关键句:开头总起句、
二、文 言 虚 词 “之”字的用法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古今异义辨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 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 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 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 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 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 【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 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 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 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结尾总结句、中间过渡句、文中描写事物(人) 特点句,议论揭示主旨句等,体会理解这些重要 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结构、 艺术特色、启示等)。
三:反思与小结
点文 言 文 复 习 要
通假字辨析 古今异义辨析 文言实词辨析 一词多义辨析 词类活用辨析 文言虚词辨析:之、其、以、于、而。 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语句朗读停顿 文言语句翻译 文意的分析理解 名句默写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译文
翻译原则
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言 翻
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 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 要求——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 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 要求——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中考文言文怎样考
1.选择题型;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用法和意义);
3.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文段内容填空;
5.开放性试题。
一、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 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 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复习方法】 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 限。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 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 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