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DA学生 B教学内容 C 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B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B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D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的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生,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教师,6、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内容,它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7、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教学媒体。

8、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个体差异二是群体差异。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心理。

10、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等三个过程。

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教育心理的成熟时期是 20世纪60年代,而完善时期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研究,反思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廖世承编写的。

三、名词解释1、教学内容2、教学媒体四、问答1、简答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2、简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21、A;22、B;23、A;24、D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C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 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我控制力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一时期是B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春初期 D 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D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C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 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CA 6、7岁~11、12岁B 8、9岁~12、13岁C 11、12岁~14、15岁D 14、15岁~18岁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D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B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B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C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C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D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B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BA最新获得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B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CA比奈—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CA能力 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DA布鲁纳 B维果茨基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B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BA 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初期D 青年期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B A性格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A CA=4,MA=5B CA=5,MA=6C CA=6,MA=7D CA=7,MA=8 24、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D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前运算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形式运算_阶段。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_阶段性_、定向性与_顺序性__、_不平衡性__以及差异性。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形式运算__阶段。

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_已有__水平与_即将达到的__水平之间的差距。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_具体运算__阶段。

6、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关键期__。

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不平衡性的__特点。

7、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_身心发展__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适合性__。

8、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___。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_维果斯基__。

9、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_2-3__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3__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__5_岁10、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当前的知识水平__,二是_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__,这两者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___。

11、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__。

1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学习准备__。

13、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__关键期_。

14、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自我同一性__。

1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_自我体验__、和_自我控制___。

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_自我体验_。

16、个体生理自我在_3_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_少年期__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___青年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17、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认知风格。

18、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型;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的过程。

20、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1、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应了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特征。

22、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推孟,在斯坦福—比纳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23、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冲动型。

24、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2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姆,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斯金纳。

2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定式。

27、刨造性思维的核心是独创性,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28、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智力、意志特征和情绪四个部分构成。

自信与自卑是性格在态度的差异。

29、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30、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时期。

31、在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三、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2、关键期3、最近发展区4、自我同一性5、自我意识6、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四、简答题1、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半成熟半幼稚 B,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与幼稚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开始加强,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片面性与主观性3、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生理心理社会上接近成年期,智力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有经验型开始向理论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自我意思得到发展4、简答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A感觉动作阶段客体永恒性B 前运算泛灵顿,象征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性C具体运算能量守恒分类与序列D形式运算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发展,能发现命题与命题间的关系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6、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同辈群体学校教育五、论述题1、试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造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