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四讲应激与心身疾病


2、社会支持系统——缓冲作用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在应激研究领域,减轻 应激作用的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工作
家 庭
朋友 团队
组织 机构
提供信息及指导; 提供关怀及支持, 包括物质和情感方面 给杯子续水的人!
社会支持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指一个人与社会所发生的实际的 联系和支持程度。
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 局限性肠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2、典型的心身疾病
1、原发性高血压 2、冠心病——A型人格 3、糖尿病 4、恶性肿瘤——C型人格
3、情绪与内科疾病的关系
受植物神经支配的系统与器官,都容易发 生心身疾病。
“白大衣综合征”现象:在医院里测量病 人的血压往往要比在家里测得的数值高。
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 心身同治原则; 2. 心理干预目标: (1)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 消除心理学病因; (3) 消除生物学症状。
二、应激对心身的影响机制
“应激系统:
三条中介途径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是一个整体
Hans.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gena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实验:“作抉择的猴子”
让两只猴子各坐在自己的约束椅子上,每20秒钟给 一次电击。每个猴子都有一个压杆,其中一个若在接 近20秒钟时压一下,能使两只猴子避免电击。否则, 两只猴子便一起受到同样电击。因此,这只猴子总是 惦记压杠杆,以免被电击;而另一只猴子对是否压杠 杆与电击无关。
结果,两只猴子被电击的次数和强度虽然一致,但疲 于压杆的猴子患上胃溃疡;另一只猴子却安然无恙。
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性应激反应 (二)行为性应激反应 (三)认知性应激反应
焦虑、恐惧、抑郁、愤 怒、敌意、无助
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物质滥用
警觉性提高,注意力集中
认知功能、自我价值降低
第二节: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 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第一节:心理应激
应激(stress):机体 对紧张刺激的一种 非特异性的适应性 反应。
Hans. Selye
第一节: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
指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需求的来源即应激源
指当个体觉察需求与满足要求的能力不
平衡时所表现出的身心紧张状态,其结果
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第二节: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 体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 3 、心理应激同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
4、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一、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是指心 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 障碍。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生活事件和疾病间起调节作 用的因素。
1、认知评价
评价(evaluation or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 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认知评价
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 利害关系评价 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作出能力估计
国外调查发现人群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为10%—60%;
国内医学心理学专家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1108例的调 查表明,368人为心身疾病(32.2%),心身疾病在各科病 人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内分泌科75.4%,心血管专科 60.3%,呼吸科55.6%,普通内科30.8%,皮肤科26.6%。
1、神圣七病
指个体体验到在社会中被尊重、 被支持、被理解和满意的程度。
2、应对方式
应对,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 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 认知和行为措施。
与女朋友发生 意见分歧
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指通过 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
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指 调剂自己由外界伤害、 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
工作 职业
身心 健康
家庭 支出
生活 保障
时间 分配
生活 环境
LCU
LCU
❖ 一年内LCU总分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
LCU
< 150,次年健康平安; 150-300,次年患病机率50%; >300,次年患病机率70%。
二 应激心理中介因素
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机体将应激源(环境的 需求)的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应激反应) 的加工过程,是应激过程的中间环节。
努力
主动沟通 获得和解
与女友分手
向别人倾诉 转移注意力 放松
应对方式的选择策略
当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案时,建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 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采取以情绪 为中心的应对
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1.解决问题
2.学习社会技能 3.寻求信息
应激的反应
心理应激过程模型
将心理应激看作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到应激反 应的多因素作用过程,即“应激过程模型”。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结局
生 认知评价 活 事 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关于应激,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拥 挤、迁居等)。
2.应激是一种应对。
3.应激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对刺激或应激情境所作 的应 答反应)
一 应激源(刺激因素) 应激源
躯体应激源
心理应激源
社会应激源
心理冲突
心理挫折
生理性应激源
❖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
物理刺激 冷、热、辐射 化学刺激 酸腐蚀等 生物刺激 病毒、细菌
生活事件: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应激源
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1.认知重组
药物镇静
4.自我暴露和宣泄
4、人格特征——核心因素 A、B、C型人格
坚韧人格
个性与应激的关系:
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三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