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产讲义品质量法

第七章产讲义品质量法

禁止销售三无产品、禁止销售冒名冒牌产 品、禁止销售搀杂使假和失效变质产品、禁止 销售国家命令禁止生产的产品等行为。
4. 销售者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使用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应标明许可证编 号。
应标明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成分、含量、 规格、作用及副作用)
厂名厂址应标出能独立承担责任的集团公 司、子公司或独立经营的协作公司、委托公 司的名称、地址。可同时标出分公司、生产 基地的名称、地址。
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的外国Βιβλιοθήκη 业应标注在 中国注册的名称、地址。
3.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目的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依法明确产品质量责任;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基本内容(上)
一 产品质量激励制度
1. 鼓励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 认证。
2. 对市场、质量、效益、发展评价好的产 品,依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评选 “中国名牌”产品,产品使用名牌标志。
四 抽查为主的质量监督制度
依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对产品质 量进行监督。 1. 抽查对象
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 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
2. 抽查分工 国家和地方抽查、上级和下级抽查相结
合。但不得重复抽查。
3. 样品抽取 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由两名工作人员抽 取样本,并办理相关手续。或要求被抽检人 送检。
抽检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
不得向被抽检人收取检验费。
4. 产品检验 被抽检人有异议的,可在15日内申请复检。 复检不合格的收取检验费。
被抽检人不送检的,认定产品不合格。
产品抽检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除破坏性 检验外,返还抽检样品。
5. 下列情况被抽检人可拒绝抽检: 非抽检对象的产品; 未经企业检验合格的产品; 企业生产自用的产品; 按有效合同约定加工生产的产品; 出口合同对质量有规定的产品 标有“试制”“处理”字样的产品。
五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鉴定
1.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 经认可的质量检验机构在授权的范围内,
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对质量有争议的产 品进行检验,并出具仲裁检验报告的活动。 主要针对产品品质争议。 经认可的质量检验机构是指经省级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或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的质量检 验机构。
2. 产品质量鉴定
3. 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稳定的产品, 依据《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进出口商品免检办法》实行免检。
二 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权限
1. 技术监督系统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产
品质量监管工作; 省、市、县的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
内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2. 专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经省级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鉴定组织单位, 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组织专家对质量争议 进行调查、分析、判定,并作出质量鉴定报告 的活动。主要针对产品品质、程序争议。
鉴定组织单位是指组织鉴定的单位。大专 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或质量检验机构。
3. 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申请人
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 门、产品质量纠纷当事人、处理产品质量纠纷 的有关机关、协会等。
的必须执行。 3. 产品计量要求
使用国际计量单位,量值准确。
4. 产品包装和标识要求
依据《产品标注标识规定》《商品条码管 理办法》和《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产品应 具有标识。包括:产品合格证、厂名厂址、 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使用期限、警示标志 和说明、产品身份条码等内容。
产品标识:指用于识别产品及质量、数量、 特性和使用方法所作的各种表示的总称。
3. 生产者三包责任 生产“三包产品目录”产品的生产者应明确 三包方式(三包凭证、修理单位名称、地址和 联系电话)。
向修理者、销售者提供技术资料、配件、培 训和维修费用,并保证停产后3—5年的需求。 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及提供服务。
三包期限分法定和约定期限。
4. 生产者禁止行为 禁止生产国家命令淘汰的产品;
第三节 产品质量法基本内容(下)
一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
1. 生产者对产品质量负责 保证产品不存在不合理危险; 保证产品具有使用性能(性能瑕疵作出 说明的除外); 产品质量应符合标签、说明等表明的质 量状况;
2. 产品包装标识应符合要求 合格证应标明执行的标准及编号。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 定》。
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锅炉压力容器安 全监察局、国家船舶检验局、进出口检验检 疫局和各级计量、农牧、棉麻纺织品、社会 公共安全产品、车辆管理等机构按分工,对 特定产品实施质量监督管理。
3. 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三 产品质量监督内容
1. 产品质量要求 产品应具备其使用功能,经检验并且合格。
2. 产品标准要求 产品必须符合标准。有强制性、安全性标准
禁止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禁止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质量 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免检标志、原产地专用 标志、外国认证标志等);
禁止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 合格充合格等行为。
二 销售者的质量责任
1. 进货验收责任:验明产品合格证和其他标识。 2. 保持销售产品质量的义务。 3. 销售者禁止行为
调整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和产品质量 监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2. 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
活动范围:产品生产、销售、质量监管 活动。
产品范围:加工、制作的用于销售或提 供服务的产品。
特别法律规定除外的产品。如建筑工程、 医疗器械、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不属于产 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但建筑工程使用的材 料、设备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
精品
第七章产品质量法
第七章 产品质量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产品质量法律 制度的相关内容,明确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法 律责任及形式,了解产品质量行政监管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产品质量法律责任构成。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一 产品质量法基础知识 1. 产品质量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