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余数的除法 找规律

有余数的除法 找规律

二次建构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例6:按黄、红,红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师生活动。质疑揭题: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其中的道理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共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吧!
二次建构
舒兰市第四小学校“幸福教育”教师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师生互动,教师说第几面,学生说出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计算,说出颜色,并说说理由。)
3、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珠子怎么样排列,每几个一组?)
学生讨论,说说怎样计算。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27÷3=9(组)
提问:27面小旗,每3面一组,分成9组,没有余下的,说明第27面是哪一面?
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的?(红),第27面也是这里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红色)
师:刚才我们找规律的方法你都掌握了吗?上课之前,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现在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了吗?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老师报第几面旗,马上说出是什么颜色的?
舒兰市第四小学校“幸福教育”教师教案用纸(正页)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年级
二年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撰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
总共第(37)课时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讨论出解题策略。
2、互动新授
1.教学例6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68页的情境图。
(1)谈话:想象老师一样快速说出每一面旗子的颜色,我们首先要解开旗子排列的秘密,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引导:
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三面一组,黄色开头,黄、红、红)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1
师:这道题里的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16是要求的第16面旗,3表示每3面一组,所得的5表示16面旗每3面一组,可以分成5组,1表示余下的这一面。)
余下的这1面,其实就是第16面。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2.按照刚才例6的妻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
照这样排下去,你知道,黑板上的这些旗子分成几组?拿出钱包圈一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个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一面黄、二面红循环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了吗?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每几个一组圈一圈,根据图意,你能求出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找出了有规律排列的事物中的某一位置的物体,可见,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下课后,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看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情境图






找规律
例6旗子排列图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照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16÷3=5(组)……1(面)
预习
设计
一串珠子依次按黑白灰的顺序涂色,第1颗珠子是黑色,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舒兰市第四小学校“幸福教育”教师教案用纸(副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