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2020年5月闵行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

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

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

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

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

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

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

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参不知所从.()(2)为参具.言之()11. 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B. 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C. 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D. 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12. “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10.(各2分)(1)听从,顺从(2)详细地11.(4分)C12.(2分)天下歌之(2分)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

如果写只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给1分。

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

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

(4分)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4分)9.(4分)A10.(4分)(叙述)A、B 句的主语各不相同 B句相对啰嗦(或者说 C 句更加简洁)(或者从语序角度、过错方角度回答,也可以)11.(4分)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叙述)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

②詈(lì):骂。

③起居:问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乘.车过宣武门大街()(2)假.贯钱足矣()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汤敦甫因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B.汤敦甫因为卖菜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感到困窘急迫。

C.汤敦甫以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D.汤敦甫被那个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逼得困窘急迫。

12.卖菜翁对汤敦甫的态度经历了()——哀求——()的过程。

(2分)13.汤敦甫与指挥言谈良久方才离去,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4分)10.(1)坐(车)(2分)(2)借(2分)11.A(2分)12.愤怒(1分)感谢(1分)13.担心指挥事后再去找卖菜翁的麻烦(2分)宽容厚道(2分)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王安石与游客王安石退居金陵。

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①文史,辩说纷纭。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頷之而已,复问公何姓。

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俯而去.。

【注释】①盛谈:大谈。

10.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4分)(1)有一客徐.问公()(2)俯而去.()1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我,没有人来拜访他。

B.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

C.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D.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12.对众人“俯而去”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众人怕遭到王安石这一大学者的嘲笑。

B.为在王安石面前班门弄斧而觉得羞愧。

C.因为众人盛谈文史,辩说纷纭无结果。

D.众人为他们怠慢了王安石而感到害怕。

13.“颔”、“拱手”的描写表现出王安石的品质。

(2分)10.(1)慢,此指慢悠悠地(2分)(2)离开(2分)11.D(3分)12. B(3分)13.谦逊,低调(2分)长宁区(五)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曹玮用兵①曹玮知镇戎日①,尝出战小捷,虏②引兵退去。

玮侦虏去.已远,乃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

众将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耳。

不若弃之,整师.而归。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虏去玮数十里,闻其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

向暮,虏至。

玮使人谓之曰:“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

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

③既克,玮曰:“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

吾以此取之。

”(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地重镇。

知镇戎日:主镇镇戎的时候。

②虏:古时对外族的蔑称。

③縻(mí):束缚。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玮侦虏去.已远()⑵整师.而归()1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13.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6分)⑴⑵⑶11.⑴去:离开⑵师:军队12.D13. ⑴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⑵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⑶投其所好而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用原文语句或自己概括均可,顺序不论)浦东新区(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0—13题(12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③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④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②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③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④一苇:比喻极小的船。

⑤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10.语段中的“苏子”是(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一文中也出现过。

(2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清风徐.来()(2)而不知其所止.()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B.“徘徊”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渺小在旷大前的迷茫。

D.在浩瀚的江水上,作者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溢于言表。

13.选段中,作者借写“月”来抒发情怀,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3分)10.(2分)苏轼(写苏轼的字、号也可)核舟记 11.(4分)(1)缓慢、缓缓、慢慢(2)停止 12.(3分)C 13.(3分)【说明】列举例子1分,分析2分。

【示例】(1)《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明月比喻成“璧”,突出月下洞庭湖的沉静美丽,表现迁客骚人沉醉其中忘记一切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作者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2)《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明月照松林的秋山晚景,突出其幽静之美,令人向往,含蓄地表达诗人归隐自然、怡然自适的心境(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诗人围绕中秋明月,通过对月的追问、赞美与向往,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以及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徐汇区(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14题(12分)解缙①应制②题《虎顾.众彪③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文皇④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文皇与解缙同游。

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

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

③彪:此指小虎。

④文皇:明成祖朱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虎顾.众彪⑵及.下桥10.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B.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C. (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D.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11.从文中看,文皇见诗有感,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三个字触动了他。

(2分)12.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______(3分)A. 有勇有谋B.灵活睿智C. 谦虚谨慎D.忠于职守9.(4分)(1)回头看(2)等到,到了10.(3分)A11.(2分)父子情12.(3分)B青浦区(八)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

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

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

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

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

”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

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⑤交发,叛者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