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选择题精选除前面几题外,绝大部分是新课程新题1 .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各统治集团范围内的统一`B.和东汉末年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C.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D.是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的时代2.关于“贞观之治”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 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3.下列有关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B.由地方权力过于膨胀导致C.由安史之乱直接引起D.因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所致4.下列与“靖难之役”史实不符的是A.起因于明太祖分封,藩王势力日益膨胀B.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C.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D.朱棣攻破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5.下列关于“改土归流”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都采取过的措施B.平息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C.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已由流官取代土司D.改土归流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闭塞的状态6.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
”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7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8“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C.秦汉的郡县制D.西周的分封制10.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1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的正确理解是C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加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12.十月革命中产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里,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A.宣告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B.土地法令C.和平法令D.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策略方针B.美国不赞同破裂C.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14.1945年—1949年,国共两党强弱易位、政权易手,其中起了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内部是否团结一致B.外援是否始终一贯C.政治基础是否广泛D.军事决策是否正确15.“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6.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C.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D.呼吁尽快实现统一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是坚持不妥协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C.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D.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18.下列关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之间关系变化的趋势,表述正确的是A.从冷战对峙到政治经济联合B.从经济衰落到重新崛起C.从战争到政治经济联合D.从军事对抗到和平竞争19.“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C.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发展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20.《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1、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2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23.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朝中期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发生贫富分化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24.从经济的角度看,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25.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6.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A.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C.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2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存在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①都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②都使用机器大生产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④在企业中都诞生了一批无产阶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8.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损失惨重最主要的内因是A.外国资本的压迫B.日伪的经济掠夺C.封建主义的排挤D.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29.表明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被打破的史实是A.福州船政局建立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C.中国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D.南京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30.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退回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产生关系退回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31.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D.“左”倾错误危害经济建设32.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33.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34.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5.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3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37.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英雄的价值观来自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38.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其政治思想主张与唐甄相似的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3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B.民贵君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40.某文学作品写道:“1977年的元宵节,狗蛋他爹做了几个灯笼拿到街上卖,马上被公社干部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文革社会动乱导致B.仍然坚持“左”倾错误C.人们思想守旧导致D.改革开放尚未深入人心4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
这里“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D.“文化大革命”42、“将各省解送之明代以后各书,逐一覆加检阅……务将诞妄字句,删毁净尽”,这段记载反映了A、明朝时期专制主义的发展B、清代加强了文化专制统治C、明清时期重视文化事业进步D、清朝文人创作态度严谨4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的直接任务是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清朝统治C.发展工业化D.成立中华民国44、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C.实现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公有制45、五四运动的背景不包括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国内阶级矛盾的加深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十月革命的胜利46、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47、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作48、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C、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D、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49、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