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十章
4、混合证券式并购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 混合证券式并购是指并购银行对目标银行或被收购银行提出收 购要约时,其出价形式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人股权证、可 转化债券等多种形式。商业银行在并购目标银行时采取混合证 券的方式,既可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现金,又可以防止控股权的 转移。
第十章
(三)从并购的交易标的角度划分
第十章
二、现金流贴现(DCF)估价法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现金流贴现(DCF)法是把购买银行的股票看作一项投资,以某个 目标回报率贴现预期现金流,再将现值同当期股票价值进行比 较。如果现值大于当期股票价值,则购买股票的净现值为正, 这项投资满足最低的必须回报之要求。计算时需要估计投资者 可以获得的盈利金额、盈利的波动性、持续时间以及盈利的管理
本章重要术语:
并购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股权式并购 混合并购 跨国并购 资产并购
现金购买式并购
混合证券式并购
股权并购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本章复习思考题:
• • • • • 请阐述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动因? 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银行业并购方式。 估价方法通常可分为哪几类?分别都有哪些估价方法? 试分析银行并购的效应评价。 结合实践,谈谈你对我国银行业并购的认识。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二)中资银行境外并购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系列海外并购 (三)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银行业的并购
中国加入WTO并承诺在2007年底前完全放开对外资银行的地域、 业务范围限制,外资银行纷纷收购国内商业银行的股权,以此 作为其提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2004年6月中国又将单个外资 机构人股的比例上限从原来规定的15%提高到20%,更掀起了 外资并购的一轮高潮。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四节
银行并购的效应评价
一、银行并购的微观效应评价 (一)银行并购的微观成本 1.直接的并购支出 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 3.并购后的整合成本 4.并购失败风险成本
第十章
(二)银行并购的微观收益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银行并购的微观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并购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2.银行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3.银行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 4.银行并购可以产生科技进步效应,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5.并购可以提高银行的预期效应,获得市盈率幻觉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三节
银行并购定价管理
一、比较分析法使用的几种估价法 (一)账面价值溢价估价法 1.对不同层面权益的溢价 2.标准化账面价值
第十章
(二)每股收益定价法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根据每股收益来决定的价值(EPS),很多分析家在估计应支付的 市场价格时更关注收益,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值;每股 收益定价法涉及计算相似银行的平均购买价格与每股收益EPS 的比率,然后将此平均比率乘以目标银行的每股收益。用可比 公司分析法获取小股东权益的平均价格对每股收益的比率。用 可比收购分析法,使用相似类型的成功收购的数据,计算控股 股权的价值。
第十章
(三)银行并购的微观负效应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1、并购使单个银行风险增大 2.并购可能导致银行产生严重的财务负担 3.银行并购可能会影响市场运行效益
第十章
二、银行并购的宏观效应 (一)银行并购的宏观正效应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 1.银行并购可以促进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整体配 置效率 • 2.银行并购能够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3.银行并购可以拯救危机银行,有利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 4.银行并购能提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十章
2、现金购买式并购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 现金收购是一种单纯的收购行为,它是由兼并企业支付给目标 企业股东一定数额的现金,借此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一旦 目标企业的股东收到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余支付,就失去了对 原企业的任何权益,这是现金收购方式一个鲜明的特点。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3、股权式并购 • 股权式并购是指并购公司按一定比例将目标公司的股权换成本 公司的股权,目标银行从此终止或成为收购银行的分支机构, 从而达到收购目的。 • 股权式并购的具体实施有三种方法:一是收购全部股权,完全 控制目标银行,如美国花旗公司换取花旗银行的全部股权就属 于这种方式;二是控制大部分股权的并购,如1986年排名世界 大银行第28位的瑞士联合银行曾收购阿尔高信贷银行股本的 58%;三是控制少部分股权的并购,如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曾 于20世纪70年代购入意大利西方信贷银行部分股权。
第十章
2、纵向并购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并购银行的发展受到行业进入壁垒的 限制;(2)市场交易成本较大。通过纵向并购,银行可以进入 一些限制性很强的行业领域,变外部交易为内部交易,有效降 低交易费用和成本。
投资银行巨擘摩根斯坦利与大型证券经纪行迪恩威合并,组成 摩根斯坦利——迪恩威特
第十章
(五)第五次银行并购浪潮及其特征分析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一,银行并购成为企业并购浪潮的主流。 第二,银行并购着重于优势互补,强势联合。 第三,银行业并购的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 第四,银行混业并购引发了全球金融业大调整。
第十章
二、银行并购方式
(一)从银行并购的战术角度划分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1、横向并购 带来许多经营上的好处:(1)整合资源,降低成本;(2)取 长补短,集中优势;(3)使行业相对集中,提高利润率,取得 再增长优势。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是横向并购的典型案例。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银行的并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一,电脑通讯技术的不断改善,电子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增强, 互联网络等电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的各种活动具 有越来越明显的“全球性”,跨地区婶子后跨国界银行的经营决策 效率因之大为提高,银行的大规模并购不再存在管理和业务往 来上的障碍。 第二,银行并购是金融创新的内容之一——体制创新,而金融 创新正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原有金融产品 的多方面特性以避免既有的管制法规的过程。
第十章
二、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一、政府干预过多,即以行政安排的化解危机动机为主,自主的逐 利性商业动机不足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滞后,弱化了银行并购的效果 三、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导致并购效益不明显 四、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并购缺乏市场基础 五、适用于银行并购的专门化法律法规欠缺,相关的政策措施不配 套 六、中国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不适于监管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一、银行并购管理概述 二、银行并购动因 三、银行并购定价管理 四、银行并购的效应评价 五、我国银行业并购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一节 银行并购管理概述
一、全球银行业的五次并购浪潮 (一)第一次银行并购浪潮及其特征分析 第一,并购规模较小,银行业并购仅是配角。
第十章
三、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
(一)“组织重构”阶段 (二)“同业整合”阶段 (三)“混业扩张”阶段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十章
四、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制度环境建设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一)改革商业银行企业制度,规范资本市场发展 (二)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 (三)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管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二)第二次银行并购浪潮及其特征分析 第一,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渗透,促成具有强大经济金融 实力的金融寡头。 第二,并购形式以纵向并购为主。 第三,投资银行和政府在银行并购中的作用突出。 第四,银行并购规模大大超过前一轮。
第十章
(三)第三次银行并购浪潮及其特征分析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4、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指一国银行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方 式,将另一国银行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全部资产进行收买的 行为。 英国汇丰银行的全球并购战略可以充分体现跨国并购的种种特 点和优势。
第十章
(二)从并购的实现方式角度划分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1、合并 • 合并是指两家独立的商业银行同时放弃各自的法人地位而实行 股权联合,从而组建一个新的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 1971年10月,日本第一银行和劝业银行合并组成日本第一劝业 银行,合并后改行各项指标均在日本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列首位, 形成日本第六大集团——第一劝业银行集团。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1、资产并购 • 资产并购法主要是指收购方用现金或自己的股票购买全部或部 分被收购方的经营性资产(包括股权)的交易行为。
2、股权并购 • 股权并购是指在目标公司股东与股东之间或股东与非股东之间 进行的,以股东持有目标企业股份为交易标的交易行为。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第二节
银行并购动因
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银行并购的最基本动因 (一)管理协同效应 (二)市场份额效应 (三)经营协同效应 (四)财务协同效应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二、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及企业跨国化是促成银行并购的最重 要外部因素 •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是涌现了大量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 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甚至是垄断的地位,在 不断进行着兼并、重组和整合。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 司化的趋势,为之服务的国际银行业势必要迎合这种趋势,加 快发展,从形式上、规模上和提供的服务品种上满足跨国公司 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第十章
商业银行并购管理
(二)银行并购的宏观负效应 1.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给政府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2.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 3.超大规模带来经营风险 4.金融监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