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生产学习题讲课讲稿

猪生产学习题讲课讲稿

猪生产学习题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猪的分类学地位:生物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
目:偶蹄目亚目:猪形亚目
科:猪科亚科:猪亚科
属:猪属、河猪属,林猪属,疣猪属,矮猪属。

种:家猪、野猪。

一、猪的起源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
1.出土的猪骨骼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文物的考证。

2.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代(具有繁殖力)。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大西洋野猪、南欧野猪、蒙古野猪、华北野猪
亚洲野猪: 印度野猪、华南野猪、日本野猪、喜马拉雅野猪
我国家猪的起源(三种说法):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祖先属亚洲野猪系统(张仲葛北京农大)
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华南农大)
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源于欧洲野猪的东方亚群,部分起源于亚洲野猪
(韩陆奇中国商学院 3本养猪书)
二、猪的驯养
野猪---现代家猪:
驯化最早的动物:狗、羊←旧石器时代
猪的驯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前期开始, 8000—10000年前
亚洲最早(伊拉克>中国>埃及)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出土最原始的家猪化石是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距今约有8500年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
(一)新石器时代家猪饲养的前提条件
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已显不足,需要寻求新的肉食资源
2、居住环境周围存在着一定量的野猪,容易获得驯化对象
3、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为家猪饲养提供了足够的饲料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1.人类的定居生活---先决条件
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家”字,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饲养。

2.禁锢---必要条件
首先是制造“系绳”以限制野猪的活动,促使发生变异,性情变得温驯,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简易圈养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野猪囚禁之后,饲养时间、饲养日程、饲料种类都发生了变化,野猪的习性和体格发生变化
4.人工选择
人类最初选择是无意的。

如:驯化初期淘汰驯化难的野猪,选择温顺的进行驯化。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的变化
野猪:前躯占整个体躯的70%左右,中后躯占30%
现代家猪: 前30%,后70%
产肉最多的部位是中后(尤为后部)躯,这样后躯的增加,产肉量也大大提高了
2、体重的变化
野猪: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每年体重春小秋大,长长降降,三岁方达70~80公斤
现代猪:6月龄可达90~100公斤,日本已有100日龄达110公斤的记录(我国有
100d~100kg)
3、繁殖的变化
野猪:每年秋末冬初一次发情,妊娠产仔在最有利生存的春季,产仔也由4~6头/胎,妊娠期130~140天
现代家猪:常年多次发情,产仔10头以上/胎,妊娠时间平均114天
4、性情
野猪较胆小但凶猛,现代家猪温驯且相对迟纯
5、生活习性
野猪昼伏夜出,家猪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6、毛色
暗灰保护色,幼猪有条纹。

7、消化系统的变化:
消化道长度增加,野猪(肠长:体长=9:1);欧洲( 13:1)中国(16:1)
8、性发育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多情、多胎、多产
我国许多地方猪种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1)性成熟早(2)发情明显(3)产仔多(4)母性强 5)繁殖利用年限长
这一独特的优良繁殖性状,在18世纪对欧洲猪种改良已起到很大作用
2、杂食动物食性广
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咀嚼食物比较细致,喜甜食
3、饲料转化率高
猪仅次于肉鸡而高于牛和羊,猪可将一公斤淀粉转化为356克体脂肪(牛只能转化成250克)
每公斤增重耗料在3左右,先进的2.2~2.5,试验条件下甚至低于2公斤(肉牛高的1:
7~8)
4、生长期短, 发育快
在肉用家畜中猪和牛羊相比,无论是胚胎期还是生后生长期都是最短,猪生长强度最大:一月龄为初生重的5~6倍(6.5~8kg)
2月龄为一月龄体重的3~4倍(25~28kg)
160~170天为初生重的90~100倍(90~100kg)而牛和马只有5~6倍。

5、猪的屠宰率高
猪的屠宰率约为70~80%,牛为50~55%,羊为45%
猪的出肉率达60%以上,牛和羊只有35~40%
相比之下猪的屠宰率和出肉率高
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宜温度可35℃上下
大猪:皮下脂肪层厚,汗腺不发达
7、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母仔之间的识别、固定奶头、性联系、识别圈舍和卧位
找食物
●鼻筒较长
●嗅区广阔
●嗅粘膜的绒毛面积较大
●分布在这里的嗅觉神经非常发达
听觉灵敏
建立条件反射: 1.耳廓大2.外耳腔深而广
视力差:猪对事物识别和判断,主要靠嗅觉和听觉,视觉是辅助作用。

如人工授精
8、适应性强、分布广
9、喜清洁、易调教
10、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①①①
↓↓↓
②②②
↓↙↘↘
③③←→④③→④
↓↘↙↙
④⑤⑤
↓↓↓
⑤⑥⑥
↓↓↓
⑥⑦⑦

⑦七头猪的强弱位次示例
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采食行为
1、拱土觅食。

2、喜爱甜食。

3、颗粒料>粉料,湿料>干料(爱吃)。

4、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分钟。

5、群饲比单饲吃得多。

6、饮水:次数,9-10次;饮水量,仔猪为干料的3倍。

自由采食,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

限制饲喂,则吃完料后饮水。

二、排泄行为
1、地方: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

2、时间:饱食后约5分钟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排尿后排粪。

3、饲喂间隔, 多为排尿而很少排粪,
4、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占总排粪量的27.9%)。

三、群居行为
1、猪为群居动物,因而猪有合群性。

2、竞争性:体重大>体重小
年龄大>年龄小
公>母
未去势>去势
四、争斗行为
1、目的:争夺群居位次→争食、争地盘
2、形式:1、咬头部, 2、咬尾
※每圈猪头数:母猪<4头,肥猪8-10头。

占地面积:> 0.4 m2。

※一次组群延长肥育期延长7天。

五、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发情母猪
状态:卧立不安
食欲:忽高忽低
声调:柔和、有节律地哼哼
爬跨:爬跨其他猪,也接受爬跨
排尿:频频排尿,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

中后期:表现“呆立反应”
公猪兴奋
追逐,嗅其体侧肋部和外阴部,口吐白沫,求偶歌声-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律的喉音哼声。

六、母性行为
1、分娩前:分娩前24小时,频频排尿,时起时卧,不断改变姿势。

2、分娩:多采用侧卧
3、时间:一般下午4时以后,夜间产仔较多。

4、母性:保护仔猪,现代培育猪种母性行为有所减弱。

七、活动与睡眠
1、活动时间:大部分在白天
2、昼夜休息时间: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

仔猪:出生后3天,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酣睡不动,随日龄增加和体质的增强活动量逐渐增多。

3、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增加。

仔猪60%~70%,母猪80%~85%,肥猪为70%~85%,种猪70%。

4、营养:高营养,猪的休息时间可达84%,一般日粮仅有77%。

八、后效行为
1、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

2、后效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3、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

猪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的利用
1)在生产实践中,有利的要加以利用或创造条件以得到最佳生产性能。

如:仔猪寄养;甜料诱食;调节温湿度;公猪调教,人工采精;公母混群诱导发情;口令等条件反射的利用等。

2)对生产有不利影响的要避免或加以克服。

如:合群并栏;外来人员参观;人、猪接触,情感交流;生人及动物出入;频繁更换饲养员等。

复习思考题
一、野猪与家猪特征特性的主要差异?
二、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学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