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产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情况调研报告

房产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情况调研报告

房产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情况调研报告根据上级来函要求,我局安排人员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县保障性住房工作起步于XX年,经过七年的有力推进,已逐步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截至XX年12月底,上级下达我县建设目标任务为廉租住房数3081套,经济适用住房116套,公共租赁住房498套。

廉租住房开工套数为2604,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已竣工套数1884,竣工面积为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套数为116,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已竣工套数116,竣工面积为万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套数为600,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已竣工套数180,竣工面积为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投资额为11794万元。

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比率为 %。

同期商品住宅累计开发面积为平方米。

累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小区11个(阳光小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惠民小区廉租住房、利民小区一、二、三期,医药城小区经济适用住房、明景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安民小区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和谐小区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安成小区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兴X小区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已竣工交付小区个数为9个,套数为1667套;已竣工未交付小区个数为3个,套数为789套;未竣工小区个数为1个,套数为495套。

工业园区公租房建设情况:建设项目4个,住房套数分别是:利民小区一期廉租住房123套;利民小区二期廉租住房456套;利民小区三期廉租住房456套;和谐小区廉租住房360套,公租房100套。

工业园区公租房建设总量占全部建设总量的 %。

XX年度以前所建设的小区的内、外基础配套设施(水、电、路)建设情况:阳光小区、诚信医药城、明景小区、惠民小区、安民小区、工业园经济住房小区、利民二期、利民三期等小区内、外基础配套设施已全部完成,并已摇号入住,和谐小区内、外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所有小区内、外基础配套设施,共投入资金2563万元。

XX年度以前所建设的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各小区的物业管理用房、消防设施、环卫设施、通信、有线网络等已完成。

惠民小区内的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便民店等也相继建设。

各小区共投入资金700万元。

XX年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任务为:新建廉租住房360套,新建公租房200套。

目前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工作,计划征用土地30亩,兴建4栋高层住宅楼。

选址批复和土地报批等手续正在办理中。

至XX年底公共租赁住房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比率将达到 % 。

二、保障性住房分配情况1、XX年---XX年度公共租赁房住房建设项目中,已竣工小区8个,总套数1938套。

分别为XX年度阳光小区廉租住房48套,经济适用住房24套;已经全部摇号分配并入住,已摇号分配并入住套数与同期年度目标任务的比率为100%。

诚信医药城经济适用住房44套,已经全部摇号分配并入住。

XX年明景小区经济适用住房48套,已经全部摇号分配并入住,已摇号分配并入住套数与同期年度目标任务的比率为100%。

XX年惠民小区廉租住房336套,已经全部摇号分配并入住,利民小区一期廉租住房120套,已经分配120套,已摇号分配并入住房套数与同期年度目标任务的比率为100%。

XX年安民小区廉租住房336套,已经摇号分配336套;安民小区公租房60套,已摇号并分配;XX年利民小区二期廉租住房456套,已摇号并分配,已摇号分配并入住套数与同期年度目标任务的比率为100 %。

;XX年利民小区三期廉租住房456套,已摇号并分配,并入住套数与同期年度目标任务的比率为100%。

2、XX年,实际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户数为548户,保障标准为15平方米/人,补贴标准为5元/平方米.月。

由于进城务工、入学和机关事业单位新就业人员连年增第3页共9页加,住房租赁市场活跃,住房租赁租金连年上涨,城区中心地段的套房租金达到6元/平方米,市场住房平均租金为元/平方米。

根据实际情况,我县住房租赁补贴状况还将扩面,补贴标准还将提高。

3、影响公租房入住的主要因素:一是小区配套设施;二是项目建设地址。

4、当前公租房的准入条件是:(一)申请配租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申请人应为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倍的本县无住房家庭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城镇职工和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申请配租的外来务工及新就业大学生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新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2、外来务工人员须持有本市城镇暂住证,并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或个人);3、已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4、收入稳定,有能力支付承租公租房租金;5、无住房;6、住房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通过摸底调查,符合公租房准入条件门槛的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为 %。

三、相关数据分析1、饱和度分析:全县总人口26万,城镇化率为 %。

城镇常住人口万,户数户。

在城镇常住人口中,家庭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家庭3500户。

“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情况:规划建设2591套,其中公租房698套,廉租住房2591套,规划覆盖率为 %。

预计在XX年末,覆盖率为 %。

2、规划布局分析:自XX年至XX年底,已开工建设的公租房小区11给小区,其中二类地段小区2个,入住率为100%,三类地段小区4个,平均入住率为 %,三类以上小区5个,平均入住率为42%。

保障性住房按区域分布情况:城区小区7个,套数2036套,已入住小区5个,已入住884套,占目标任务的比率为 %。

工业园区小区4个,套数1284套,已入住小区3个,已入住789套,占目标任务的比率为 %。

3、时间周期分析:我县自XX年以来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都是多层建筑,XX年以前的项目,自项目申请到交付使用时间平均在2年,平均入住率为 %。

XX—XX年的项目,自项目申请到交付使用时间平均在2年半,平均入住率为 %。

XX年以后的项目,自项目申请到交付使用时间平均在2年,平均入住率为0%。

4、配套设施分析:XX年度以前小区个数为8个,小区的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用房、排污、排水、垃圾站、路灯、车棚等基本完成,水、电、路、公交都完成。

与市政大配套接通的小区有3个。

5、审核难度分析:我县已经分配4次保障性住房,第5页共9页从中总结出,从申报、审核、公示需要房管局、城区社区、乡镇民政所、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等部门,每次投入人员达100余人,由于社区、乡镇民政所人员变动频繁,每次都要进行培训,花费时间和精力。

每户家庭平均需要审核个家庭人口的情况,每个环节每个人需要审核2项具体审核指标。

审核指标难度最大是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

四、其它情况1、经验做法(1)、合理布局。

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2)、区分对象,差别租金。

根据申请对象收入和住房条件,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统一并轨实行差别租金。

符合享受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按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符合享受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家庭,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

(3)、定向出租、规范进出。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着重解决规定对象的阶段性居住困难,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实行准入制度,限定供应对象,设置准入条件,承租人租赁一定期限,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续租。

2、保障性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1)、建设进度不够平衡,个别项目开工滞后。

从以往建设情况看,由于个别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到位,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建设进度不够平衡。

主要是征用土地方面的矛盾纠纷。

(2)、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省级投资以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两部分,随着物价上涨,成本增加,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仅占总成本的50%左右,而我县地方财力薄弱,土地出让净收益较少,可供配套资金有限。

(3)、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县各类保障性住房进入分配使用的高峰期,分配和管理已逐渐成为难点和焦点问题。

一是没有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房管、公安、民政、住建、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受保对象的信息收集和验证工作难度较大。

目前,我县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工作主要依赖社区和民政部门,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准确;二是没有形成客观、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

没有可供操作的实施细则,在居民收入可变性大的情况下,动态管理工作难以及时有效跟进,给保障性住房退出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三是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长期职能,随着保障性住房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急需建立专门机构充实第7页共9页人员进行系统、规范、长效、科学的管理。

我县保障性住房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县房管部门内设的保障性住房办公室承担,管理力量、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3、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工作的建议(1)、强化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要加大力度,对项目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采取倒排工期,保进度,保质量,保目标。

要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明确建设、勘察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的质量终身责任,要定期检查督办,严格质量管控,确保项目质量安全。

(2)、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缓解资金压力。

一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公租房建设应采用市场化模式,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二是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

要开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工业园区、企业自建公租房;三是要努力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尝试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缓解资金压力。

(3)、进一步做好分配和管理工作,尽快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整合房管、公安、教育、民政、社保和社区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行部门联动,建立起覆盖广泛、数据真实、反应灵敏的信息采集网络系统和动态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做好不再符合保障资格入住对象的退出工作,确保保障性住房工作公正、公平、透明;三是要严格申报、审查、公示、分配、入住程序,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弄虚作假、骗取住房保障的行为;四是要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五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保障性住房社会化物业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入住对象的满意度。

(4)、进一步搞好规划布局,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要摸清底数,统筹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