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二、《故乡的野菜》艺术特点
平和冲淡的风格
格调闲适,意味隽永
浓郁的书卷气息
三、闲适中的苦涩——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悠然闲适
苦涩、清冷
“五四战士”
“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
讲授新
拓展内容
散文的第二个美学特征是它的“散”,确切来说,也就是“自由”。从可直接感受的层面上看,散文的“散”,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拘限和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规。从形式上看,大到社会宇宙、日月星辰,小到沙石草木、花鸟虫鱼,山川地理、历史人文,凡是人类目力所及,乃至想象力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的一切,都可以进入散文之中,真正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后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从形式上看,散文完全没有如诗歌格律、节奏、韵脚等的限制,也没有如小说、戏剧在结构上的限制,叙事说理、写景抒情可以随意穿插,语言可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洒脱,是最不拘一格而“以意役法”顺势而行的文体,以至于有人干脆将它称为“自由的艺术”。
——《乌篷船》
3.浓郁的书卷气息。《故乡的野菜》不过千字左右,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无论是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清人顾禄的《清嘉录》,日本《俳句大辞典》,还是童谣(“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谚语(“三月三蚂蚁上灶山”),周作人都随手拈来,旁征博引,使这篇短小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
散文是一种边界模糊的文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一切散体文章,它包括杂文、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狭义的散文即“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指的是一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故乡的野菜》就是一篇堪称典范的美文。从狭义的散文范畴来说,散文的第三个美学特征是它的“美”。一篇好的散文,总能让我们在为作者的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也如品味陈年佳酿一般获得一种韵味悠长的美的享受。
周作人同样写于20年代的《北京的茶食》、《喝茶》、《乌篷船》等名篇,取材也都极为平凡琐屑,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的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叶圣陶《藕与莼菜》
“平和冲淡”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作家的性情有关。众所周知,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比鲁迅小四岁。两人先后进入将江南水师学堂,跟着赴日本留学,一个学医,一个学建筑,都深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最后都改行从事文艺。留学归国后,先后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新青年》同人,可谓手足情深、志同道合。虽然早期经历经历如此相似,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气质。只需多看几眼鲁迅和周作人后来的照片,就会发现,鲁迅即便是少有地穿起爱人许广平手织的毛衣,依然毛发根根直立;而周作人却越发温文尔雅。
——(《吃茶》)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们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大学语文教师姓名:曲竟玮授课时间:第1周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和班级
10级制药工程等
授课内容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重点
《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教具和媒体使用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
周作人与鲁迅之比较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 授 内 容
备注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一篇现代散文《故乡的野菜》,它出自大名鼎鼎的散文家周作人之手。散文可以说是文学创造中最接近于天然的一种文体,因为它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真”,这是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而言的。不同于其它三类文体可以通过虚构人物、情节或“再造”语言来完成作者自我的表达,散文要求直接传达作者的真感情、真歌哭,只有这样才会有读者的真“会心”。这使得散文成为一种最见性情的文本样式。在借散文与读者坦诚交谈的过程中,作者实际上也把他的性情展露给了读者,读者可以从散文中见出作者的个性、趣味、爱好,看到他的谈吐、风度乃至他的学识、修养。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感受周作人散文的美,并通过其文来感知其人,领略其散文所蕴涵的人格魅力。
二、《故乡的野菜》文本赏析:
艺术特点1.平和冲淡的风格。文章虽欲通过故乡的野菜来表达怀乡之情,但这感情却非浓郁炽热,也不流于感伤;周作人所追求的是感情的节制,营造的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淡中有味的情感,浸润着岁月如斯的淡淡哀愁。
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与叶圣陶《藕与莼菜》作对比分析: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2.格调闲适,意味隽永。读这篇散文,感觉作者是一位饱经世事、充满人生智慧的长者,在舒徐自如地向读者闲谈着他所知道的故乡的野菜,看似平淡无奇,仔细品味却充满盎然的生活情趣。由妻买菜自然地引出“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挖野菜的乐趣——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上巳节——美味的糕点(黄花麦果糕)、祭祀的用品(茧果、紫云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