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亚经济共同体

欧亚经济共同体

浅析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动机和运行逻辑——以区域一体化理论为基础摘要:欧亚经济共同体自2001年由俄、白、哈、吉、塔五国缔约成立以来,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织, 2014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签署了关于撤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协议,2015年起,欧亚经济共同体所有机构的活动已停止。

替代性的超国家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并运行。

作为标志性的区域性组织,本文旨在分析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其成立、发展及结束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区域一体化理论的。

涉及到区域一体化理论中的联邦主义、新功能外溢逻辑、政府间主义。

关键词:欧亚经济共同体;区域一体化理论;新功能外溢逻辑;政府间主义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该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已成为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之一。

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 建立统一运输空间、统一能源市场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工作稳步推进, 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有所加强,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 以及非传统经济效应和“外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在欧亚经济共同体运作的14年中,取得的成就和显露出的弊端体现了区域一体化理论。

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宣告停止运转。

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及成果欧亚经济共同体源于1996 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为促进相互经济合作而创建的关税同盟,2001年5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根据于2000年10月签订的协议正式成立了国际经济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

自成立以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增长、互利水平的提高、合作领域的拓宽;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如:乌兹别克斯坦的加入又退出,成员国间关税协定的水平参差不齐、达成关税统一的进程缓慢等等。

(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明确指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统一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欧亚联盟”。

而在此之前的工作是用欧亚经济共同体打好基础,并逐步建立“欧亚经济联盟”。

1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

其宗旨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最后由统一经济空间发展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从而为建立欧亚联盟打下基础。

主要任务包括: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及建立统一关税和非关税调解体系,制定商品和服务贸易市场相互准入原则,建立统一的外汇调解和外汇监管机制;建立共同的交通服务市场和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共同的能源市场,为相互投资建立平等条件,为企业建立平等的生产经营条件,各国法律制度的协调统一,为共同体成员国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始部分,如下表所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表如上表所示,欧亚经济共同体在成功过渡到欧亚经济联盟之前的运转目标包括建立自贸区、建立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

(二)关税同盟取得进展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试图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 但因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使这项工作困难重重。

自2006年8月起共同体开始转向实行由俄、白、哈三国先行建立关税同盟, 三国关税同盟已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

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的顺利启动与成员国先前所做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共同体试图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阶段, 成员国在消除相互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制定统一的针对第三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在关税措施方面,对成员国的敏感商品数量进行了限制并改革了对敏感商品的确定原则;制定了统一关税税率表。

2.在非关税措施方面, 制定了反倾销和补贴措施, 规定了认定倾销或补贴事实及其损害程度的统一方法;确定了统一的出口监管程序和监管商品, 制定了应接受海关监管的商品和技术清单, 以及统一的、与非成员国贸易时应禁止或限制进口的商品清单;制定了消除技术壁垒的措施, 通过了《关于协调成员国技术法规的原则协议》和共同体的首批技术法规清单;统一了商品标识。

3.在制定统一的针对第三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方面, 确定了共同体对外经济统一商品目录, 制定了《2006 ~ 2012年取消与非成员国间关税壁垒的统一时间表》;制定了统一的、针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其中包括制定统一的优惠关税, 确定统一的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以及实施优惠关税的统一商品清单。

2从2006年起, 成员国开始实施统一关税, 并制定出了统一关税法典所涵盖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

由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共同体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 建立由所有成员参加的关税同盟难度较大。

为了加快关税同盟的建设步伐,2006年8月16日, 共同体决定采取先易后难、区别对待、渐进提升的原则, 由俄白哈三国先行签订建立关税同盟的协议, 其他成员将视准备程度逐步加入。

2007 年10月, 三国总统签署了建立关税同盟的基础文件并2俄白哈关税同盟网站:/en/Pages/default.aspx,2015.7.2.通过了行动计划, 2009年6月9日, 俄、白、哈三国宣布, 准备在关税谈判上协调立场, 成立关税同盟。

从2010年1月1日起联盟三国将实施统一的关税, 关税同盟《海关法》将从2010年7月1日起生效。

三国政府首脑的政治意愿和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促成了三国关税同盟的更快建立。

关税同盟的启动只是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一部分, 但关税同盟是向共同体最终目标——建立统一经济空间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三方在2009年12月1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 如果关税同盟运转顺利, 三国将在2012年1月1日正式建立统一经济空间, 实现真正经济一体化。

(三) 推进统一经济空间建设统一经济空间包括统一运输、能源合作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

在建立统一运输空间方面, 成员国在统一铁路货物运输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和发展共同体运输走廊等方面已签署了相关协定。

此外, 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交通运输领域中的20个主要文件中, 共同体已参加了其中的15个公约和协定。

目前, 最主要的进展是各成员国已开始实施2008年通过的《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统一运输空间构想》。

其发展方向是:建立统一的运输服务市场, 建立统一的运输体系, 实现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过境运输潜力, 发展欧亚经济共同体物流中心。

该构想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各国间的运输关系, 促进运输价格统一, 降低运费在商品价格中的比重, 提高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力。

3在统一能源市场方面, 2003 年2月, 共同体制定并批准了《共同体成员国能源合作纲要》和《2003 ~ 2005年成员国建立统一能源市场的共同行动计划》。

纲要和行动计划确定了能源合作的基本目标、任务、原则以及合作的主要方向和实施机制等, 将合作内容扩大到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产品。

在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建设中, 制定了统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采取了有助于更充分地满足五国公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权利保障等方面所需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成员国先后签署了《成员国公民相互免签协议》、《简化成员国公民国籍注册程序协议》、《成员国公民在共同体区域内临时劳动协议草案》、《学历平等和相互承认协议》、《成员国公民入学平等权协议》。

(四)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有所加强共同体2001年就成立了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 2005年9月共同体金融经济政策委员会开始运行, 以协调各国间金融和银行体系、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多边结算体系。

成员国于2008 年 12月12日签署的《关于调节和监管欧亚经济共同体资本流动协定》已于2009 年在哈、白获得批准。

共同体在金融领域最务实的合作有两点:1.成立欧亚发展银行, 参与成员国投资项目。

欧亚发展银行是俄哈两国于2006年1月12日成立的, 其法定资本为15亿美元(俄哈分别出资10亿美元和5亿美元), 主要为成员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农工综合体项目融资。

该行还积极吸引非成员国资本加入以扩大融资能力。

4 2.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 促进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2009 年6月9日, 共同体成员国首脑通过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后果共同措施计划, 成员国首脑还与亚美尼亚总统一同签署了关于建立反危机基金的条约。

反危机基金规模为100亿美元(俄出资75亿美元, 哈10亿美元, 白1000万美元, 吉、塔和亚各100万美元)。

该基金除了向成员国提供主权贷款以克服金融危机外, 还以稳定贷款和拨款的形式用于成员国间的投资项目。

在货币合作中, 成员国在货币自由流通、不对第三国货币采取歧视性政策等方面作出了实质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综上, 欧亚经济共同体成为独联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并在一体化过程中完成了它的使命,成功的像欧亚经济联盟过渡,为欧亚联盟一体化进程做好准备。

二、区域一体化理论二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一直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主题之一。

几十年来,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世界体系的运行规则和环境不断演变, 相应地, 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国际合作的实质内容以及合作的目标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区域一体化”是用来描述在国家之间建立区域化、集团化的合作关系的最基本的理论概念。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演进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的。

以下我梳理分析几个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理论,为后文分析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区域一体化理论做基础。

(一)联邦主义联邦主义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强调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

作为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联邦主义制度是指政治上介于中央集权和松散的邦联之间的一种制度。

在联邦制度下,将原先的内政、外交上自主的各国融合在统一的联邦国家中。

联邦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联邦国家。

有关联邦国家的界定很多,其核心是权力在不同层次政府组织中的分配。

麦凯(R.W.G. Mackay) 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出了联邦主义的如下定义:联邦主义是一种分配政府权力的方法,以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是独立的但却又是相互合作的。

检验这项原则是否实施的方法是看中央和地方权威是否相互独立。

联邦主义在欧洲一体化的实践中发展起来。

相较于美国这种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欧洲联盟的这种权力分散的形式不能称之为典型的联邦,因为权力将以各种形式分散到联盟内的不同层次上。

欧洲联盟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联邦,其原因是:民族差异无法实现共有观念;28个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没有迫切的外部威胁;经历了太多战争,国家之间没有互信;归根到底,放弃所有主权归于联邦的要求对于28个主权国家来说交易成本太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