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与外国酒文化的比较李崇贝(班级:电子141 学号:201405070125)摘要:通过比较中外酒的特色、酒文化和饮酒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进而由酒文化的差异比较中外文化及价值观上的差异。
关键字:酒文化外国比较特点1前言酒作为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饮料,一经转化到社会和社会关系的各种意识形态中来, 被人们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模式确定下来,这就叫酒文化[1]。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2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我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
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
”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
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现代社会中,酒也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外国酒文化的特点3.1韩国3.1.1社会性特点韩国著名近代小说家玄镇健在《劝酒的社会》中写道:“劝我喝酒的不是火气,也不是洋气,而是社会,出生在韩国有酒喝是我命好,如果出生在别的国家能有这样的口福吗?”[2]这段话很好地揭示了让人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豪爽与痛快。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酒一般不在家庭等私人场所进行,而更多是在公共场所进行。
二是韩国人很少自己一个人喝闷酒,他们所说的喝酒,通常是指和某人或某些人一起喝酒。
3.1.2通宵达旦的余兴文化韩民族的饮酒文化属于对酌文化,认为跟上对方的步调与其一起畅饮方为符合礼节,余兴文化的特点为每次喝酒,只在一个地方喝一次是不够的,还必须换个地方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这样接二连三一路喝下来,最后分手的时候常常是酩酊大醉。
3.1.3追求刺激的速醉文化韩国人喜欢喝“炮弹酒”,所谓“炮弹酒”就是将盛满啤酒的大啤酒杯排成整齐的一排,在啤酒杯和啤酒杯之间放上盛满洋酒的小酒杯,也形成一排,然后用手一拨,一个个小洋酒杯便会依次落到一个个啤酒杯里。
在众人一片欢呼后,共同举杯, 一饮而尽。
当然,这是需要技巧的。
在韩国能喝“炮弹酒”,方能上得了场,能喝“炮弹酒”,也能赢得大家的钦佩。
3.1.4全国人民同饮一酒韩国的酒度数较低,多为20度左右。
酒的种类并不丰富,男女老少,贵者贫者,喝的酒几乎千篇一律都是“white”烧酒。
这种酒稍带甜味,喝起来一点也不觉辛辣,一般酒量的人恐怕都能喝上两三瓶,而且价钱便宜,商店里一瓶不到1000韩元(相当于人民币5—6元),即使在酒店里,也不超过2000韩元。
所以,人人喝起来都不会觉得有什么负担。
3.2俄罗斯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国酒。
它早已不是单纯的饮料,它已以自己独有的身份象征融入到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于生命中。
[3]曾有俄罗斯诗人深情吟道:伏特加酒与伏尔加河一样源远流长。
可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俄罗斯人嗜酒成性,他们的喝酒习惯促使他们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
酒精体质也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一大弊病。
伏特加酒作为俄罗斯的国酒,在大量消耗粮食的同时也缩短了俄罗斯男人的平均寿命,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男人们喝酒使自己的家庭破裂,孩子出走,甚至走上吸毒和犯罪的道路。
一个有赚钱能力的酒鬼,会成天成年的喝酒,对他来说工作和家庭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喝酒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3.3法国葡萄酒的最早发源地据传是格鲁吉亚的阿吉里亚地区,葡萄树在公元前六世纪由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带入欧洲大陆。
[4]由于天主教做礼拜时使用葡萄酒,被看作是耶稣的血,所以葡萄酒随着天主教的发展传播开去。
法国红酒文化底蕴深厚,几乎每一款名酒或酒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有其非凡的背景。
如波尔多的一款酒,其酒庄CHATEAULATOUMARTILLAC 曾属于法国历史上著名大文豪孟德斯鸠的先人,自1929 年以后属于Kressmann 家族,出身名门;拥有世界顶级品质的拉菲,由一名姓拉菲的贵族创园于1354 年,到了1675 年由当时世界的酒业一号、法国最富有的家族人物希刚公爵购得。
还有,Hant-Brion 的一款酒,其主人是卢森堡王子。
酒与文化紧密融合,是法国红酒的一大特色。
4中外相同点4.1美好的历史渊源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酒的起源方面都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5]在中国,酒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一些人都认为杜康用引进的新酿酒技术,当然,也有些人为仪狄是酿酒第一人。
但不管怎样,对于酿酒的历史,我们都是有着很清楚详细的记录。
在西方,尽管他们没有太多详细的记录着关于酒的历史,但关于酒的起源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下来。
古埃及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里西斯发明的,希腊人则认为酒是由狄奥尼索斯带到人间来的。
在这些传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酒神造酒”说。
4.2酒所象征的精神酒是一种艺术,它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文化的每一个方面。
它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酒的精神无处不在,并且深深影响着文学人士在各方面的造诣,是自由,艺术和美丽相结合。
毫无疑问,酒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酒与大对数中国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也是普通国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西方,神人用神酒来对抗着文明世界。
他厌恶文明世界的产物,在他看来,文明世界里的人都渴望与沉醉在肉体和精神里。
美国西部的人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包括沉醉。
谨慎与热情的冲突贯穿于西方的历史,正如美国人对于酒的敬仰。
西方浪漫主义哲学也由此产生。
在美国东部,酒文化对浪漫主义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浪漫主义没有太多理论上的哲学立据,但是他们主张要随时保持现实的态度。
5中外差别5.1酒种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应当属黄酒, 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它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产量最大的蒸馏酒[6]。
而韩国酒的度数普遍不高,酒的种类也并不丰富,大多都是烧酒。
俄罗斯人最爱的当属伏特加,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的喜爱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政治,生活乃至生命中。
法国最为著名的自然是红酒,法国的红酒酿造历史悠久,且世界大多数著名的酒庄都在法国波尔多地区。
5.2酒具的不同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
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
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
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
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
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等。
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外观透明。
便于观察出酒的美感。
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已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
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
5.3饮酒礼仪的不同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
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
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则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时喝得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显然,中国酒文化深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礼仪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
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后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份短的酒再饮年份较长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饮者能充分享受葡萄酒的美感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5.4饮酒的目的不同在中国。
酒常常被当作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
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 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西方独特的酒文化,也伴着它的文明进程融入了现代社会融人了现代旅游业.发达的欧洲葡萄酒旅游就是其成熟的标志.葡萄酒旅游重要标识是专业接待人员的出现。
“Oenotourisme”是指拥有专业葡萄酒酿造技术的人才将专业葡萄酒旅游介绍与专业酿造知识介绍结合起来接待游客的一种职业。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个行业被叫做“葡萄种植旅游”,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突飞猛进。
人们更多地关注葡萄酒的酿造.葡萄酒与科学的联系。
所以葡萄酒旅游被改作“葡萄酒酿造技术旅游”。
在法国,有专门的葡萄酒技术学院开设专业葡萄酒的生产、商业销售管理、生产质量检测课程,以及在欧洲目前比较盛行的专业葡萄酒旅游课程。
6结语酒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一种文化。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聚会中酒是必需品,中西方对于这种必需品有其不同的解读。
酒文化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外文化上及价值观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更有助于我们了解酒文化背后所隐藏的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意义。
有助于人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交流,对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终更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人民和谐,共同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