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菌属总结

球菌属总结

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培养,专性需氧,在5%CO2条件下生长更佳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可与链球菌鉴别),凝固酶+,产酸不产气,致病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利用这两实验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能被胆汁溶解
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
2、中毒性疾病
3、变态反应性疾病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炎
流脑(飞沫传播)糖抗原
2、菌体抗原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我国95%以上为A群)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3、脂寡糖抗原LOS(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1、菌毛蛋白抗原(有毒菌株有菌毛)
2、脂寡糖抗原LOS
3、外膜蛋白抗原
致病性
1、凝固酶
2、葡萄球菌溶素
3、杀白细胞素
4、肠毒素(呕吐为主)
5、表皮剥脱毒素(导致SSSS)
抗原结构与分类
葡萄球菌A蛋白(SPA):SPA为完全抗原,能与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IgG
分子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利用此原理建立的协同凝集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检测。
1、多糖抗原(C抗原):细胞壁的多糖成分,为群特异性抗原,是链球菌分群的依据。
2、表面抗原:细胞壁外的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具型特异性。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导致TSS)
1、粘附素
2、M蛋白
3、致热外毒素(猩红热)
4、链球菌溶素
5、透明质酸酶
6、链激酶
7、链道酶
1、荚膜
2、肺炎链球菌溶素O
1、荚膜
2、菌毛
3、LOS(内毒素)
1、菌毛(粘附、抗吞噬)
2、LOS
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
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SSSS、TSS)
1、化脓性感染
球菌属总结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革兰染色分类
G+
G+
G+
G—
G—
形态
葡萄串状排列
链状排列
多成双排列,有荚膜
肾形或豆形,新分离菌株有荚膜和菌毛,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
多成双排列,似一对咖啡豆,有荚膜和菌毛,在脓液标本中,急性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在外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上不同菌种可产生脂溶性色素。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β溶血环
营养要求较高,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细小菌落。多数菌株菌落周围形成β溶血环
营养要求较高,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菌落、形成α溶血环。平板培养基菌落中的菌体溶解,菌落中央下陷呈肚脐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