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塑成型常见不良现象及原因分析

注塑成型常见不良现象及原因分析

注塑成型常見不良現象及原因分析
表面光澤不良(Gloss)
現象﹕
成型品表面無光澤。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壓不足。

(2)融膠在料管時間太長。

(3)料管溫度太低。

(4)射咀溫度太低。

(5)周期時間不當。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或流道)太小。

(3)進點選擇不當。

(4)模具表面粗度不良。

(5)模具表面有異物。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速設定不當。

(2)材料未充分干燥。

充填不足(Short shot)現象﹕
成型品未完全充填。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融膠不足。

(2)融膠溫度太低。

(3)背壓設定太低。

(4)射壓(或射速)太低。

(5)射出時間太短。

(6)止回閥間隙太大。

(7)噴咀阻塞。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或流道)太小。

(3)進點選擇不當。

(4)排氣不良。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本身的流動性不良。

(2)流速非材料廠商所預定使用范圍。

噴流痕(Jetting)
現象﹕
自澆品射入模穴的融膠紐帶狀固化﹐在成型品表面呈蛇狀條紋。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速太高。

(2)料管溫度不當(太高或太低)。

(3)射嘴口太小。

(4)射嘴壓力不當。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形狀不當。

(3)進點不當。

(4)澆口凝固太早。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速非材料廠商所預定范圍。

流痕(Flow Lines)
現象﹕
成型件表面呈現融膠流動的條紋痕跡﹐以澆口為中心。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壓太低。

(2)融膠在料管停留時間太長。

(3)料管溫度太低。

(4)射嘴溫度太低。

(5)周期時間不當。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或流道)太小。

(3)排氣設計不良。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速設定不當。

(2)材料內潤滑劑不當。

蘇州大智資訊配件有限公司
結合線(Knit Lines)
現象﹕
兩波前交接處未完全融合而產生的強度及弱交線。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料管溫度太低。

(2)背壓設定不合宜。

(3)射壓(或射速)太低。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或流道)太小。

(3)進膠位置不當。

(4)澆口凝固太早。

(5)模具排氣不良。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速范圍非材料原設定者。

毛邊(Flash)現象﹕
融膠流出模穴(流入分模面或滑塊間隙)。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出壓力太高。

(2)融膠在料管時間太長。

(3)融膠溫度太高。

(4)周期時間太長。

(5)鎖模力不足。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合模面接接觸不良。

(2)模具強度支撐不夠。

(3)排氣不良。

(4)澆道太長。

(5)模具配件尺寸不精密。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動性太好。

(2)潤滑劑太多。

縮水(Sink Marks)現象﹕
成型品表面呈現酒窩狀凹陷。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融膠溫度太高。

(2)射壓(或射速)不足。

(3)冷卻時間設定不良。

(4)保壓壓力(或時間)不足。

(5)止回閥不良。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肉厚特高(如肋)處模溫太高。

(2)澆品或流道太小。

(3)進點選擇不良。

(4)澆口凝固太早。

(5)肋太寬。

(6)包風。

(7)流動不平衡。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流動性﹑收縮性不合。

(2)摻太多二次料。

破裂(Cracks)
現象﹕
成品表面產生毛發狀的裂級﹐脫模后20天內均可能發生。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過度充填﹑保壓﹑殘留應力大。

(2)冷卻時間太短﹐或模溫太低。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拔模角度不夠。

(2)頂出不良。

(3)潤滑液過多。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二次滲用不良。

(2)材料未充分干燥。

氣泡(Voids)
現象﹕
成理品內部有空泡﹐可能是未排出之氣體。

空氣﹑水氣或收縮引起的真空泡。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出溫度太高。

(2)射出壓力太低。

(3)保壓時間太短。

(4)保壓時間不足。

(5)料管各區溫度設定不良。

(6)射速太高。

(7)背壓不夠。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排氣不良。

(2)某些地方特厚。

(3)澆口(或流道)不良。

(4)模溫太低。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未充分干燥。

翹曲(Warpage)現象﹕
成品頂出后嚴重變形。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出壓力或時間不當。

(2)融膠在料筒時間太長。

(3)料頭溫度太低。

(4)射嘴溫度太低。

(5)周期不當。

(6)保壓不均勻。

(7)內壓力過大。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或流道)太小。

(3)澆口位置不當。

(4)模溫不均。

(5)成品原變不均。

(6)頂出不平衡。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流率不當。

應力痕
現象﹕
特別高內壓力部位變白﹐例如澆口附近﹑肉厚差異處。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充填太急。

(2)融膠溫度不當。

(3)射壓太低。

(4)射咀直徑太小。

(5)射嘴溫度太低。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模溫太低。

(2)澆口直徑太小。

(3)澆口位置不當。

(4)冷角井不足。

(5)肉厚差太大。

(6)咬花不良。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未充分干燥。

包風
現象﹕
成型品結合線處有發白及黑色燒碳痕跡。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融膠溫度過高。

(2)射出速度太快。

(3)熱流道溫度控制不當。

(4)射出壓力太大。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排氣不良。

(2)進點選擇不當。

(3)模溫太高。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本身流動性太好。

銀條(Silver Streaking)
現象﹕
成型件表面或表面附近﹐沿材料流動方向呈現銀白色條紋。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料管溫度太高。

(2)螺杆轉連太快。

(3)噴咀太小﹑太熱或阻塞。

(4)射膠量超過機器容量的80%.
(5)有氣體或水氣在融膠內。

(6)清料不徹底。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澆口大小。

(2)澆口或流道有阻塞。

(3)模具有裂縫。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材料未充分干燥。

(2)材料含異物。

燒焦
現象﹕
成型品表面因材料過熱變色現象﹐通常任銳角部位或肋﹑前端或流長最遠處。

與機器相關的可能原因﹕
(1)射壓(或射速)太高。

(2)背壓設定太高
(3)螺杆轉運太快。

(4)螺杆壓縮比不當。

(5)溫控器不良。

(6)料管溫度太高。

(7)射咀直徑太小。

與模具相關的可能原因
(1)排氣不良。

(2)進點﹑澆口不當。

與材料相關的可能原因﹕
(1)二次料使用太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