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没学过极限 学生能学会导数吗——新课程导数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没学过极限 学生能学会导数吗——新课程导数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讨论 ( ) 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的方 1 法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想出的, 从而使得用 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成为学生认可的、 自 然 的方法. 课程采用学生熟悉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引出平均变化率、 瞬时变化率的思路是可行的, 课 程的叙述中给学生以解决问题时如何探索途径的 启迪, 渗透了 数学思想方法, 是非常好的 切人方式. ( ) 由于百米跑的过程比较复杂, 2 学生容易把 问题想复杂了, 所以教材选用这个例子有些难, 建 议选择简单又熟悉的 物理学上的 运动情景, ( ) 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的方法是学 3
2 0 1 年版《 0 数学》 第三册( 选修2 ) ) , 为了防止遗忘的 干扰, 高二实验班先用一节课的时间阅读了华东师 大版新课标教材“ 导数及其应用” 一章中的前四节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求一般变速运动的瞬时速
度; 平均 变 化率; 瞬 时 变 化率— 导数) . 第二节 课师
生讨论2 0 分钟后, 进行问卷调查, 时间为2 0 分钟. 高一实验班用三节课的时间教学, 第四节进行
过微积分的知识, 又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复习, 从表 2 来看, 高二有 7 2. 8%的同学理解正确, 应该 说高一如果是正常的学习的话, 效果肯定会更好
些.
涉及到 微积分的 本质, 就说不清楚, 道不明白, 学生
不理解, 作题只好模仿. 近似计算和误差估计是应 用数学的核心, 也是微积分的支柱, 微积分讨论的 就是局部的近似, 传统课程囿于计算工具的原因涉 及较少. 新课程中突如其来的应用问题, 令教师难 以适应, 教师研习与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测试.
2 . 4 两个关键的教学片段
我们观察了 课堂教学的 全过程, 选取其中 两个
关键的数学片段, 进行逐字记录, 感觉其能凸现学 生的学习情况、 师生交流与反馈的情况以及教师对
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万方数据
2 0 0 7 年 第4 6 卷 第9 期
数 学通报
2 . 4 . 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一) 新课程的例1 创设了 适合每位同学学习的情景 — 百米跑. A老师: 小王的 1 0 米成绩是 1 2 秒, 很不错. 在 他撞线时肯定有速度, 一般说来还应该比平均速度 大, 我们能否知道他撞线的速度? A老师刚说完, 生1 提出问 题: 不知 道加速度. 有同学反问: 是匀加速吗? 生2 认为: 假如是匀加速, 可求. 同 学们议论纷纷. A老师明确百米的一般跑法: 百米赛刚起跑加
数学通报
2 0 0 7 年 第4 6 卷 第9 期
没学过极限
房元 霞
( 山东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学生能学会导数吗
宋宝和
2 5 2 0 5 ) 9
一 止 ‘ 新课程“ 导数” 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2 5 2 0 5 9 山东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 问题的提出
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和意见.
2 研究方法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它的发 展和广泛应用开创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 为 研究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j. 1 微积 分引进和使用了与以前的工作根本不同的概念和 方法, 从而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的面貌. 微积分蕴 涵着丰富的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和哲学 思想. 遗憾的是, 微积分的教学方法有时流于机械 不能体现出这门学科乃是震撼人心灵的智力奋斗
单位是秒. v ( t ) =厂( t ) =Z t , 厂( 1 0 ) =2 0 ( 米/ 秒) ,
是说 1 0 秒时, 时间再增加 1 秒位移约增加 2 0 米, 也 就是第 n秒里走了约 2 0 米的路程. 就像英语中套 句型一样, 可以模仿教材中的话叙述. 看到学生议论纷纷. B老师再解释:
3 实验结果
3 . 1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 学生调查问卷 A ” 第1 题的5 个小题是判断 题, 是用来直接检测高一学生对导数概念理解的. 学生作答的情况: 正确的有 2 1 人次, 0 占总人次的 3. 6 1%: 8 错误的有 1 3 人次, 0 占3 2. 0%, 7 n人次未 答, 占3 . 9%. 4
分类 序
号
函 数在某点的瞬时变化率 自 变量的改变量无限趋于。 时, 函
内容
人次
百分 比 ( 占6 3 人)
百分 比
( 占7 7 人次)
数的改变量与自变量改变t的比
值的根限
1
1
瞬时变 化率、 导数、 边际成本
与
l 0 1 5 。 8 7 极限
自 变量的改变量趋于。 时, 函数的
改变量与自 变量改变量的比 值
第3 题询问导数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的认识见
需要说明的是“ 学生调查问卷A ’‘ 的第4 题是有 关导数应用的边际成本的问题, 尽管答对率较高, 达到8 5%, 但是从我们观课看到的实际情况和与学 生的交谈来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模仿了教材 中例题的句型, 这个结果不宜采信. 事实上, 犹如教 学片段” 边际成本“ 所描述的一样, 由于教师认识的 不到位, 也影响到了学生的理解, 学生对与导数概 念的应用存在疑问, 对导数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
学生仍有议论. B老师: 我的意思是再多开采 1
吨约增加的费用‘
万方数据
数学通报
2 0 0 7 年
第4 6 卷 第9 期
课下, 不少同学还在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的疑 问可以归结为: ( 导数) 瞬时速度描述的是物体某一 时刻的运动速度, 是t ,0 时的极限, 1 秒时间太长, 不能用瞬时速度作为此后 1 秒里的速度. 讨论 传统意义上, 教师习惯用导数来研究函 数的单调性、 极值问题一 旦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
学生调查问卷A 我们编制了“ ” ( 高一) 和“ 学生 调查问卷 B (高二) ’ , , 问卷各由8 个问题组成, 除了 问卷A的第一题为是非判断题外, 其余题目 全为开 放题, 主要涉及导数概念的理解、 导数概念易( 难) 学的原因、 影响导数学习的障碍、 新旧课程处理导 数方法的差异等方面. 征求教研人员、 数学教师的 意见并进行了修改.
2 . 3 实验的情况 实验于 2 0 0 4 年4 月进行.
高二是在上学期学习的“ 导数与微分, (人教社 ’
教材. 2 0 0 3 年教育 部颁布的《 普通高中 数学课程标
准( 实验) ) 把微积分初步规划于选修系列1 、 2 , 与以
往不同的是, 新课程中的微积分知识不是按照传统
同学点头称对一 生5 忽地站起来: 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的 极限, 时间越 来越小趋于。 时, 那个极限就直接是精确值. 同学们好象大彻大悟一般, 喜形于 色, 议论开了 , A老师: 那平均速度与瞬 0电 8
1米, 0 那么第1 2秒里的平均速度就是 1 0米/ 秒, 我 们可以用 1 0米 / 秒来近似地描述他撞线的速度. 如 果在最后的0 . 5 秒里, 小王跑了5 . 5 米, 那么他在最 后半秒里的速度是 n米 / 秒, 我们也可以 用这个速 度近似描述他撞线的速度, 距1 2 秒这一时刻, 取一 段较短的时间, 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近似描述 撞线的速度, 怎样描述才会更精确一些呢? 老师话音刚落, 生4 抢着回 答: 时间取得越短越
2 . 1 实验对象 我们选取了聊城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一个普通 班( 3 名同学) 6 作为实验班, 其数学老师A : 本科, 中 学一级教师, 8 年教龄. 高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 59 名同 学) 作为对照班, 数学任课老师 B : 本科, 中学 高级教师, 6 年教龄. 1 2 . 2 材料
精确.
生2 : 应该是开采第 2 0 1 吨时, 0 花费 8 0 元.
B 老 师追问 生2 : 厂( 2 0 0 )是 0 什么意 思?
生 2 犹豫: 再开采 1 吨时花费 8 0 元, 我不明白 是什么意思? 因为其他同学也表示不太明白 . 所以B老师选 用位移函数解释: : =f t ( ) =产 , : 的单位是米, t 的
为了不影响正常教与学, 高一是在下午自 习时 间突击学习, 课下没有作业, 学生对导数概念的学 习仅限 于课堂上, 能有6 3. 1%的同学正确作答测 8
试题, 3 6 . 9% 的同学正确认识到导数的实质, 4 0. 6 2写的同学用自 3 己的 语言描述的对导数的理解 正确, 取这三者的 平均值得6 2. 4% 5 . 高二曾系统学
化.
表1 . ( 各表格中的百分号均略去) 表 1 高一对导数的实质理解的情况
观点 人数
3 9 4 0
占 总 人 数 的 百 分 州
6 3 . 4 9
3 . 2 影响导数概念理解的障碍 高一 6 3 位同学中, 有3 人未答, 2 人回答无障 碍, 8 位同学的回 5 答按人次的多少排列如表 3 . 】表 3 高一学习导数概念的障碍统计
将h 换成 1 就是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不是一回事, A老师总结: 瞬时速度存在, 但不可测, 只能用可测的平均速度 来近似描述, 如果取的时间间隔越短, 就越精确, 正 如刚才生 5 所说, 时间无限地趋于。 时, 平均速度的 根限, 就是瞬时速度.
也共净鲤“0 。 ’
f ( a +1 ) ”f (a ) +8 0 0 , 8 0 0 是多开采 1 吨的费用,
我们对新课改充满了信心.
受到启发 后, 随即 有同学举手, A老师没有等
待, 指名生3 回答二
2 ・ .2 边际 4 成本( 高 二)
B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 之二是边际成本.
生3 : 用 最后1 秒里跑的 路程除以 时间, 或者是 B 老 师: 检查一下例9 的 解答, 有没有错误? 找出 最 后一段时间 里的 路程除以 时间 二 ‘ 不到2 分钟, 学生 看完 了 . 不少同 学 认可二 生1 : 单位没 错; 在 开采了2 0 0 吨铜矿 后, 每吨 A 老师 边板 书 边 解 释: 假 设 第1 2秒里 小王 跑了 开采的 费 用 为8 0元 好 像不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