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监理单位:河北通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合同号:15#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编号:LC-KGSQ-15#-01 监表03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开工报告批复单监理单位:河北通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合同号:15#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编号:LC-KGPF-15#-01 监表05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进场人员报验单监理单位:河北通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合同号:15#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编号: LC-RYBY-15#-01 监表08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进场设备报验单监理单位:河北通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合同号:15#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编号:LC-SBBY-15#-08监表07青县连接线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2)招标文件(LCLJ-15)(3)工程量清单及合同文件(4)廊沧公路廊坊市段高速公路1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7年10月)(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9)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1)现场实地考察和类似施工经验。
(12)有关国产进口设备的性能及台班定额。
1.2编制原则确保实现合同文件所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施工环境的影响,以合理的进度计划、人员组织、机械配备、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健全的质量管理措施作为本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重点。
2、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86+000,起点位于大城县郭庄村北,路线向南跨越百家洼排干渠,继续向东南方向在石圪垯村东北侧上跨京沪高速公路青县连接线,在大城县路大木桥村东侧跨越黑龙港河西支后到达本合同段终点廊坊沧州交界处,终点桩号为K93+956.792,路线全长7.957公里。
主要施工内容为路基、桥涵、防护排水等土建工程,包括:路基6.184公里;特大桥1267m/1座、大桥147.66m/1座、中桥150.14m/3座、小桥168.5m/7座、分离立交69.06m/1座、通道62.5m/3座、箱涵121.45m/3道,共19座桥涵构造物。
3、青县连接线钻孔灌注桩施工内容简介本桥位于廊沧公路廊坊市段高速公路K89+731.87~K89+800.93处,本桥第三孔跨越京沪高速青县连接线,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本单位工程钻孔灌注桩数量共36根,其中桥台处桩基直径为1.2m ,桩长42m,共24根;桥墩处桩基直径为1.3m 、桩长59m,共12根。
综合考虑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及施工成本等因素,我部决定采用反循环钻机进行本分项工程钻孔施工。
本分项工程计划开工时间2009年1月8日,计划完工时间2009年3月20日。
4、施工部署及施工结构的建立4.1劳动力部署现场施工人员均已到位,并进行了入场教育,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试验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4.2材料部署工程材料准备情况一览表4.3机械部署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5、钻孔灌注桩详细施工工艺5.1反循环钻机钻孔施工5.1.1准备场地、测量放线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物,桥区施工范围内达到“四通一平”,以确保测量工作的正常开展,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工程施工、材料加工的正常用水、用电、人员、机械、材料的正常进出现场,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钻机位置处平整夯实,同时对施工用水、泥浆池位置,动力供应,砂石料场,拌和机位置,钢筋加工场地,施工便道,做统一的安排。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现场进行桩位精确放样,在桩中心位置钉以木桩,并设护桩,放线后由主管技术人员进行复核,施工中护桩妥善看管,防止移位和丢失。
利用桥区的临时导线点和水准点,并将临时导线点水准点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其进行复核检查。
以测量控制网进行引测,进行桩基精确放样。
桩基定位后,根据桩定位点拉十字线钉放四个控制桩,以四个控制桩为基准埋设钢护套筒。
5.1.2埋设护筒护筒采用钢板卷制而成。
护筒直径比设计桩径大0.3米,以测量放样的四个控制桩为基准埋设钢护套筒,筒高大于埋深和外露高度 ,为保护孔壁,埋入地表以下不少于1.5米,护筒口高于地面0.3m,护筒外围用粘土夯实,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厘米。
护筒与桩轴线的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
对于浅水区钻孔桩采用筑岛施工,水深2米以上水中桩采用钢箱围堰搭设工作平台埋设长护筒的方法进行施工。
5.1.3制备泥桨:制备泥浆选用塑性指数IP>10的粘性土或膨润土,对不同土层泥浆比重可按下列数据选用:粘性土和亚粘土就地造浆,泥浆比重1.1~1.2;粉土和砂土制备泥浆,泥浆比重1.5~1.25;砂卵石和流砂层制备泥浆,泥浆比重1.3~1.5。
5.1.4钻孔施工(1)钻机就位前须将路基垫平填实,钻机按指定位置就位,将钻机调平对准钻孔,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位。
把钻头吊起徐徐放入护筒内,对正桩位,启动泥浆泵和转盘,等泥浆输到孔内一定数量后,开始钻孔。
用泵吸式反循环钻进时,钻头距孔底20~30cm,防止堵塞吸渣口,在接长钻杆时,注意接头紧密,防止漏气、漏水和钻杆松脱。
用气举式反循环钻开孔时,钻杆在钻孔内埋入水中约6m,开始扬水排渣。
反循环钻进时,注意连续补充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避免坍塌。
(2)钻孔时连续进行,不间断,视土质及钻进部位调整钻进速度。
开始钻进及护筒刃脚部位或砂层、卵砾石层中时,低档慢速钻进。
钻进过程中,确保泥浆水头高度高出孔外水位0.5m以上,泥浆如有损失、漏失,及时进行补充,并采取堵漏措施。
钻进过程中,每进2-3m检查孔径、竖直度,在泥浆池捞取钻渣,以便和设计地质资料核对。
(3)钻进时,为减少扩孔、弯孔和斜孔,采用减压法钻进,使钻杆维持垂直状态,使钻头平稳回转。
(4) 成孔检测及清孔:一般包括孔的中心位置、倾斜度、钻孔底标高、深度、直径、护筒顶标高等。
孔的中心位置控制在±50mm范围内,孔径﹥设计桩径,倾斜度小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
终孔检查合格后,迅速清孔,清孔方法采用抽浆法。
清孔时保证孔内水头、提管时避免碰撞孔壁。
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清孔后用检孔器测量孔径,检孔器的焊接在工地进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即进行钢筋笼的吊装工作。
5.2钢筋笼的制作及入孔5.2.1为保证钢筋笼安装的垂直度和安装效率,钢筋笼采取平地整体胎模长线法制作。
钢筋笼的制作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在骨架处焊接控制保护层厚度的钢筋,竖向间距为2m,横向周围不少于4处,并在骨架顶端设吊环,吊环选用Ⅰ级钢筋。
5.2.2整个钢筋笼分两段或三段制作,连接时在孔口进行单面搭接焊,接头焊缝的长度、强度及接头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时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焊条。
5.2.3钢筋笼入孔采用吊车进行,起吊时严格控制钢筋笼的变形,吊钩处用钢扁担勾挂钢筋笼,保证整体平直起吊。
骨架下放时注意防止碰撞孔壁,放至孔内设计标高后将骨架吊环挂在孔口固定。
5.2.4钢筋笼入孔完成后,再次检查孔深及孔底沉渣厚度,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即进行桩基砼的灌注工作。
5.3下导管导管采用φ300mm钢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等试验。
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升降试验,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孔壁碰撞,导管下口到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之间。
导管上口设置隔水栓和储料斗,储料斗口中盖钢板,挂细钢丝,灌注时用吊车吊出。
5.4灌注水下混凝土及注意事项5.4.1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经过成孔质量检测和清孔检测(包括泥浆指标和沉淀厚度检测等)合格后,进行灌注工作,如沉渣厚度超标,再次清孔,二次清孔时注意孔壁的稳定,防止塌孔。
5.4.2首批灌入混凝土的数量保证导管初次埋深≥1m和填充导管内部的需要,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连续灌注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m。
5.4.3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检查和易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不能使用。
5.4.4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内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的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进行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大量进水,表明出现事故,按照应急方法处理。
5.4.5灌注开始后,紧凑、连续地进行,中间不停顿。
在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处掉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
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5.4.6导管提升时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钢筋骨架,可移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移到钻孔中心。
5.4.7当导管提升到法兰接头露出孔口以上有一定高度,可拆除1节和2节导管,(视每节导管和工作平台距孔口高度而定)。
此时,暂停灌注,先取走漏斗,重新卡牢井口的导管,然后松开导管的接头螺栓,同时将起吊导管用的钓钩挂上待拆的导管上端的吊环,待螺栓全部拆除后,吊起待拆的导管,徐徐放在地上,然后将漏斗重新插入井口导管内,校好位置,继续灌注。
5.4.8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
已拆下的管节立即冲洗干净,堆放整齐。
5.4.9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徐徐灌入,不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5.4.10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止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采取以下措施: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
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1m左右),保持较深埋管,并徐徐灌入,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底口4m以上时,适当提高导管,减少导管埋置深度(不小于1m),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底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导管提升到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恢复灌注速度。
5.4.11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处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物,使灌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