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艺术和技巧
– “这篇作文水平很高,它对中学生的心理有深刻描绘!” – “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文章写得这么棒!”
• 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 • 不要随便把学生互相比较 • 公开与私下表扬齐下 • 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 • 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 珍惜学生的这一刻,哪怕是“灵光”一闪 • 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
• 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传递
– “释意” 很重要
• 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 对我很和善。
• 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 学生:是的。
• ……
– 准确向学生传递同理心
• 比如,一个学生在会考失败后,有5位老师分别对他进行回应: • 老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难过呢?
• 老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会考失败了。
• 沟通是双向的 • 师生沟通发生于师生关系这一特定的人际关系
有效师生沟通基本要件(1/3):同理心
•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 何谓同理心?
•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 了解导致这种情 形的因素;3. 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让对方了解
– 注意:
• 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 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 •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 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一、幽默
• 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 现”(恩格斯)
• 幽默是学生所喜欢老师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 幽默是人际“润滑剂”
– 当老师冤枉了一位学生时……
二、委婉
• “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当代牧马人曲啸) • 使用一些语气词 • 灵活使用否定词
• 如何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
– 接纳的态度 – 设身处地 – 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对学生的理解
• 同理敏感度训练
– 从学生行为来寻找线索 – 从学生说话特别是用词方面体会 – 加强和丰富个人的词汇,对各种感受进行分别和表达 – 留意学生的说话语调及缓急高低 – 透过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和座姿等非语言行为 – 学习做逻辑判断,当好“心灵捕手”
• 家长、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形象:
– 无条件尊重教师,从不反驳教师的命令和要求 – 好学不倦,能够长时间不分心地读书学习 – 八面玲珑,与同学关系融洽,不得罪人 – 上课时始终保持安静 – 保持形象,为学校增光 – 学习好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
神话“好学生”之生存状态
• 神话好学生是一个沉重的期望包袱
– 教师不能真正接纳学生,常易对学生进行无益的指责和批 评,这种“教师中心”式的表达极易让学生反感,感到受 到伤害,与教师对立
– 教师不能正确对学生做出积极回应,对学生内心世界中需 要得到引导和纠正的地方也就不能产生建设性的帮助
– 通常,是教师的主观判断让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同理心。 对学生基于主观的价值观判断和缺乏了解,也易给学生提 供不全适的教育影响,甚至误导学生
–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
• 沟通的本意是“指导”,“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命令”
– “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
• 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 “恐吓”
– “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
• 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怀疑”
• 老师3:因为会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 老师4:因为会考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清 楚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
• 老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考会这样不理想, 所以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与父母商量, 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所以内心很矛盾。
五、模糊
• 有同学反映有学生早恋 • “老师,您怎么特喜欢王小小同学?”
六、沉默
• 沉默是一种反应,是一种态度
• 批评与表扬的口语策略
一、批评学生的口语策略——六步进阶法
进阶
实例
1. 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 2. 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3. 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虽然王强已两次犯同样的错误,但 我可以再好好地说服他,不必发火”
师生沟通中常见错误与障碍
• “你向信息”——沟通的杀手
– 王乐平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非常迷恋玩儿电 子游戏,由此常常忘记做作业。他的老师和父 母分别找他谈话,小王的态度是不作声,始终 保持沉默。最后,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他说“你 为什么不专心读书?你以为你不作声就可以向 我们交代吗?”
• 沟通的本意是“提醒”,“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批评”
• 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
– 在人际关系中,沟通双方感受对方之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 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 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 的沟通氛围
• 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
– 学生觉得教师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随之感到很失望, 很沮丧,对教师的信任下降,向老师敞开心扉的欲望受到 阻止
• 接受性的语言
– 是指对对方能够设身处地产生同感的了解,令对方开 放、喜欢,愿意敞开自己的总是并乐意得到帮助解决
师生沟通中常见的障碍
• 沟通障碍的种类
– 命令、控制、指挥 – 警告、威胁 – 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 – 过度忠告或建议 – 中伤、归类、揶揄 – 给予泛泛之辞 – 不愿积极聆听 – 强加于人 – 随意指责与批评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真诚的教师,方能胜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教师如何向学生传递真诚
• 自我悦纳与自信 • 坦承错误与失误 • 爱护学生,民主平等 • 真诚表达自我
有效师生沟通基本要件(3/3):接纳与尊重学生
• 接纳与尊重学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体现
– 新时代的学生观使然
• 接纳与尊重的内涵
– “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
• 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显示反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质问”
– “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
• 沟通的本意是“交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奚落”
–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沟通中语言的接受性
• 不接受的语言
– 是指对有问题的人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是他“必须”改 变、“最好”改变、“应该”改变,这样的语言很容 易变得蛮横、命令或威胁,给出的是多余的劝告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师生之间
– 互为坦诚 – 彼此关心 – 相对独立 – 尊重个性 – 相互拟合
师生沟通的内涵
• 教师工作每一细目均涉及与学生的沟通
– 师生沟通方式、渠道众多,教育即沟通
• 师生沟通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接收与加工过程
– 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 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 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
• 教师应是师生沟通的专家 • 师生沟通不只是为了教育,师生沟通也是教育
– 社会助长效应
遗传
智力
成
就
环境
非智力
(教育)
因素
成就的影响因素
好教师之“神话”
• 传统上,流行的“好教师”形象要具备:
– 沉着,不易激动,心情稳定,永远不失“冷静”,不流露强烈的情绪 – 不偏不倚,对学生没有成见,都能一视同仁 – 能够也应该对学生掩饰自己真实的感情 – 对所有学生接纳的程度都一样,心目中绝无宠儿 – 常常超时工作,为公忘私 – 对学生应该怀有无条件的慈悲心肠,对学生的要求有求必应 – 能够提供一种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既安静又有次序的环境 – 有高度智慧,他们的智慧远远高于所有学生,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 – 互相支持,在个人感情、价值观、行为评估等方面,他们都能对学生表现一致 – 是完美的化身,永远不犯错误
“王强,我想跟你谈谈有关你上课 时……”
“我不认为你这种表现是合宜的。”
4. 请对方提出解释
“你自己注意到了吗?为什么呀?”
5. 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
“你认为……”
6. 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那么你答应以后会……”或:“所以 你下次会……”
– 二、表扬学生的口语策略——“九制秘方”
• 表扬学生的行为而非人格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 真诚意为真实、可靠、诚实
• 卡尔·罗杰斯把真诚解释为咨询员在咨询中,自由表达真正的自 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如一,真实可靠的人。
– 真诚对人际信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意义深远
• 降低人际关系沟通的风险,节约心理成本
– 教师真诚对待学生,是一种无形有教育力量
– 驼背能否再多驼一根稻草? – 在好学生文化中,遗忘了谁? – 是什么缔造了好学生文化? – Top students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新时代学生形象
• 学生的心理语言是“新时代的学生尽量要…… 希望能够……可以……”
– 多才多艺,尽量发展各自所长 – 动静得宜,有问有答 – 关于安排时间,计划任务,珍惜青春 – 触角敏锐,创新求变 – 尊重人,乐于与他人合作 – 幽默乐观,坦诚真挚
– 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并非等于赞成学生的不良行为 – 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并非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
模式 – 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的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
不轻易下结论,不对学生随便做出“好”或“坏”的判断。 – 教师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在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表达自我同时,
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持积极期待态度
– 老师在同理心的交谈中所应基于的立场
• 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 • 在同理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地接受”学生所表现的
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与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 • 教师应该知道,情感往往十分短暂,通常存在于片刻之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