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建安文学

第四讲 建安文学

+ +
+ +
衰微) 重视人格力量,追求自我表现(名士崇 拜与人物品评) 《世说新语· 德行》: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 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 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 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 器深广,难测量也。” 纵情任性的行为方式 《世说新语· 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 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 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 3、曹植 + 《诗品》:源出於《国风》。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 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於文章也, 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 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 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晖以自烛。故孔 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 景阳、潘、陆,自可坐於廊庑之间矣。
+ 2、儒家思想的衰微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 (1)士与大一统政权的疏离(处士横议)
+
+ + + + +
地方大姓势力的崛起 东汉末年政局的混乱(党锢之祸) (2)儒家思想的衰微(论无定检) 大一统政权的崩溃 儒家思想的固步自封(或繁琐或神秘) 各家思想的重新活跃(道家、法家、名 家)
+ (3)尚通脱的士风(纵情任性) + 挣脱礼教的束缚(礼教的虚伪与儒学的
+ 4、王粲 + 《诗品》:其源出於李陵。发愀怆之词,
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 陈思不足,比魏文有馀。 + 《 文心雕龙▪才略》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5、刘桢 + 《诗品》: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
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 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 步。 + 《 文心雕龙▪才略》 :刘桢情高以会采。
+ 曹丕《芙蓉池作诗》:乘辇夜行游。逍遥
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 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 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 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 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 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
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 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 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 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 斯。 + 《赠徐干诗》: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 + 《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 3、文学的自觉与繁荣 + (1)文学地位的提升 +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 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 传于后。 + (2)非功利,重华美的文学观。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 《文心雕龙▪明诗》:暨建安之初,五言腾 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 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
+ 1、个性化情感的强烈表达。
+ 2、景物描写的细致与意象经营的发展 + 3、华美的语言追求
+ 1、曹操
+ 《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 胡应麟《诗薮》:魏武沉深古朴,骨力难 侔。
+ 2、曹丕
+ 《 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教学内容】 一、建安文学的时代背景 二、建安文学的总体特点 三、建安文学主要作家简介 四、建安诗歌选读
+ 《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
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 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 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 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 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 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 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 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 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 (3)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的结合 + 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
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应瑒和而不 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 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文以气 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 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 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 弟。 + (4)统治者的极力提倡与文学集团的形 成。 + 《诗品序》: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 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 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 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 1、混乱动荡的政治社会状况 + 曹操《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
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 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 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 声,挥涕独不还。 + 曹植《送应氏》: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焚 烧。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中野 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 影响:混乱动荡的政治局面既给了士人强 烈的冲击,引发一种感时伤乱的悲凉,又 给了士人建功立业的良好机会,激发了他 们心中昂扬向上的慷慨之情。
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 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 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 迭用短长,亦无懵焉。 + 《诗品》:其源出於李陵,颇有仲宣之体。 则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 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 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邪?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 人情。
+ 《三国志· 魏志· 曹植传》:“陈思文才富艳,
足以自通后叶。”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 曰:“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 + 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二:“子建华赡精 工。”又:“子建《名都》、《白马》、 《美女》诸篇,辞极赡丽。” + 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四:“子建、仲宣 则才思逸发,华藻烂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