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集团的“目标市场”策略

海尔集团的“目标市场”策略

海尔的产品营销策略
【摘要】
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和市场策略的好坏,本学期,我们运用所学营销学课程的有关知识,以海尔的“双动力”洗衣机为例,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找和研究,以及小组成员的多次探讨,对“双动力”洗衣机的开发策略及营销策略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尔集团今后的发展作出相关的预测和建议。

【关键词】
海尔、“双动力”洗衣机、开发策略、营销策略
【正文】
现代企业希望设计出能在目标市场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市场营销组合,并将它付诸实施。

这包括四种营销管理职能:分析、企划、实施及控制。

企业通过分析市场和市场营销环境,找到有吸引力的机会和避开环境中的威胁因素。

除此之外,企业还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于企业的机会。

企业接着制定营销计划,包括计划实施概要、市场营销状况、威胁与机会、目标与问题、市场营销战略、行动方案、预算和控制。

其中的产品策略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它包括:新产品、直销、广告、销售促进、价格和销售等营销组织因素的具体战略、目标市场战略、定位战略等。

计划好战略只是市场营销成功的开始。

“把事情做正确”与“做正确的事”一样重要。

成功的市场营销实施取决于企业能否将行动方案、组织结构、决策、奖励制度、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这五大要素组合出一个能支持企业战略的、结合紧密的方案。

“营销的目的是要使销售成为多余”。

一个成功企业,它销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受欢迎的、有形实体产品,还包括尽善尽美的服务态度、成功的品牌观念等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

社会营销观念认为: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再以一种能够维持或改善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

起初绝大多数企业的营销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短期利润。

后来,它们开始认识到满足消费者欲望的长远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了这种营销观念。

如今,许多企业在做营销决策时已开始考虑到社会的利益。

海尔公司便是考虑社会利益的企业之一。

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开始创业,至今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型集体企业,发展为一个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于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比1984年的348万元增长11600多倍;海尔产品已由单一型号的冰箱拓展到目前的空调、洗衣机、手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2001年8月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刊登资料表明,海尔已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雄居第六位;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已达33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的7.8倍,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6年来,海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保持年均80%的持续快速增长,关键是得益于其创新的理念与实践。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

但是随着海尔人经营观念变化,把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的战略得到实施和深入发展。

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

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

为139个县农民送映一万场电影。

据报道,这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

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

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

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

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

全国其它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将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

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仑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

这此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

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

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唯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海尔的成功,无不与其成功的营销管理有关。

本文将以海尔的双动力洗衣机为例,详细地分析其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对此作出评价,并对今后发展作出预测。

一、开发策略
海尔“双动力”洗衣机的成功开发创造了国内洗衣机界的殊荣,首创了世界上第四种洗衣机类型,体现了其企业集团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超越对手一筹的市场开发研制策略。

目前,全球全自动洗衣机分为三种,分别是波轮式(XQB)、滚筒式(XQG)和搅拌式(XQJ)。

滚筒式、搅拌式洗衣机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研制出独具风格的波轮式洗衣机,形成亚洲波轮式、美洲搅拌式、欧洲滚筒式各成一派,三分天下的局面。

海尔双动力洗衣机的创新发明之处是具有两个传动系统,同时相向运转,增大了水流强度,形成强劲翻滚的“沸腾”水流。

同时,双动力洗衣机内桶壁设有搅拌叶,形成特有的搅、揉、搓三模式洗涤,这种独特设计,较好地把波轮、滚筒、搅拌的功能合三为一,防缠绕、磨损率低,提高了洗净比。

海尔“双动力”还采用了洗衣机最新的同步技术,缩短了洗涤时间,减少了用水量,实现了“用水一半,用时一半”。

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结果显示:海尔“双动力”在15分钟内就可完成5公斤衣物的洗涤,并达到国标要求的≥0.7洗涤效果(通常波轮机的洗涤时间为45分钟左右,滚筒机为120分钟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