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什么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呢?美国学者萨姆瓦有一个解释。
他说,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我以为,美国个人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有:
第一,个人隐私。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
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
私人信件别人不能拆阅,即便是子女的信件,父母也不能拆。
在美国快餐店里,美国人也只是各自端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不干扰他人。
我们中国人见面寒喧时常问:"你上哪里去呀?""吃饭了没有?"美国人会感到,我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关你什么事?
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的。
如果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
但公众有权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和个人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叫侵犯别人的隐私权。
1974年美国颁布隐私法,规定:个人可以要求了解学校、雇主和政府保存的关于他个人的档案,而不允许保存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个人自立。
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
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
1993年我在美国做合作研究时,一次,一对美国夫妇请我到中国餐馆吃饭,同时进餐的还有他们的来自加拿大的儿子和媳妇。
吃完饭,我特别留意看他们如何结账,结果是父母与子女分别付钱。
在美国家庭里,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别这样,别那样",孩子太调皮时,就说"回到自己的屋去吧"。
在美国,学生打工很普遍。
有些学生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相当多的美国学生打工,则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
根据1993年的资料,美国中学生打工的有5∞万人;约有2/3的高中生每周打工5个多小时。
现在许多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受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打工也成为他们的一门必修课。
因为珍惜自立,美国人不服老。
中国人视"老"字的称谓为尊称,而美国人则讳言老。
因此,当我们去机场迎接外宾时,与其说"你这样高龄,长途飞行,一定很累了",不如说"你这样长途飞行,还如此充满活力",他会更高兴。
游山时,对美国老人也不必主动去搀扶,如果看到他需要帮助,最好先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美国人的自立精神还表现在美国人爱自己动手。
我在美国研修时,常看到某些家庭全家动手修建、装修房屋,家庭主妇自己动手修理漏水的龙头,公司的经理自己动手修门窗,等等。
第三,个人表现。
美国人勇于个人表现,爱"出风头",爱冒险,爱新奇。
一些美国人为争创世界纪录,比吃多少条"热狗",吸多少支香烟,喝多少瓶啤酒,跳伞结婚、海底结婚、坟场结婚,无奇不有。
美国人不爱"随大流"。
譬如听课,美国人谁先到就坐在最前面。
老师提问时,美国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在美国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学生,是很难拿到"A"的成
绩的。
在穿着方面,一般来说,公司职员比较正规,西服革履的,但下班后美国人比较随便,大多数美国人爱穿牛仔裤、T恤衫。
家庭陈设也是如此,很少有两家一致。
美国人的这种文化观念是受这种思想支配的,即"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
因为美国人勇于自我表现,所以比较坦率,不会故作谦虚。
以讲课或作报告为例。
如果你首先声明自己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多多批评指正,等等,美国人会想,你既然如此不行,又何必来讲呢?中国人请人到自己家里作客,主人照例要说莱很少,做得不好,而美国人的习惯是说"这是我夫人的拿手菜","这是城里买到的最好的冰漠淋"之类。
中国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问你要不要再加点菜或酒,我们尽管还想要,却照例说饱了够了。
在美国如果这样,主人一般就不再给你加,你只好饿着了。
竞争不仅给各种事业发展带来活力,也增强了人的向上意识。
这是社会进步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在肯定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些问题。
有学者指出,这种竞争导致了美国人溃殇病和精神崩溃的高发病率。
如何解决竞争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也是美国社会面临的难题之一。