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与迷信的异同

宗教与迷信的异同

一、宗教与迷信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
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也是迷
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
迷信”。

但科学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

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
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

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
观察的准确性。

二、宗教与迷信的相同点
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论,都是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的存在,都是唯心主
义世界观,追根究底,寻本溯源,将历史倒推回千年之前,我们就能够看到它们是如
何相伴而生,日趋差异的。

一。

、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认识论上的同质性。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水平极其有限,人们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后来,人们把这种观念扩大到他们所面对的复杂纷繁的自然界,而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在此情形下,人们全然无法理解自然界的诸多现象,觉得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支配着人的一切,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就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
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二、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心理上的同根性。

作为宗教和迷信产生基础的“灵魂不死”观念,对于当时那个发展阶段来说决不是
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这种不幸对远古时代
的原始人来说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

这种困境导引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敬畏心理,由此,产生了迷信与宗教这臆造的、不属于任何人的感觉,一般感觉,神的感觉。

三、宗教和迷信的产生具有社会根源上的同源性。

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因此,最初的宗教与迷信都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承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是当时经济基础狭隘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正是因为宗教和迷信之间相互交汇、相互融合的状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正常的宗教活动误认为是迷信活动,从反对迷信活动的立场
出发,禁止、抵制或打击正常的宗教活动,从而干涉和侵犯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另一种是把迷信活动误认为是正常的宗教活动,认为制止迷信活动就会干涉和侵犯公民
的宗教信仰自由,孰不知,宗教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属于宗教范围的迷信是有严格区
别的。

三、宗教与迷信的不同点
⒈信仰本质和实际内容的不同
宗教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的,它主要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净化人们的灵魂。

并且为人类灵魂的净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因此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非常大的推
动作用。

所以国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对宗教信徒合法的宗教活动给与保护。

而迷信活动的本质是愚弄人的,它主要是骗取盲目相信它的人们的钱财为目的,同时
引导大家去祈求眼前的利益,并且在追逐个人名利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大家的利益。


教很少有在利益上的追求和承诺,只有人死后灵魂升入极乐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

迷信有很多利益上的虚假许诺。

神汉、神婆为了骗取人们的钱财,用升官、发财、考大学、生儿子、好姻缘……等等能使人们快乐的利益做诱饵。

宗教的核心是自省和忏悔,引导人们去发掘并洗涤灵魂深处不好的想法,同时鼓励人们去宽恕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现世的敌人和仇人。

⒉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不同
宗教活动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自己固定不变的经典、信条、教义、教规、戒律和宗教仪式、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

比如说:道教的最高信
仰为“道”,核心是道和德。

认为“道”为万物之元首,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
天地万物,无不由道而生。

讲求清静无为,因顺自然,积德劝善,养生却祸,珍惜生命,超脱世俗,长生久世,修道成仙。

佛教从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出发,制定了自己的教理教义。

佛教教义将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要摆脱痛苦,
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戒、定、慧三学,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解脱。

这些教
理概括为“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经典总集称《大藏经》。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为:信安拉,信经典,信天使,信使者,信前定,信末日;规定
念清真言和作证词,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为穆斯林必遵的功课。

天主教的基本信条为:天主圣父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在世界末日时将再次降临;天主圣神圣化人类;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
活并接受审判等。

基督教教义强调因信称义、信徒均可为祭司、《圣经》具有最高权威三大原则,并按规定的礼仪进行洗礼和圣餐。

反对崇拜圣像、圣物。

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的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没有理论和统一的教义、教规,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中所用的所谓经书,有的是从佛教、道教中摘抄的,有的是神汉、
神婆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编的。

封建迷信活动所崇拜的对象,基本上是些人们想像中
的鬼神,以及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是一些精灵等。

⒊对社会影响不同
宗教教人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们将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统一起来;迷信散布各种谣言,破坏社会秩序,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惜损害大家的利益。

宗教使人对
未来感到美好和充满希望,而迷信使人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厌恶的心理。

比如,历史社
会发生过的粮食饥荒,宗教会告诉你:饿死也不要偷盗,因为偷盗是罪过,会受到上
帝和神佛惩罚的;而迷信则会告诉你:可以某时某刻去抢,不但抢的到,而且不会被
捉住;所以,宗教给社会带来了稳定,而迷信则相反。

⒋与科学的关系不同
宗教不排斥科学,基督教一开始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也接受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科学理论。

牛顿、愛因斯坦,既是人类公认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虔诚的
教徒。

迷信完全是和科学相对立的。

迷信为了达到目的,对世界进行随意的解释,甚至经常使用欺骗的手段。

宗教对世界的解释是从人类社会需要出发的。

迷信完全背离了
社会需要。

⒌组织形式不同
宗教有地区性组织、全国性组织,甚至世界性组织,这些宗教的组织形式是合法的、公开的并且较为稳定。

宗教有固定的信仰群体,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宗教组
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而迷信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固定的信仰群体,一些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甚至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

⒍行为结果不同宗教与封建迷信的行为结果有明显区别,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
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般而言,正常的宗教活动,对社会生活不会构成现实的危害。


封建迷信活动,是神汉和神婆以鬼神附体为借口,进行驱邪治病骗取钱财,他们的结
果是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的身心健康。

⒎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就听到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她们那个时候早晨是要早起架炉子的。

那天正好是她和我小姨值日,她们到了教室就看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在炉子上跳来跳去,这下可把她们吓坏了,急急忙忙的跑回家。

从那天她们就大病了一场,奶奶就请
了村上的神婆给她们看了看,结果第二天就好了。

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还听到过很多。

都是讲看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医院怎么都治不好,最后请了神婆什么的,一看就好。

最早接触的迷信大概就是这样。

听了这样的故事,导致我几天不敢一个人睡觉,而且
平时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疑神疑鬼的。

再后来,比如搬家,做生意,包括雇佣店员,妈
妈都要去神婆那里问问,什么对她好什么对她不好,继而才会做决定。

迷信影响着母
亲的功利心,做什么总是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她总是相信迷信会指引她走一些捷径。

、宗教与迷信的不同点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宗教与迷信不可一概而论,它们两者之间虽然有着些许的联系,但
在本质上来说,两者是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的。

历史上,迷信从未对社会起到过任
何积极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人类的历史文化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国家在对待宗教信仰
和封建迷信活动历来也有明确的政策界限我国提倡无神论,但我们对于宗教并不排斥
针对。

宗教不是迷信,迷信也不是宗教。

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和本质上的区别。

同时,宗教也有太多神秘或者说神奇的东西,这需要人们去客观的了解和积极的探索。

但是,宗教的主体是教化人的,是劝人向善的,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类的和谐
进步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所以,那些不信仰宗教的人们,请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不
要一味的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同时,宗教信仰的人们也请尊重无神论者,大家互相
理解,互相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