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课题名称:《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申请的《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的实验课题,是全国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的子课题,经总课题组、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审批通过,已正式立项。
该课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的。
我们通过一次问卷调查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学生与老师沟通思想时希望松弛一点儿的占68.5%;与老师交流思想时拘束紧张的占65.7% ;有了思想问题主动找老师交谈的只占7.4%;在班会上交流思想时,所谈的思想不真实的占50%不愿意老师家访的占55.6%;不愿意到老师办公室去的占40.7%,有心里话或烦恼要对老师讲的时候,希望得到老师特别关注并保密66.7%,个人隐私或同学之间的秘密不愿意告诉老师和决不告诉老师的占40.7%。
这些数据和学生的心里话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还不被学生所信任,说明我们还没有良好沟通技巧,说明我们还不了解学生。
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也还仅仅在理论上,或停留在笼统的教育方法上,或只有散言片语。
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确定了“师生之间沟通技巧的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
大至各大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因师生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性事件,小至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师生冲突事例。
据有关调查报告称:“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
” 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师生间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结果。
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和学生进行沟通是必须值得关注的。
三、课题的界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
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
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完成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当今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技精品文档巧,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确立此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其要达到的目的如下:(一)在学习和探索中,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师生沟通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发现师生交往沟通最理想的方法与时机。
(三)在交往过程中,找出或发现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学生最希望接受老师何种方法,何种语言,何种环境下的沟通。
(四)师生间的沟通对老师的要求,教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教师语言艺术。
(五)经过理论、经验的学习与研究,调查、实践和总结。
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使老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达到自身教育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并拿出一份有关师生交往沟通中的最符合现代师生特点的沟通技能技巧,并可以广泛推广的方案,撰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磨去“棱角”,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2、建立同理心,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认同3、设置心理沟通信箱,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4、运用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1创造氛围,轻松交流。
2书信交流,亲切坦诚。
3参与活动,融入其中。
4组织活动,体察学生。
5关心学生,扶危解困。
6解决矛盾,讲究策略。
7现代技术,时尚易行。
8当面夸赞,背后提醒。
9接接批评,当众道歉。
10贴近学生,跟上潮流。
11眼神交流。
传神送情。
12特殊学生,特别关爱。
13语言温柔,打动学生。
14作业批注,交流思想.15人性评语,拉近亲情。
16利用班会,轻松畅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理论,研究背景,思考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形成状况,以便调整研究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已有的经验,在今后的沟通工作中能更好地制定沟通形式。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一用心沟通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真情流露,善于发现和捕捉一切沟通机会,用真诚去打动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拨精品文档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真正收到以情看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的效果。
二用言沟通语言是表达感情的方式,音调、语气、音色、高低、节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
1.雪中送炭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
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他们进行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中送炭”。
2.适当冷却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有时还需要“适当冷却”。
三用笔沟通在日常工作中,要常常用笔与学生沟通。
1.批写周记2.操行评语3.赠贺年卡、生日卡四用行沟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牵引着学生的目光。
五用眼沟通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
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尊重学生。
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理解学生。
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
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积极倾听与反馈。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
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
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
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
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
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
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
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
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16年3月3日〜3月31日,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收集。
第二阶段:2016年4月1日〜4月15日,总课题组审批、立项。
第三阶段:2016年4月15日〜11月30日,开展过程研究。
第四阶段:2016年12月1日〜12月30日,结题申报、论证验收。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完成《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的课题论文;完成《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的结题报告十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一)内部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较好的人员条件。
课题主持人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
(二)外部条件:1.红梅第三小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教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与学生谈话的艺术,不断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升华成教学艺术!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证,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办学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