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是指就业中介组织为满足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工的需求而 提供的各类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① 职业介绍、②职业指导、③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 务内容④特困援助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具备以下特征: • 一是由国家建立,在国家领导或监督下充分的资金保障; • 二是就业服务机构由中央主管部门有足够的数量覆盖全国各地领域; • 三是机构的职员应是政府公务人员;职业机构应向求职者和失业人员的
业培训。
SYB培训模式 SYB的中文意思是“创办你的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微(小)
型企业创办者的需要而专门开发的一个培训项目,已在80多个国家推 广。
培训采取小班制教学,注重教师和学员间的互动交流,采用知识培训、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 活跃,培训效果明显。采用的培训教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修订的 中国版《创办你的企业》。
48960 48793 48724 48494
41953 43226 44431 46092
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逐 渐提高,市场机制在劳动力 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越来越明显。
2006 76400 28310 48090 城镇就业人数
增加
47769
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镇劳动
年份
农民工1 (万人)
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更加剧了非
2003 11390 25639
44.4 农部门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需求。
2004 11823 26476
44.7
如表2所示,城市劳动力市场上 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构成了劳动力
2005 12578 27331 2006 13212 28310
46.0 46.7
的重要来源,2006年,农民工占 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已经达到

④、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⑤、就业预期非理性化。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3)、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思路
①、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②、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 ③、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 ④、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
都通过市场) • 第二、劳动力市场机制灵活,功能完善。 • 第三、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和服务
体系形成,建立起对劳动市场中弱势群体的托底机制。 (最低生活保障)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按当地 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40%确定,农村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原则上按城镇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0%确定。目前,市 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300元。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5、就业服务的作用 • 第一、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 第二、促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相互选择。 • 第三、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 第四、帮助困难群体就业。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五、职业培训服务
(1)再就业培训 (2)创业培训: • 一是SYB培训模式。(注重教师和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小班制教学) • 二是三段式培训模式。(理论、技能、后续辅导) • 三是远程创业培训模式。 • 四是各地自创模式。各地结合实际需要,开发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创
材料2: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构成和文化构成如下表:
高级技工 技术构成 5%
中级技工 35%
初级技工 60%
大专及以上
高中及技校
文化构成 2.6%
29.4%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人数的40%以上。
初中以下 68%
• 表1 1996-2006年就业总量和结构变化情况(万人)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
年份 就业总量 城镇就业 乡村就业 非农就业总量 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
城镇从业人员2 (万人)
比例
(1/2,%) 力市场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
2000 7849 21274
36.9 移,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劳动力
2001 8399 23940
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国
35.1 正式加入WTO以后,具有国际
2002 10470 24780
42.3 竞争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
主体资格。(形成主流、但不成熟) • (2) 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割和扭
曲。(已经运行但有障碍) • (3) 劳动力市场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
(虽有建立但有空白) • (4) 就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很大。
(已成规模但有局限)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就业指导
任课教师:何新红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工程系 2008年9月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服务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市场指在价值规律
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 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 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工作而失去收入的情况。 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失业人数与从业人数加失业人数之比。
• 材料1:2005年的就业形势:新增劳动力总数大约1100万,2004年年底截 转的需要就业的人1400万(各类毕业生、农转非人员、复员军人等),这 样,需要劳动岗位总量达2500万,2006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高中阶段 毕业生继续增加,总量达到480多万人,加上城镇还有200万左右的往届初 高中毕业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近年每年约有30多万退役军人需要在 城镇安置就业,今年军队缩减员额,数量将有所增加。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能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并根据创业计划书 逐步实施创业计划。
三段式培训模式
将整个创业培训过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和后续扶持阶 段。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基础知识和有关经济法规 教育;在咨询辅导阶段,由咨询委员会专家或培训机构教师对学员制定的 《创业计划书》进行分类指导和咨询,帮助学员确定有发展前景、符合市 场需求的创业项目,修改和完善《创业计划书》。第一、二阶段培训时间 一般为三至六个月。在后续辅导阶段,主要针对学员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包括为学员在办理档案存放、开业登记、缴 纳社会保险、调整营销策略、申请贷款提供帮助等,这一阶段视实际情况 时间可长可短。
1、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 (1) 作为劳动交换当事人的劳动力供给者与劳动力
需求者双方,都是理性的,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和 行为准则。 • (2)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有互相选择的自由。 • (3) 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由市场上劳动力供求 的对比状况决定。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 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充分的市场
增加,使失业率维持在一个
2000 72085 23151 48934 40044
比较低的水平。同时,部门
2001 73025 23940 49085 40842
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
2002 73740 24780 2003 74432 25639 2004 75200 26476 2005 75825 27331
3、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1)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 • A、竞争公平 • B、运行有序 • C、调控有力。专业、产业、学制调整,计划生育等 • D、服务完善。服务意识 • E、城乡一体。信息顺畅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4、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的标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第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题地位真正确立。(并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概况
(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素质有所提高。(学历) (2)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3) 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底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
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是指劳动者在有能力工作、可以工作并且确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4)、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①、就业观念指导。 A、了解职业。B、了解自我。
②、就业政策法规指导。 ③、就业心理指导。 ④、就业信息指导。 ⑤、就业技巧指导。 ⑥、社会适应指导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谢谢!
就业服务以及向雇主提供的基本的就业服务也应免费。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 3、特殊服务对象包括:残疾人、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 遇的人员、推出现役的军人和随军家属、当地政府规定的 其他就业困难员或需特别照顾的人员。
• 4、公益性就业岗位:是指通过政府出资扶持、社会筹集资 金,以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就业特困人员为主、其他 社会劳动者为辅的就业岗位,是为扶持就业特困人员实现 再就业而建立的一种就业托底机制。
1996 68950 19922 49028 37289
态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不仅 顺利地消化了城市经济重组
1997 69820 20781 49039 37953
带来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
1998 70637 21616 49021 38745
而且实现了就业总量的持续
1999 71394 22412 48982 39912
46.7%。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三、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主要矛盾
(1) 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海南每年新增17万,全国9000万)(08年 高考生源高峰)
(2) 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