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8个,会写25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耀武扬威、推荐、眼帘、删掉、燥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6.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7. 进行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8. 把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其中2000个会写。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页脚内容1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3.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高有低。
有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即能初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体味文章情感上容易停留于表面,如何真正打动这些学生,使其与文章、作者及文中主人公进行“神交”,仍有待挖掘。
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字不认识,词不理解,句子读不通顺,首先巩固和提高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再行进适当的拔高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我将学优生和学困生“区别对待”,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词语。
页脚内容2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品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胸襟的博大,志向的远大;思考读书的目的,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评价任务
任务一:书写12个生字,正确书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等词语,并理解“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等词的意思。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三: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页脚内容5
作业设计
1、搜集关于周恩来的小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2、讨论:我为什么而读书?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听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振兴中华(立志)
眼见深刻体会
教学反思:
页脚内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