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诊断学4- 新浅表器官超声诊断课件

超声诊断学4- 新浅表器官超声诊断课件


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 一般纤维腺瘤无血流或少血流型,血流一般分布在肿块
周围,但纤维腺瘤生长很快时,也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六、乳腺癌
临床概述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外上象限,其次为乳头-乳晕区、内上象限等。
多以偶然触单侧乳房无痛性肿块 为首发症状,肿块质硬、表面不平 整、生长较快。 晚期可与皮肤、筋膜、胸大肌粘 连而固定、不易推动,乳房皮肤表 现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 伴有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 大等。 其他。
扫查应从乳头向四周作放射性进 行(以便更好地显示乳腺管树), 包括乳腺的4个象限(外上、内上、 外下、内下)、乳头-乳晕复合区、 腋下延伸部这6个部分以及附属的 淋巴结。
三、正常乳腺 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一)正常乳腺声像图
超声能检出乳房的各种解剖结构,即皮肤、 乳头和乳晕、乳腺导管及乳腺腺叶、疏松基质、 致密的纤维基质、脂肪及乳腺筋膜。
彩色多普勒:
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分 布混乱,排列不规则。
无血流信号
少量血流信 号
血流信号丰富
超声表现
边缘: 边界欠规整,境界模糊,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多无包 膜回声和晕环。 但滤泡状癌可有厚而不规则包膜,一些乳头状 癌可见厚薄不均、外形不整、且不完整的晕环。
内部回声:
超声表现
微钙化
小片状囊性无 回声区
• 成年妇女的乳房大小差异较大,个体之
间无可比性。
• 对于同一个体的乳房,生理
情况下因受内分泌影响,如青 春期、性成熟期、妊娠期、哺 乳期及老年期,其厚度有所不 同。
• 月经期前后的乳房
也有一定的变化。
性成熟期
老年期
哺乳期
四、乳腺增生症
临床概述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的一种增生性疾病,一般 认为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以“乳房胀痛、酸痛, 以月经期前症状最明显”为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
仪器:高频超声
探头:
对于腺体较为丰满的乳腺, 可选用7.5~10MHz(高频)的 探头。对薄的乳腺可选用 13~20MHz(超高频)的探头。 此外,三维超声、超声弹性 等新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 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采 用相应的探头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及扫查方法
检查体位: 患者仰卧,上举患侧手臂,充分暴露乳腺,有利于 检查乳房下方。如肿块位于乳腺的外侧象限可稍向健 侧侧卧,而内侧象限病变的检查可偏向患侧。 扫查方法:
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总结
1.可以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 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2.可以用于用药的疗效观察和术后随访,还 可以用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肿瘤的药物治疗。
注意
由于各种疾病超声表现有交叉的现象可特征性不 典型,诊断时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学活检,可以 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学依据。
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 现也见于20岁左右的年青女性。
病理分型: 单纯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 腺性小叶增生。
超声表现
根据其病理基础的不同阶段即形态变化, 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三型:单纯性增生症、乳 腺囊性增生症和腺性小叶增生。
单纯性增生症:
• 灰阶:表现为乳腺组织和腺
体间的纤维组织增厚、增粗、结 构紊乱,轮廓不清,境界模糊。
超声表现
以单发性为多(亦可伴腺瘤,伴乔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 状腺肿即良、恶性共存)。 形态不规则,边界欠规整,境界模糊,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 浸润。多无包膜回声和晕环,但滤泡状癌可有厚而不规则包膜, 一些乳头状癌可见厚薄不均、外形不整、且不完整的晕环,不过 其晕环。 乳头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以实质不均质低回声为主,滤 泡状癌大多呈质地均匀的高回声或等回声。 病灶内点状钙化(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 度可靠的特征,极少数髓样癌也可有这种特征性钙化。 部分癌肿声衰减较大,后方可出现淡声影。 未分化癌常早期侵犯甲状腺包膜和浸润毗邻结构。
第十六章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教学目标
甲状腺:
1.掌握正常甲状腺声像图特征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单纯性甲 状腺肿的超声表现 3.熟悉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4.熟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5.熟悉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教学目标
六、甲状腺瘤
临床概述
包括滤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非典型腺 瘤等,占所有的甲状腺结节的5%~10%。 流行病学:
多见于20~40岁女性。 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病程缓慢,可达数月至数年 之久。 少数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可引起继发性甲亢 另外有10%~25% 的腺瘤可癌变。
超声表现
边缘:
三、正常甲状腺 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一)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1.甲状腺包膜
甲状腺轮廓线超声通常表现为一条包绕整个甲状腺的薄 层高回声带,表面比较光滑,整齐,境界清晰,外周明显, 而近气管侧不明显。
正常甲状腺轮廓线
(一)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2.甲状腺实质回声 一般呈细而密集的点状回声,分布均匀,呈中等回声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 病人后期可表现颈部压迫、窒
息、吞咽和呼吸困难。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体标本
分期:
根据疾病发生、生展过程和病变特点
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胶质贮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结节期(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表现
大小: 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可达正常甲状腺
3~5倍至10倍以上。中早期一般呈对称性 均匀性肿大,至晚期两侧叶常不对称。
边缘:
中早期表面光滑,形态饱满,随着疾病的 进展,表面变毛糙、凹凸不平。
超声表现
内部回声: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回声与其分期有关。 中早期内部回声可类似正常;随着疾病的进展, 实质回声变得很不均匀,从少量散在性边界模 糊的细小低回声区,到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
中早期
晚期
超声表现
内部回声: 单纯性甲状腺肿晚期实质回声变得很不均匀,
乳 腺:
1.熟悉正常乳腺声像图特征 2.了解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
3.了解乳腺囊肿、乳房纤维瘤、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4.了解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教学目标
淋巴结:
1.熟悉正常淋巴结声像图特征 2.了解异常淋巴结的超声表现
3.了解异常淋巴结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第一节
甲状腺超声诊断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正常甲状腺(左、右叶、峡部)
(三)甲状腺血管解剖
甲状腺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由双侧甲状 腺上、下动脉及少数个体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 脉构成,并可形成甲状腺动脉网。
正常甲状腺(右叶)
二、探测方法 和探测途径
仪器:
(一)探测仪器
探头: 一般采用高频线阵探头.
当甲状腺异常肿大时,可 选用凸阵探头,弥补线阵探 头视野偏小的不足 。 当甲 状腺下极向胸骨后延伸的变 异时,或甲状腺下极病变向 胸骨后延伸时,可选用腔内 探头,其其体积小、扫查角 度大的优势,可避免胸骨的 影响;
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一般纤维腺瘤无血流或少血流型,血流一般 彩色超声表现: 分布在肿块周围,但纤维腺瘤生长很快时,也
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超声表现
形态: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团块,如 肿块较大时,常呈分叶形。
边缘: 边界清晰光滑,常可见其完 整的包膜回声,边缘非常锐利, 常伴有侧方回声失落。
椭圆形的纤 维腺瘤
一、解剖概要
(一)甲状腺的构造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呈H状或蝶 形,距离体表约1~1.5cm。
分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 峡部;右叶较左叶略大. 30 %~50%的人在峡部上缘有 一尖端向上的有锥状叶 。
(二)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甲状腺一般位于颈前下方软组织内,气管 的前方,喉的两侧,平第5、6、7颈椎。
(略高于颈前肌群的回声,而低于轮廓线回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正常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不同仪器显示的甲状腺血流丰富 程度及血流空间分辨力方面的差别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床概述
简称甲亢,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指甲状腺肿 大,伴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状态。 流行病学:
好发于20~40岁女性,女性 发病率是男性的4~6倍。
腺性增生症:
乳腺体增厚,回声强弱不一, 单个或多个低回声团块。 低回声的形态可呈椭圆形、类 圆形或多不规则,常呈三角或 条带状,内部回声不均或欠均, 边界清晰或欠清。血流无异常.
鉴别诊断
乳腺性小叶增生表现为局灶性低回声,有时 边界较为模糊,与乳腺癌的超声表现非常相似, 二者需要进行鉴别 。
• 乳腺单纯性囊肿:
大部分甲状腺腺瘤有包膜,包膜回声纤细、较完 整。边缘可见特征性的晕征,彩色血流示声晕处 为环状血流。
超声表现
内部回声:
七、甲状腺癌
临床概述
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 髓样癌,其中乳头状腺癌最多见,约占甲状腺 癌的60% ~70%。
甲状腺乳头状癌大体标本
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 长,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但仍有少数甲状腺癌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 或肿瘤远处转移而最终死于甲状腺癌。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个或数个囊性无回 声,边界清楚、光滑,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 乳腺囊性小叶增生:
乳腺囊性小叶增生:常有经前疼痛、酸胀等小叶增生的症 状,其囊性无回声区较多、大小不等、形态可不规则。
鉴别诊断
腺性小叶增生: 无浸润性生长的表现
乳腺癌 : 质地较硬的低回声,呈浸润性生长
五、纤维腺瘤
超声表现
根据其病理基础的不同阶段即形态变化,乳腺小 叶增生可分为三型:单纯性增生症、囊性增生症和腺 性小叶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