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精)
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精)
5
1.论文的选题
理论创立型的论文选题的难度最大, 因为在学术研究 中, 提出一个假设往往比证明一个假设更为困难,理论创立 型的论文就是建立在提出新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其对研究 者的学术潜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预测型的选题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类型, “纯粹的预测 型论文是一个有风险的研究课题, 因为未来总是变动不居 的,从而该研究有被事实所驳倒的危险。” 所以, 绝大多数论文的选题集中在理论检验、文献评 估和理论应用 (政策评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估) 等 三个 类别上。
7
1.论文的选题
1.5 论文选题的来源 导师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 参加专业研讨会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文献阅读 个人兴趣与好奇心
8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2.1 文献检索
学位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的功能在于,避免选题的重复, 有利 于作出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研究;便于确立资料搜集的范围 与相关研究的意向;对于有时间限制的大学毕业生而言, 有 利于其确立重点阅读与研讨的论著。 学生理应运用在 “文献检索”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 对 自己研究论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这有利于提高学位论文 的写作质量与水平。可以说, 文献检索能力是毕业论文写作 中科研能力的一大表征,掌握现代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对基础文献和研究资料的了解与熟悉,文献检索能力的提升,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起点, 并能够强化学位论文写作的学 术性、针对性和解说力。
甚至权威出版社。
20
4.论文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等应注意的问题
4.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分外文和中文。 作为正式论文必须引用外文资料,必须列出你参考外文资料的 目录。外文资料若引用的很多, 证明你的外语水平很高, 以 及对这一课题在国外进展程度了解较多。 中文资料必须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不要把一般的写进去。 引 文资料可看你的读书面是否广,你的眼光怎么样, 进而可以 看出你的论文的价值。 事实上有些论文引用的书目他并没有 看完,或者顺着这个线索查一下子。但这些资料本身就说明你 所写论文下了较大功夫。大家不要怕写注释, 注释很多越说 明你看的书多,但是你的注释必须有价值。 参考文献的排序:外文按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编排, 中文按作者姓氏的笔划或拼音字母的顺序编排。
1.论文的选题
1.3 论文选题的类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斯蒂芬· 范弗埃拉在其名著 《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中,将政治学博士论文分为七个主 要类型。其划分的类型不仅是针对政治学学位论文,也可 供 其它所有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借鉴。 斯蒂芬· 范弗将学位论文分为理论创立型、理论检测型、 文献评估型、政策评估型(或政策处方型) 、历史解释型、 历史评估型、预测型七个类型 ,又将上述七大类论文根据 相关性的强弱归并为四个大的类别,即:理论提出型、理论 检测型、理论应用型、文献评估型。
14
3.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
3.1 论文的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技巧,即使是满腹 经纶,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也不易用文字表达出 来。写作技巧很多,但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两种主要 方法是:论说文三要素原理、模仿法 ①正确运用论说文三要素原理。 一般说,论文均要求具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 也叫论题、论证和结论。论题是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判断;结论是指通过论证之后得 出的判断。 这三个要素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即在文章 的宏观、中观、微观结构上都要灵活运用,而不能机械地 仅在论文的总体结构上运用。 15
9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可以使用的资源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 中国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网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网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网 人大经济论坛 北大经济科学教育中心资料下载论坛 专著和论文
10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2.2文献综述 主要是向读者陈述: 学术界或实业界对该选题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 一些,学术界对该选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 究成果是什么? 本文研究的问题与这些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究 成果有哪些关系,从而使读者了解本文所研究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性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以及论文 所研究问题是专业的哪个理论领域,其理论基石/基 础是什么,即研究问题的根基在那里。 有人说,一篇论文是否属于质量上乘,首先看他的 文献述评是否到位和精准。这是有道理的。
19
4.论文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等应注意的问题
4.2 注释
如何引用资料——引用别人的文章、数据和资料 引用资料要加以注释。“注”是指明出处,“释”是补充的 说明和深入的说明。注分脚注和尾注, 脚注的位置在一篇文 章的底部,尾注在文章的结尾处。 有的全用脚注, 有的全 用尾注,有的是两个同时用。两种方法都可以。 学位论文不是著作,一般采取尾注。 引用资料必须注惫权威性。权威性就是权威学者权威著作,
6
1.论文的选题
1.4 论文选题的原则 理论性 创新性 可行性:因趣选题,特长和兴趣结合;因需选题 ; 因事选题 ;因才选题 ;题目大小适宜 ;避免大而 空、不专业和经验化选题(力图避免平庸、浅薄、 宽泛,大题小作、虚题空作等现象;避免与专业和研 究方向联系不多,甚至毫无关联;避免经验色彩过重, 避开理论只谈经验)。 可操作性 时效性
16
3.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法不能孤立使用,常 常是交错运用。 例如上述两种方法中,后一种一定要使用和 体现前一种,即运用论文的三要素原理; 同样,从总体上来说不是模仿性的论文,在 基本原理的运用上,在独立见解的观点与观 点之间的过渡上,往往也要运用现成的东西, 这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模仿性的,这是学 术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 展。 17
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李庚寅 教授 2010.10
1
目录
1.论文的选题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3.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 4.论文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等应注意的问题 5.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6. 《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7. 范文评析
11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的原则:
“5W”原则。“5W”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继 承 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 也就是可检索性原则。 具体地说即按照什 么人(Who ) 、什么时候( When ) 、在什么地方(Where) 、 为什 么(Why) 、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 (What) 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 述的原则。易言之,文献综述的写作应采用实引方式, 对所引述的 观点要严格采用被引述作者的原文, 不可断章取义、任意发挥。
2
1.论文的选题
1.1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题好一半文” 学术研究的继承和创新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的起点。 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充分体现、发挥; 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作者的能力。
3
1.论文的选题
1.2 论文选题的特征 学术性: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化特征, 应在本学科内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且尚未得到描 述、解释、评估或证明的主题。学位论文选题一般排斥那些已 经公认得到解决的问题、得到证明的结论和在当时已经属于不 证自明或者常识的范畴。 创新性:学位论文可以是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 和发扬,也可以是原创性的。树立学术创新意识是选题的根本, 是科研工作的灵魂。 系统性:学位论文选题不仅应是一个独立的命题,也应当是 一个对事物某一方面比较全面的研究选题。学位论文围绕选题 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也就是说,论文必须有较大 的取材范围和较宽的研究视野。 4
遵循“5W”文献写作原则有利于尊重知识产权, 维护学术研究 的
12
2.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述
经典性原则。经典性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 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 而不是学术 “圈外人” 的某些片言 只语。一般来说, 每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所在领域独有的经典文献。
“文献树”原则。也称“学术谱系”原则。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 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具体地说就是必 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 的“文献树”原则进行。只有这样, 方可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 脉, 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 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创新 的平台。 “顶天立地”原则。其中,“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 学术前沿; “立地” 则要求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中国现实问 题。进一步讲, 所谓“天”就是研究问题所要求的最先进的理论 13 成果, 所谓“地”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5.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中指出: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 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 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 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 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 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22
5.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四、学术成果规范 (九)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十)应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 量的倾向。 (十一)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 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 法。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十二)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 国语言文字。 (十三)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十四)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 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十五)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 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十六)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 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