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欧洲联盟的几点认识

浅析对欧洲联盟的几点认识

浅析对欧洲联盟的几点认识
欧洲联盟是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它作为世界三大区域集团之一,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最具代表性的,我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从它形成的背景来看其成立的必然性。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早在近代就出现了拿破伦试图用武力统一欧洲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德国又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利图统一欧洲,结果也失败了。

那为什么还要说欧盟的成立存在必然性呢。

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其一,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其二,近代以来,各国冲突了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

其三,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

其四,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其五,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这些因素就决定欧洲必然会走向统一。

其次是要把握其成员状况。

1991年12月9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特别首脑会议,签订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及《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通称为《马约》,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在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后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

欧盟在其历史上共进行了5次扩大:1973年1月1日吸纳英国、丹麦和爱尔兰;1981年1月1日接纳希腊;1986年1月1日吸收西班牙和葡萄牙;1995年1月1日,欧盟进行了第4次扩大,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2月,欧盟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结束入盟谈判,确定上述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10个中东欧候选国在希腊雅典与欧盟签署入盟条约,从法律上确保了10国按期入盟。

第三是要分析欧共体的宗旨。

其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第四就要分析其主要的活动。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

一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二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968年8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

三建立政治合作制度。

1987年生效的《欧洲单一文件》,把在外交领域进行政治合作正式列入欧共体条约。

为此,部长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合作秘书处,定期召开成员国外交部长参加的政治合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欧共体对各种国际事务的立场。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后,政治合作制度被纳入欧洲政治联盟活动范围。

四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到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五建立政治联盟。

欧共体12国在1991年12月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12国将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将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

此外还实行了共同的渔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设经济货币联盟等措施。

第五是要把握其性质。

它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这一点和原来的欧共体不同,欧共体是西欧主要发达
国家为了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推动本地区和各自的经济而于本世纪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

第六是要把握欧共体的作用。

欧共体成立后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

它还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同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使出现了长期友好合作与稳定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