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制备合成树脂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在较强烈的机械搅拌力作用下,借着分散剂的帮助,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与单体不相溶的介质中(通常为水)所进行的悬浮聚合。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一般由单体、引发剂、水、分散剂四种基本成分组成。

悬浮聚合实际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聚合机理和本体聚合相似。

它的优点是:1 .体系粘度低,聚合热溶液排除,聚合温度容易控制。

2. 产品分子量较高,与本体聚合相似。

3. 产品易分离清洗,后处理简单。

其缺点是产品中含有少量的分散剂残留物,影响纯度。

比较悬浮聚合的优缺点可知,这是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高分子合成工艺。

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与否,悬浮聚合的产物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类。

氯乙稀的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产品是不透明的。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溶于其单体,产品都是透明的,这类聚合又叫珠状聚合。

悬浮聚合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与本体聚合基本相同,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所关心的是聚合过程中的成粒机理及分散剂和搅拌强度对成粒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悬浮聚合的原理以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

在引发剂或热的作用下,可通过自由基的连锁反应生成聚合物。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常常加入阻聚剂以防止自聚。

苯乙烯的自由基不太活泼,因此,聚合过程中的副反应较少,不易发生链转移反应,支链较少。

此外,苯乙烯单体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因此,聚合过程中的凝胶化现象不十分显著。

在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中,仅当转化率达到50%~70%,略有自动加速的现象发生。

所以,一般来说,聚合物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

苯乙烯的聚合反应如下:
n H
2H2
C
H
C n
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

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分散成液滴。

单体和水两种液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力图使液体保持球形。

界面张力越大,保持成球形的能力就越大,所形成的液滴就越大。

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对液滴成球能力的作用影响相反,构成动态平衡,使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

这种剪切力和液面张力形成的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当搅拌停止以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仍与水分层。

另外当聚合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单体液滴中溶有的聚合物使液滴表面发粘。

这时候,如果两个液滴碰撞,往往容易粘结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搅拌反而促进粘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聚合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

加有分散剂的悬浮聚合体系在一定的聚合程度时(如转化率20%~70%),如果停止搅拌,仍有粘结成块的危险。

因此,在悬浮聚合的过程中,搅拌和分散剂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工艺条件。

用于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如聚乙烯醇、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甲基纤维素、淀粉等其作用机理是高分子物质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液滴连接时不会粘结。

同时加入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以后,介质粘度增加,也有碍于液滴的粘连。

另外,有些水溶性高分子物质还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有利于液滴变小。

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如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

其作用机理是细微的粉末吸附在液滴的表面上,起着机械隔离的作用。

分散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需随着聚合的要求而定,目前最常用的分散剂是聚乙烯醇和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无机分散剂和碳酸镁等。

分散剂的用量一般是单体用量的0.1%左右。

三、仪器与药品
1、仪器
标准磨口三颈瓶(500ml/24mm*3)一只;球形冷凝器(300ml)一只;温度计
(100℃)一只;分液漏斗(125ml)一只;布氏漏斗(8mm)一只;真空装置(含真空泵,缓冲瓶,硅胶干燥塔)一套;烧杯(100ml)两只;恒温水浴槽一台;电动搅拌器一套。

2、药品
苯乙烯45g,聚合级;氢氧化钠溶液100ml,10%;聚乙烯醇0.06g,工业极;
过氧化苯甲酰0.5g,化学纯。

四.实验步骤
1.将苯乙烯45g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剧烈摇
荡。

然后静置片刻,待液体分层以后,弃去下层红色液体。

重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数次,直至溶液不再显示红色为止。

再用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2.在烧杯中加入洗涤过的苯乙烯40g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5g,手工搅
拌至溶解。

3.在另一烧杯中加入聚乙烯醇0.06g,去离子水200ml,手工搅拌至溶解。


溶解太慢可加热至沸腾,促使其溶解。

4.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500ml三颈瓶中,加入200ml聚乙
烯醇溶液。

开动搅拌,同时升温。

待升温至80℃,加入已溶有引发剂的苯乙烯单体。

仔细调节搅拌速度,使单体分散成适当大小的液滴。

5.液滴大小调节好以后,升温至90℃,保温3h。

取出几颗粒状物,观察其冷
却后是否成冷却状。

若冷却后坚硬,将温度提高至95℃,保温1h,反应结束。

6.将反应物倒入烧杯中,用离子水洗涤三次后过滤。

珠状聚合物置于表面皿
中,在50℃鼓风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计算产率。

五、注意事项
1、开始时,搅拌速度不宜太快,避免颗粒分散太细。

2、保温反应2h左右时,此时颗粒表面粘度比较大,易发生粘结。

故此时必
须十分仔细调节搅拌速度,千万不要使搅拌停止。

否则颗粒将粘结成块。

3、聚合物干燥温度不可超过60℃,否则颗粒表面将熔融而粘结。

六、思考题
1.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搅拌,液体的什么性质促使其形成球形颗粒?
2.悬浮聚合的分散剂有那两大类?各自作用的机理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