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
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
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
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总得说
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儒学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
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
“
以儒治世
“
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
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