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生:喜欢(异口同声)
师: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大家鼓掌欢呼)
师:大家一定很好奇老师今天上课为什么会拿这么一个箱子呢,咦,里面会是什么宝贝吗?接下来,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摸,大家来猜好不好?
生:好(踊跃举手)
(此时,同学们按捺不住“跳动”的心,迫不及待了)
生:(描述摸到的东西,让大家猜)摸出一本书、一串钥匙、一把螺丝刀、一只叮猫,好多的棒棒糖……
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生活中能应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操作,并能了解计算机的简单组成,本节课的“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知识要点,有利于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认识计算机内部主要元件功能及重要技术参数。
师:学生通过动手反复摸,看,交流,讨论终于在题板上写出了宝贝的名称。
任务2、各硬件的功能及重要参数
师:好,据我观察有的小组已经快速的完成了任务一,现在已经开始着手任务二的学习了。(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的进度,提高竞争力)
生1:翻阅课本,查找相关的重要参数
生2:在题板上记录要点
生3:反复观察宝贝上的文字,试图找出某些功能及参数
生1:刚开始我对硬盘和光驱的区分不是很好。
生2:我对电源和光驱区分不好
生3:我还发现了主板上的电池纽扣(观察力比较好)
生4:我不只认识了百宝箱中硬盘这一宝贝的名字,我还通过观察,认识了这一宝贝是西捷酷鱼,它的容量是500G,它的转数是5400。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到本课为止,同学们除了完成任务一,任务二的知识目标外、我们还对计算机百宝箱之外的硬件进行了探究,相信这个过程会让我们的同学收获颇多,所以我们的同学最有发言权,下面就请我们同学来做本节知识的总结吧!
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自己尝试、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生通过动手观察,通过老师问题引导,通过小组交流最后能把宝贝形象具体化,并用贴切的比喻如:电源—心脏,主板—桥梁,CPU—大脑等等。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具有深刻的印象。
:百宝箱里除了同学们找出来的这些宝贝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交流、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内部主要元件的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主要元件的重要参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情引入
抛出问题
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箱子,同学们好奇的盯着我的箱子,同学们平常喜欢玩游戏吗?
师:(内心欢喜,说明学生真正用心投入了)非常好,接下来这个呢?(继续引导,保持学生高昂的兴趣)
学生积极动手“拆箱”,通过反复的摸,看,观察,交流讨论,甚至是小小的争执,最后组内成员再沟通达成一致,终于把“宝贝”们的名字给写了出来。
学生甚是认真,“忙碌”得不可开交,有的翻阅书籍,有的反复观察,有的交流沟通,纷纷为找到功能及重要参数努力着。
(请同学们看白板:
任务1、请把百宝箱里宝贝的名称写到小黑板上。
任务2、请探究宝贝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玩游戏”这一热门话题来引入,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热情高涨,个个“摩拳擦掌”想要“一展雄威”,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参与到“游戏”中,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看起来随意的开场白却轻松的拉近了学生的距离,通过“百宝箱”这一神秘的“游戏”吸引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立刻放飞“思想”,积极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使1+1﹥2的想法成为现实,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吸收别的同学的思想及做法,使自己能学习意识迅速得到提升。
学生回顾操作过程,用自述的方法归纳总结整理知识点。
使学生敞开胸怀,各抒己见,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完成知识目标提供各种不同的方法。
生1:有,键盘
生2:鼠标
生3:显示器
(此时,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时机成熟,教师切入)
师:看大家都跃跃欲试了,我就不耽误时间了,请把找出来的硬件写在题板上吧,比一比,看哪组找得更多更快。
(纷纷交流,完成作品)
师:哪一组先上来展示?
组1:我们组完成了,我们来吧!
组2:我们组比组1找出来更多,更细致,我们来吧!
完全没问题 ★★★ 基本 ★★ 不能★
2、能够快速发现任务一中“宝贝”的名称。
完全没问题 ★★★ 基本 ★★ 不能★
3、能够快速完成探究一和探究二的内容。
完全没问题 ★★★ 基本 ★★ 不能★
4、能够归纳总结出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重要参数。
完全没问题 ★★★ 基本 ★★ 不能★
5、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计算机硬件的重要参数,并找出快速找出除百宝箱以外的硬件。
组3:我们组都找出来了,而且写在题板上的字迹也很工整,我们来吧!
组4:……
师:好,大家都来,注意观察其它组的展示,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畅所欲言,紧张激动)
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一种和谐的、友好的、热烈,紧张又激动的气氛中,组与组之间也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下形成一种竞争,认真积极动手完成探究过程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记录,再通过思考观察、交流,尝试写出探究结果,最后自信勇敢的争相展示。
生:(小组探究)
师:比如在家里玩网游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老是嫌弃卡呢?
生1:没有独立显卡
生2:老师,我们上网时用到的网卡在哪呢?
生3:我还找出来声卡呢。
生4:我找到了显卡
(兴趣层层递增,开始激烈讨论)
探究二:探究计算机的硬件还有哪些呢?
师:同学们,计算机的硬件你都认识了吗?
生1:认识了,电源,主板……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能熟悉的讲出百宝箱里的宝贝名字,可是除了百宝箱之外计算机还有没有哪些硬件呢?
生4:……
(分工合作,有序进行)
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思考,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师:你知道这个宝贝拿来做什么的吗?
生:电源供电(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电源在百宝箱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生:把电输出到主板,硬盘,光驱上呀
师: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比喻?
生:心脏
完全没问题 ★★★ 基本 ★★ 不能★
说明:从以上几题中自我评价,得到★越多的表明对知识点掌握得越好!得到★少的表明需要加强学习。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目的在于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内部主要元件功能及重要参数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用“游戏”这么一个看似很随意的引入,却大大的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启学生的心扉,迅速牵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师生接下来能构建一种和谐的、友好的、积极的学习气氛。
通过学生自述的形式,强化巩固知识点,并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主板、电源、CPU
2、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作用:主板---桥梁 电源---心脏 CPU---大脑
3、计算机硬件的主要参数:主板 电源 CPU 内存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操作。
3、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提问、讲授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主要以以下四个阶段来开展:
①创设情景,抛出问题,激情引入
②任务驱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③拓展探究,小组展示,掌握要点
④畅所欲言,小组总结,共同完善
整个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层层递增,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中一一探究并记录各计算机要件的名称及功能,相互交流,分工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和谐,教师巡视,发现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交流阶段及时指出,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实现知识点的提升!达成教学目标!
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格式
课题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作者
韦琪
工作单位
南宁市第四十四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主题三中的任务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学生此前学习了探究信息的特性及价值,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技术,使用身边的信息技术工具等。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使信息化学习更便捷,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起到一个很好的升华的作用。
我将整个课堂划分为4个板块,在引入部分,通过“百宝箱”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热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驱动”和“拓展探究”,让学生带着任务大胆的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在“拓展探究”阶段多加时间及引导的话,使学生更易发现计算机硬件的其它部件及功能。畅所欲言部分,多给学生提供评价共享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欣赏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发表更多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每一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对于优秀的学生应该要评点到位,适应给予表扬,使之再接再励。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再学习再进步的信心。
生1:我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
生2:从本节课中,我感觉到动手的快乐,并在快乐的环境中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
生3:我学会了CPU就是计算机的大脑,控制着计算机的每一个“神经系统”。
生4:我认识了主板,并且知道主板的重要性,它就像一座桥,沟通着来来往往在计算机上行驶的“汽车”
生5:……
教师:(学生自述为主,教师引导补充完善)
师:这就是老师的百宝箱,同学们想不想有一个神秘的白宝箱呢
生:想
师:好吧,那请同学们看电子白板屏幕,(预先设计好几张不同计算机类型的图片)然后大声说出来它们是什么?
生1:台式电脑
生2:笔记本电脑
生3:常用立式电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